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南開之星陳省身
【園丁按】
我轉介劉君祖的〈感慨萬千〉時,其中他提到「傑出天才數學家陳省三博士」,受統計大師趙民德博士置疑,經我上網搜查,陳省三是化學博士。記憶中有陳省身名字,我更進一步得知他的卓越成就,有感而發地說「 中美對抗從商業打到科技,一般認為中國大陸的基礎科學,遠遜於美國,陳文茜也持這種看法,我並不認同。只要看中國大陸能夠成功發展兩彈一星、量子衛星、北斗導航系統、嫦娥五號登月…就知道那是紮實的數理化的基礎科學的作為,方才看到《南開大學》2020/12/03發表〈天才少年到幾何巨匠,南開之星陳省身〉,更證明了我的看法之可信,科技遜於美國,因受內戰、日寇侵華、大躍進、文革等的影響,如今正全力追趕中」,紀念他行誼之文如下:
1. 今天,是陳省身先生逝世16周年。我們懷念他
陳省身,1911年10月28日生於浙江嘉興秀水,1930年畢業於南開大學,是20世紀最偉大的幾何學家之一。
他發展了Gauss—Bonnet(高斯一博內)公式,被命名為「Gauss-Bonnet-陳省身公式」,提出了「陳氏示性類(Chern Class)」,成為經典傑作。
他發展了微分纖維叢理論,其影響遍及數學的各個領域。
他創立了複流形上的值分布理論,包括Bott-陳定理,影響及於代數論。
他為廣義的積分幾何奠定基礎,獲得基本運動學公式。
他所引入的陳氏示性類與陳-Simons微分式,已深入到數學以外的其他領域,成為理論物理的重要工具。
他在整體微分幾何上的卓越貢獻,影響了整個數學的發展,被譽為繼歐幾里德、高斯、黎曼、嘉當之後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曾先後主持創辦了原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美國國家數學研究所、南開數學研究所三大數學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數學家。
他說「我最美好的年華是在南開度過的」
陳省身1926年考入南開大學,1937年執教於由北大、清華、南開三校聯合組成的西南聯合大學,1985年受教育部委託建立南開數學研究所, 2000年在南開大學定居,在近一個世紀的人生旅程里,陳省身「與南開同行了四分之三個世紀」。
2. 陳省身猜想:中國在21世紀成為數學大國
1972年,61歲的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在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重返祖國大陸,看到新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他希望把最後的事業植根在祖國的土地上。
1978年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了全國科學大會,提出要打破陳規,開拓我國科學發展的道路。整個科學教育界沸騰起來,陳省身等海外科學家也為此振奮。
1977年9月至1978年7月間,陳省身先後幾次見到了鄧小平、方毅、周培源等領導同志,這更堅定了他把「最後的事業」植根在祖國的決心。陳省身將事業的根據地選定南開,原因很多:天津是他少時成長的地方,故土難忘;恩師姜立夫在南開引導他走上數學之路;天津離北京不遠可以感受國家政治中心的脈動,卻又多了一份寧靜與踏實。
更重要的是,在陳省身眼裡,南開的數學實力可觀,時任副校長的吳大任不僅是陳省身多年的莫逆之交,而且享譽當時教育科學界,他極力歡迎陳省身回到南開,副校長鬍國定是一位具有影響力的數學家,還有陳省身在西南聯大時的弟子、在國內外數學界有口皆碑的數學家嚴志達,這樣的陣容,是一個理想的幹事業的基本班子。
1985年10月17日,南開數學研究所正式揭幕成立。出席揭幕儀式的國家教委領導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南開數學研究所的建立是我國數學發展史上的一個創舉。陳省身在儀式上表示將親自講課和指導研究生,熱切希望像阿基米德、高斯一樣偉大的數學家在中國出現。
冰河初開,航路多艱,中國數學如何奮起直追,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巨大的人才斷層,怎樣在最短的時間內去恢復和彌補?從創辦組織「學術年」到「數學試點班」,陳省身在南開的數學陣地里進行著一次又一次大刀闊斧的嘗試。
從1985年到1995年,南開數學研究所在11年中共舉辦了12次學術活動,涵蓋數學的多個領域。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所教授張偉平看來,這些不僅僅是一個個以數學名詞冠名的年份,更像以恩師陳省身為首的一代中國人,為中國數學走向世界而一步一步踏出的探索之旅。
1986年,全國高中數學競賽省賽區的狀元們,沒有經過高考,即被破格錄取為南開數學試點班的首批學子。「這是陳先生向國家申請來的『特殊政策』」,胡國定曾回憶,「中國數學的未來,要靠不斷湧現的年輕人,就像我們的桌球總有新人,陳省身先生想到了這一點。」
94歲的陳省身給本科生講授微分幾何史
1988年,76歲高齡的陳省身,親自為數學試點班講授了一個學期的「微分幾何」課。大師走上講台給本科生開課,無疑是陳省身在南開的又一個創舉。
1988年的8月,南開數學研究所召開了由陳省身提議的「21世紀中國數學展望」學術討論會。開幕式這天,會場座無虛席,一批在國內外嶄露頭角的年輕數學家的參與更給會議帶來了朝氣與活力。突然,會場內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時任國務委員、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面帶微笑地走上主席台。他在講話中把陳省身提出的「21世紀數學大國」的奮鬥目標創造性地稱作「陳省身猜想」。
1993年,陳省身和丘成桐在受到江澤民接見時,首次提出了爭取在20世紀末或21世紀初在中國舉辦一屆國際數學家大會的建議,得到中國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經過5年認真籌備,1998年,在德國召開的國際數學聯盟成員國代表大會上,中國以壓倒多數票獲得了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的主辦權。
2002年8月20日,北京,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召開,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同志出席開幕式。這一天,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國際數學家大會第一次來到中國,全球四千餘位數學精英雲集人民大會堂,共同分享數學科學領域的前沿成果與重大進展,探討新世紀的數學發展趨勢。
21世紀,「陳省身猜想」已經破解,而續解「中國成為世界數學強國」的事業則還在繼續……
3. 陳省身星
2004年11月,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陳省身星」。
2004年12月3日,數學大師陳省身溘然長逝。當三千支燭光在新開湖畔閃亮,當數萬隻白紙鶴在南開園裡掛起,人們緬懷的不僅僅是一位國際數學大師,還是一位慈祥忠厚、很有童心、很幽默、很執著的長者。
4. 陳省身先生手書
2004年12月3日,按照慣例,陳省身先生的故居對外開放。人們走進「寧園」,追尋大師的足跡。一樓的會客廳保留了陳省身先生生前的格局。牆上懸掛的「數學之美」掛曆,將時間永遠留在了2004年12月。客廳內的照片、黑板、書籍、電腦、電視、影碟等遺物上,都留駐著這位數學大師最後的歲月。其中最為顯眼的那塊墨綠色黑板上還留有手寫的板書,那是著名的「高斯-博內公式」。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