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一個美麗的周末(上)
大女兒林蓁醫師無意間在淡水新市一路的新橫濱社區,買了一間套房,成為我幸福養老之所。
最令我滿意這是位於一樓的兩間圖書室,藏書十分多元而且豐富,其中不少來自住了的捐贈,內容五花八門,有商業、有管理、有歷史、也有各類小說,甚至也有英文的小說,讓我受益非淺,相信其中必有一些退休教授住在這裡。
無意間從書架上看到介紹富蘭克林的書以及他的相關著作,我信手拈來,整理如下:
1. 富蘭克林
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出生於美國麻省波士頓,美國國父、開國元勛之一。
他是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學家、發明家,同時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共濟會的成員。
富蘭克林很早就不懈倡導殖民地團結,最初以作者和發言人身份在倫敦呼籲,被譽為「美國第一人」。作為美國駐法國第一任公使,他成為新生國家榜樣,其所領導的公使館亦成為美國建國後最早的駐外代表機構。富蘭克林在美國民族精神上起奠基作用,倡導實用節儉、艱苦奮鬥、教育明哲、團體精神、自治政府,反對政治和宗教威權主義,富有啟蒙運動的科學和包容精神。歷史學家亨利·斯蒂爾·康馬格[7]稱:「富蘭克林出清教徒精神而不染,濯啟蒙運動光芒而不妖。」沃爾特·艾薩克森認為這讓富蘭克林:「成為當時美國成就之最,在創立美國社會形式上影響最深。」
2. 創辦費城學院
費城是殖民地大都,富蘭克林是該城成功的報紙編輯和出版人,在23歲時出版《賓夕法尼亞報》。富蘭克林用筆名「理察·桑德斯」出版《窮理查年鑒》,由此致富。在1767年後,他參與《賓夕法尼亞紀事》報,該報主張革命,批評英國政策。
1751年,富蘭克林協助創辦費城學院,擔任首位校長,學院後為賓夕法尼亞大學。他組織創辦美國哲學會,任首位秘書,在1769年擔任主席。富蘭克林代表眾殖民地前往倫敦,力勸議會撤銷不得人心的印花稅法案,成為美國民族英雄。作為傑出外交家,他在法國巴黎大受歡迎,在建立積極的美法同盟上貢獻巨大,這些努力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起關鍵作用,確保革命能從法國獲得補給。
3. 涉入政治
在費城做郵政多年後,富蘭克林於1753年成為殖民地郵政代理總長,建立首個全國通訊系統。在革命期間,他成為美國首任郵政總長。富蘭克林積極參與社區、殖民地、州際、全國、國際各項事務。1785至1788年,他擔任賓夕法尼亞州長。最初,富蘭克林擁有並販售奴隸,但到1750年他釋放僕人,從經濟角度表示反對,成為廢奴主義者中傑出代表。
4. 創立共讀社和圖書館
1727年,21歲的班傑明·富蘭克林創立了共讀社(Junto),組織一群「志同道合的工匠商販在改良社區時自我提升。」共讀社討論時事,並在費城催生出許多其它組織。[21]共讀社依照英國咖啡屋建立,咖啡屋是散布啟蒙思想的中心。
共讀社最大消遣是閱讀,但圖書昂貴稀少。社員建立圖書館,彼此共享資料,富蘭克林寫道:「既然圖書常在我們探討時引用,我提議聚會時收集些書,方便我們查閱;通過募集圖書館,我們應該、也喜歡留存它們,每個人都能參閱他人書籍,可以說人人共有所有圖書。」
這還是不夠用。富蘭克林提出建立會員圖書館,集資購書以供閱讀。這導致費城圖書公司成立:1731年富蘭克林撰寫條例。1732年,富蘭克林雇傭美國首位圖書館員路易斯·蒂莫西。圖書館公司現為一家大型學術研究圖書館。
5. 建報紙新聞
