海峽兩岸品質之交流
林公孚
11.1前言
兩岸交流活動始於1988年底,官生平會友首開記錄去北京訪問中國質量管理協會,促成一次突破性以「品質是民族繁榮的共同語言」為主題的「海峽兩岸質量研討會」的實現。
此會於1991年8月19日 ,由中質協主辦,在北京市西郊香山大飯店舉行。學會會友自費組成「台北品質代表團」,由官生平擔任團長,陳寬仁擔任顧問,代表團14人帶去11篇論文,大陸方面來自南北各省市參加會議代表38人,發表論文15篇論文,事後論文全部集刊一冊。
主題演講者兩岸各推一人,我方陳寬仁會友以大會主題為題,對方由中質協副祕書長張貴華擔任,題目是「以質量求繁榮」,演講全文隨後在中質協出版的「質量管理」月刊刊出。
1992年暑假中陳寬仁會友受邀以其在大會發表的另一篇論文「現場工作改善是理性的科學程序」為綱,去西北參訪講學。經新疆自治區烏魯木齊,甘肅省蘭州和陜西省咸陽。每地一週,三天講課三天參觀。事後獲新疆質量管理協會理事長石月松致贈陳寬仁為協會名譽理事證書一紙。
兩岸交流委員會正式成立前之兩岸交流活動,有記錄可考者尚包括:
1991年12月27日 北方交通大學劉秀娟教授訪問本學會。
1993年9月19日 北方交通大學劉秀娟教授參加本學會第29屆年會。
1995年4月9日 北方交通大學劉秀娟教授、地質大學冉宗培教授訪問本學會。
1995年8月21日 ,前理事長王晃三會友赴北京與解艾蘭理事長簽訂合作協議書,為兩岸品質交流奠定良好基礎。
1997年2月26日 ,北京質協羅國英秘書長等4人訪問本學會。
1997年8月30日 ,由前理事長高辛陽會友率團前往北京參加1997年國際品管圈大會暨第19屆中國質量小組發表大會,並訪問北京質協,由解艾蘭理事長接待。
在此期間,官生平、鍾清章、田墨忠、楊錦洲、戴久永、蔡耀宗、陳寬仁、王宗華、王舜弘等會友常有兩岸交流活動。大陸學者包括: 郎志正 教授、 梁乃剛 教授、秦振華、 劉建生 教授…等,亦相繼來本會訪問,可惜確切時間已不可考。
有感於兩岸交流活動已在升溫,1997年11月第33屆學會年會會員大會中,由田墨忠會友等提案成立兩岸交流組織單位,從事兩岸品質交流事宜,獲得大會通過,此項活動逐有了正式編組的法源依據。
11.2 發展經過
1998年元月第34屆理事長葉若春任內正式成立兩岸交流委員會,任命林公孚為主任委員。
1998年二月正式成立第一屆兩岸交流委員會(1998.2—2003.1),成員包括:林公孚(主委)、王晃三(副主委)、陳寬仁(副主委)、王宗華、王舜弘、田墨忠、官生平、邱振淼、戴久永、戴育毅、鄭燕琴等十一員。後續新增替補委員包括:陶樹令、宋文襄、蔡耀宗等。
2003年二月第二屆兩岸交流委員會(2003.2—2004.1)江瑞清(主任委員)官生平、林公孚、陳寬仁、陳啟政、施習恭、蔡耀宗、陸正平等。
2004年二月第三屆兩岸交流委員會(2004.2--)宋文襄(主任委員)、林公孚、林榮瑞、蔡耀宗、張哲茂、陳漢棟、趙金勳、翁辰修等。
兩岸交流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於1998年2月21日 舉行,會中我們建立本組織「願景」、「理念」、「任務」、「策略方法」等的共識。
●願景:「結合兩岸品質人智慧, 共創世界級品質典範。」
●理念:「真誠交流、相互學習、擷精取華、引長補短」
●任務:「我們致力於兩岸品質交流,營造兩岸品質人與品質組織,相互學習與共同成長的環境,進而開拓服務範圍的廣度與深度,為兩岸品質競爭力的提昇,作出具體的貢獻。」
●策略方法:
A出版品交流
B規劃人員互訪
C舉辦研討會
D合作書籍出版
E互刊品質專著
F統 一兩 岸品質用語
G舉辦兩岸品質認證考試
11.3交流成果
經過五年多的努力已呈現若干交流成果,包括:「資料交換」、「人員互訪/舉辦研討會」、「書籍出版」、「文章互刊」