1728年,富蘭克林與休·梅雷迪思一道建立印刷店;來年他開始出版報紙《賓夕法尼亞報》(The Pennsylvania Gazette)。報紙通過印刷文章和觀察給予富蘭克林激發當地改革和倡議的平臺。經過一段時間,他的評論,以及敏銳塑造出一位勤勞聰明青年的正面形象,給他在社會上帶來尊重。即便在富蘭克林成為著名科學家和政治家後,他依然習慣性地用樸實的「本·富蘭克林,印刷匠」('B. Franklin, Printer')簽名。
富蘭克林視報紙為教導美國人道德的良好工具。在《班傑明·富蘭克林的新聞》中,拉爾夫·弗拉斯卡認為他視其為侍奉上帝,富蘭克林覺得道德在乎行為,因此行善就是侍奉上帝。雖然自己不怎麼樣,但富蘭克林覺得自己勝任道德訓誡。富蘭克林通過連鎖合作從卡羅萊納到新英格蘭建立印刷網絡,以此來嘗試影響美國道德生活,由此創立首個新聞連鎖業務。這不單單是做生意,和那時許多出版商一樣,他認為出版有服務公共的義務。
富蘭克林計劃跨殖民地建立新聞網絡,提高收益,廣布道義,收獲一些成就。1731年,他從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開始。在第二位編輯去世後,編輯遺孀伊麗莎白·提莫西在1738–46年接班,幹的不錯。她是殖民時期第一位女性印刷匠。
6. 成功作家
1733年,富蘭克林開始以筆名理查·桑德斯(Richard Saunders)出版著名的《窮理查年鑒》(內容包括原創和引用),深受大眾歡迎。富蘭克林常常用筆名寫作,這是毫無疑問的,但角色理查·桑德斯卻反復否認。〈窮理查箴言〉,其中格言,如「一分錢省下貴如兩便士」(常被誤當做「一分錢省下就是一分錢掙得」)以及「來訪的客人就像鹹魚,三天就會發臭」常被現代社會引用。
世俗智慧就是在任何場合下給出恰當的格言,富蘭克林的讀者得以準備。每年能賣出一萬本,成為常態。1741年,富蘭克林開始出版《英屬美洲種植園綜合雜誌和歷史紀事》,是美國第一本月刊。
1758年,他不再續寫年鑒,改印《父親亞伯拉罕的布道》,或《致富之路》富蘭克林的《自傳》於1771年開始編輯,但在他逝世後出版,成為經典之作。
7. 發明與科學
富蘭克林是個驚人的發明家,有避雷針、玻璃琴、富蘭克林壁爐、雙光眼鏡、靈便導尿管。富蘭克林從未申請專利,在自傳中他寫道:「... 在享受他人發明極大便利時,我們應該做出發明,助人為樂;要自由慷慨。」
(1) 電學
1746年,班傑明看到阿奇博德·斯賓塞用靜電做演講,開始探索電學富蘭克林認為電的「vitreous」和「resinous」並非不同的流體(當時觀點),而是同樣的流體受到不同壓力(威廉·沃森於同年獨立提出)。富蘭克林率先將其標註為正極和負極,發現電荷守恆定律。1748年,他製造多層電容,將11片玻璃夾住鉛板,用絲線吊住,連接導線,自稱「電池」(不是伏打電堆)。
1753年,倫敦皇家學會表彰富蘭克林科普利獎章;1756年,他成為十八世紀為數不多的美國院士。哈佛耶魯向他頒發榮譽學位。cgs單位電荷由他命名:1富蘭克林(Fr)等於1靜庫侖。
(2)風箏實驗和避雷針
1750年,富蘭克林出版實驗,認為通過暴風雨放飛風箏可以證明閃電是放電現象。1752年5月10日,法國的托馬斯-弗朗索瓦·達利巴爾[78]驗證富蘭克林實驗,用40-英尺(12-公尺)鐵棍代替風箏,從雲端收集到電火花。6月15日,富蘭克林可能在費城聖司提反聖公會教堂進行著名實驗,從雲端成功收集電火花。1752年10月19日,富蘭克林在《賓夕法尼亞報》描述該實驗,但沒有提到實驗人是自己。12月21日,該報告在皇家學會誦讀,在《哲學快報》刊登。1767年,約瑟夫·普利斯特裏在其《電學歷史與現狀》中出版細則。富蘭克林小心站在絕緣體上,在屋頂下避雨,以免遭到電擊。]俄國格奧爾格·里奇曼教授進行類似的實驗時被電擊致命。
(2) 大西洋流
在做郵政代長時,富蘭克林開始對北大西洋流感興趣。1768年在英國時,他從殖民地海關局聽到抱怨:為什麽相比普通商船到羅得島紐波特,英國送信郵船到紐約要多出幾周?商船發自倫敦,航程更長更復雜,而郵船發自康沃爾郡法爾茅斯。
富蘭克林問自己的堂兄、楠塔基特捕鯨船長提莫太·福爾傑[90],回復稱商船規避強烈的向東海中央洋流。郵船則迎頭駛入,頂著不利的3英里每小時(5公里每小時)洋流。富蘭克林與福爾傑和其它老練船長一道研究,繪制洋流,稱其為灣流。
1770年,富蘭克林的灣流圖在英國出版遇冷。之後,灣流圖於1778年在法國、1786年在美國出版。原版是英國版,遇冷後被認為遺失,直到1980年伍茲霍爾海洋研究員、灣流專家菲爾·理察森在巴黎法國國家圖書館重新發現。《紐約時報》對其整版頭條報道。
英國船長多年後才采納富蘭克林導航建議;這使得航程縮短了兩周。
(3) 人口研究
富蘭克林對新興的人口學產生重大影響。湯瑪斯·馬爾薩斯因研究人口增長率著名,他稱讚富蘭克林的貢獻。卡曼和德雷克[稱富蘭克林的《人口增長觀察》[102](1755年)與以斯拉·斯泰爾斯的《基督團體講述》(1760年)一道成為十八世紀美國盎格魯裔人口學主要作品。;德魯克認為富蘭克林頗富「廣大領導力和先見之名」。
(4) 光波理論
富蘭克林和同時代的萊昂哈德·歐拉是少數支持克裏斯蒂安·惠更斯光波論的科學家,當時的科學界無視光波論。十八世紀艾薩克·牛頓的微粒論占主流,直到1803年托馬斯·楊的雙縫實驗才讓多數科學家註意惠更斯理論。
(5) 氣象學
1743年10月21日,據流行傳說,從西南吹來的烏雲擋住富蘭克林看月食。他註意到盛行風其實從東北吹過來,與預期正好相反。他從哥哥那裏得知雖然波士頓在費城東北,同樣那片烏雲在月食後才到達波士頓。由此,他推斷烏雲沒有順著盛行風的方向飄移。這一觀點大大影響了氣象學。
(6) 牽引風箏
雖然班傑明·富蘭克林以閃電風箏實驗出名,他也用風箏在水面上拉人拖船。喬治·波考克的著作中用風箏拉人漂過水面是得到富蘭克林啟發。晚年,他提議用這一方式拖船。
(7) 冷卻
一個熱天裏,富蘭克林穿著濕衣服吹風比穿乾衣服涼快,由此注意到製冷原理。為了更多理解現象,富蘭克林做出實驗。1758年暖和的一天,他在英國劍橋和科學家約翰·哈德裏一道往水銀溫度計噴乙醚,並用風箱吹風。隨著蒸騰繼續,溫度計讀數下降至7 °F(−14 °C)。另一溫度計常溫讀數維持在65 °F(18 °C)。在信件《蒸騰冷卻》富蘭克林稱:「看來人可以凍死在酷暑裏。」
(
溫度對導電性影響

據麥可·法拉第,雖然電解液化效應不能歸功於富蘭克林,但他對非導體冰的實驗值得一提。不過,賓州大學A·D·巴赫教授在1836年報告中稱非導體加熱導電效應,如氣體,可以歸功於富蘭克林。富蘭克林寫道:「... 加熱些許能夠使一些非導體變得導電良好, ...」「... 水雖然是自然良好導體,凍冰時不再導電。」
(9) 海洋學
年老的富蘭克林匯集海洋學發現於《海事觀測》,1786年由哲學會《快報》出版。文集包括海錨、雙體船外殼、水密艙、船體避雷針和能在風暴天氣保持穩定的湯碗。
(10) 決策
在1772年致約瑟夫·普利斯特裏的信件裏,富蘭克林給出最初的正反列表,這是常見的決策技巧,即決策平衡表:... 我的辦法是用條線把紙分兩列,一邊寫正,另一邊寫反。在思考三四天後,我在兩邊記下筆記,記錄支持或反對的不同動機。在統一意見時,我努力掂量;若一邊一個,勢均力敵,就都劃去。若一個「正」差不多合兩個「反」,就劃掉三個。如果兩個「反」約合三個「正」,就劃去五個。這樣,我看到表格平衡所在。如果一兩天後沒有重要新意,就由此決定了。
(11) 水面浮油