資料交換方面
● 贈予對方
A月刊、學報
a. 質量管理協會 : 北平、上海、福建、廣州、成都及蘭州等質量管理協會,
b. 大學 : 天津大學、西北大學、西安礦業學院等
B書籍 / 標準
追求卓越品質、TQM之標準與模式、全面品質經營、SPC統計製程管制、品質管制統計方法、田口式品質工程、參數設計易知錄、ISO14000規範指導綱要、抽樣檢驗、管制圖、品管三十六計、品質人語、CNS12680系列標準、…等十多種。
l 對方贈予
A月刊/期刊
質量管理(北京) 、現場管理(北京)、質量與市場(廣州)、福建質量管理(福州)、中國ISO9000論壇(北京) 、質量管理經驗與論文匯編(蘭州)等。
B書籍/標準/錄影帶
企業貫標與體系認證、技術監督法規新編、閃爍的星光、服務工作品質管制、質量經營、質量管理體系教程、現代質量控制與診斷工程、常規控制圖標準及其應用、顧客滿意度測評、質量改進六步法、QCC錄影帶等。
●人員互訪/舉辦研討會
人員互訪活動從1988年就已開始,由官生平會友等,以品質研究小組名義打開交流之門,前言中已有敘述。茲簡述1998年後,就筆者管見所及,有記錄可稽之重要活動如下:
1998年4月8日 主任委員林公孚前往北京與北京質協解艾蘭理事長簽訂【質量管理協會與品質學會雙方代表商議備忘錄】,提出兩岸品質交流的具體做法。
1998年5月廣東省企業文化協會錢寶爾副會長等一行17人訪問本學會。
1999年1月肇慶市教育學會李鄂松教育局長等一行16人訪問本學會。
1999年6月5日 廣州質量管理協會理事長葉翠玲等一行8人訪問本學會,並舉行學術交流。
1999年9月韶關市教育學會楊肇濤教育局長等一行17人訪問本學會。
1999年11月5日 本學會葉若春理事長率同18人小組前往廣州質量協會拜訪葉翠玲理事長, 11月6日前往北京參加“TQM 20週年紀念大會”,11月10日 前往上海質量管理協會,由副理事長唐曉芬接待。
2000年1月19日 福建監督局長劉厚仁一行6人訪問本學會。
2000年8月龍岩市教育學會林汝照榮譽會長等一行10人訪問本學會。
2000年8月14日 張公緒與孫靜教授來本學會主持SPD講座。
2000年9月2日 本學會兩岸交流主任委員林公孚一行9人訪問成都四川省質量管理協會,由副理事長扎金接待,並從事學術交流。9月11日 訪問蘭州質量管理協會,並舉辦研討會由北京質協前秘書長羅國英主持,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王盛致詞。
2001年3月 3 日大陸北京質協國際部梁紅霞部長等一行六人訪問本學會。
2001年4月30日 中國標準化協會來函商議雙方合作交流事宜。
2001年6月9日 上海質量管理協會俞國生會長等一行七人訪問本學會。
2001年6月26日 四川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成立20周年紀念大會,王理事長以專函祝賀。
2001年9月22日 葉前理事長代表本學會應邀參加『2001年中國質量高層論壇』。
2001年10月18日 廣東質量管理協會高曉雪副祕書長等一行十九人,及香港品質學會代表蔡劍勳先生 訪問本學會。
2001年10月江瑞清率團出席「二○○一年上海國際質量研討會」,此行包含國內公、私立院校師生同行共二十餘人,並至上海國際質量學會, 蘇州大學及台商企業參訪,收獲相當豐碩。
2001年10月31 日王晃三常務理事帶領七人小組訪問上海質量管理協會達成多項加強合作的協議。
2001年11月1日 至3日江瑞清等六人參加2001年第四屆國際品質研討會發表論文。
2002年7月5日 上海質量管理協會唐曉芬副會長一行七人,訪問本學會。