坐船時,富蘭克林注意到當廚子倒餿水時,船的尾跡不見了。他在倫敦克拉珀姆公地大池塘研究效果:「我用一壺油,倒一些在水面上 ... 雖然不過一勺子,但立刻讓幾平方碼的水面平靜下來。」之後,他在「手杖中空藏油」,用這個把戲來「平靜水面」。
(12) 音樂
富蘭克林能夠演奏小提琴、豎琴和吉他。他也譜曲,如古典樂弦樂四重奏。在倫敦時,他製造了改良的玻璃琴,與之前的相反是玻璃在桿子上轉動,樂手手指握住。他與倫敦玻璃匠人查爾斯·詹姆士[126]一道製作,類似樂器很快出現在歐洲其它地區。
(13) 西洋棋
富蘭克林好玩西洋棋。他從1733年玩起,使得他成為殖民地第一位知名棋手。1786年12月,他在《哥倫比亞》雜誌上發表《西洋棋之道》是美國第二篇有關西洋棋的文章。文章大贊西洋棋,給出下棋行為準則,多次再版譯文。他和朋友用下棋來學習義大利語,贏家布置語法作業,輸家下次要背誦出來。
當公務員及出使英國(歐洲比美國棋下得好)時,富蘭克林棋逢高手,得以進步。他常去倫敦老屠夫咖啡屋下棋社交,與要人接觸。到訪及日後出使巴黎時,他去了知名的Café de la Régence,法國最佳棋手定時匯聚咖啡屋。他的棋局沒有記錄,無法用現代尺度衡量。
1999年,富蘭克林進入美國世界西洋棋名人堂。費城富蘭克林商業西洋棋俱樂部是美國第二老的西洋棋俱樂部,以他名字命名。
8. 美德、宗教和個人信仰
富蘭克林強調:唯有當人民是貞潔的,新共和國才可能生存。他的一生便在探索這公民角色與個人美德之間的關係,就像Poor Richard所表達的箴言一樣。
他認為有組織的宗教需留有好男人及他們的同胞,但他自己卻很少出席禮拜。當富蘭克林在巴黎會見了伏爾泰,便請這位了不起的傳道士保佑他的孫子,伏爾泰用英文說了「上帝和自由」,並加上這句話-「這是致贈給富蘭克林先生的孫子唯一適當的祝福」。
他也在1776年的自傳中澄清,自己身為一位自然神論者,仍然保有著對上帝的堅強的信念:道德善良的人們及清教徒對美國獨立的責任。
9. 道德十三條
1726年富蘭克林20歲,試圖總結出道德十三條,並在日後實踐。在自傳中,他列出:
節制:食不過飽,飲不過量;
節言:於人於己不利的話不說,避免瑣碎的閑聊;
秩序:物件有所歸,辦事有定時;
決心:該做的事情一定要做,決心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
節儉:花錢要於人於已有利,決不浪費;
勤勞:珍惜時間, 時間要花在做有用的事情上,力戒無意義的舉動;
誠實:力戒虛偽欺詐,心存良知與公正,說話亦如此;
正直:不做有損他人的事情,要做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是你的義務;
中庸:不走極端, 別人對你的冒犯, 若是正當,就要善於容忍;
整潔:身體、衣物以及住所,要保持清潔;
寧靜:對待瑣事、平常事或者不可避免之事,不可自擾;
貞節:不要縱欲過度,有傷身體,切忌損害自己或者他人的安寧和名譽;
謙虛:仿效耶穌與蘇格拉底。
富蘭克林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每周一項,「等到一種美德養成了習慣,再實行下一項」。富蘭克林沒有完全做到,許多時候自認失敗,但這極大地促進自己進步,有助成功與幸福,因而在自傳裏用了更多篇幅研究該計劃,寫道:「因此我希望,我的一些子嗣能夠從效法榜樣中獲益。」
富蘭克林人生傳奇多彩,科學與政治上遺產豐富,在眾開國元勛中雄踞鰲頭,之後兩個世紀紀念不斷,多次在美國硬幣或紙幣(半美元硬幣/100美元紙幣)、艦船、城郡、學院、公司及各類文化活動再現。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