2002年8月22日 江蘇省鄉鎮企業質量管理協會張國方副秘書長一行七人,訪問本學會。
2002年8月22日江蘇省鄉鎮企業質量管理協會張國方副秘書長一行七人,訪問本學會。
2002年7月江瑞清以品質研究中心執行長身份與「上海質量管理學會」進一步討論未來雙方合作事宜。
2002年10月廣東省企業經營協會胡貴容理事等一行12人訪問本學會。
2002年11月江瑞清應上海質量學會邀請,赴上海參加國際性「6SIGMA成果展示會」,並擔任活動主講。
2002年11月廣東省質量協會副會長等一行10人訪問本學會。
2003年3月上海市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劉正賢等一行9人訪問本學會。
2003年3月中國認證機構國家認證委員會秘書長金飛等一行3人訪問本學會。
2003年4月佛山台資企業協會特聘顧問楊浩明等一行19人訪問本學會。
2003年10月上海市工業經濟聯合會理事張寶妮等一行8人訪問本學會。
2003年12月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司徒偉湛等一行12人訪問本學會。
2003年12月浙江省國際經貿交流協會鄭萍野理事等一行11人訪問本學會。
2004年6月廣州市質量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鄭國友等一行5人訪問本學會。
2004年7月廣東省應德市人民政府市長鄧梁波等一行18人訪問本學會。
2004年9月江瑞清應中國質量協會邀請,赴北京參與亞洲十二國之亞洲品質網絡(ANQ)研討會發表論文,並擔任會議主持人。
2004年11月江瑞清應邀至上海擔任「精益生產的成功轉型」研討會主席,會中並發表專題演講。
2004年9月6日林公孚委員與曹懷枝祕書長訪福建質協,鄭本灼前會長、郭正琮前會長、梁劍輝祕書長、鄭善慶主任(審核中心)、陳詩周副主任(審核中心)何前祕書長、鄭永銘前祕書長、曾利耿祕書長(標準化協會)陳桂榮小姐、柴一青 等座談。7日林公孚委員與曹懷枝祕書長訪標準化協會,由理事長劉厚仁接待,在技術監督情報研究所座談,何喜冠所長、鄭建文主任、謝丹主任…等十人與會。
在此期間值得一提的尚有楊錦洲會友獲「上海朱蘭質量研究院」聘任為質量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劉源張研究員亦曾應邀曾為品月刊與聯合報撰寫「古代中國品質管理」專文,為兩岸品質交流,平添佳話。
l 書籍出版方面
A依1995年協議,於1996年11月發行由中質協出版的繁體字版金秋鵬等三人著【中國品質發展史】。
B張公緒 孫靜著 【常用管制圖標準及原理】。
●文章互刊方面
A品質月刊刊載大陸品質專家計劉源張、張公緒、孫靜、葉翠玲、劉秀娟、楊大冬、李正權、汪華斌、胡翊民、曹懷枝等三十餘篇。
B中國質量月刊刊載、福建質量月刊、上海質量月刊等刊載陳寬仁、林公孚、王宗華等約十篇。
11.4未來努力方向
隨著兩岸經貿關係日益密切,兩地人民交往亦日趨頻繁,兩岸品質交流活動亦應持續進行,除了加強前述策略方法之運用外,尚應在建立網際網路品質知識社群方面多下功夫,用它作為另一種交流工具,以突破兩岸時空的限制。
錄自《中華民國品質發展史》,中華民國品質學會,94年3月
撰稿人:林公孚
現職:品質研究會執行秘書、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系兼 任副 教授
學歷:政大企業管理研究所結業、美國普渡大學工業工程碩士。
經歷:中山科學研究院安翔計畫品保組 組長、品質學會理事、主任委員、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