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霍金身上學到什麼
【園丁按】
2018年3月14日 - 英國物理學大師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與世長辭,各界為之哀悼不已。
霍金21歲時被診斷出罹患漸凍症,55年來未曾向命運低頭,他致力於研究宇宙奧秘,被譽為是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除了眾所皆知的高智商,霍金的一生也說出無數名言,蘊藏著人生大智慧。
吉蒂‧弗格森所著《時空旅行的夢想家:史蒂芬.霍金》一書,最末章的標題:「我叫做史蒂芬.霍金,是物理學家、宇宙學家,也是夢想家。」不僅寓意頗深,更代表著人生的自信與使命。此書記載從霍金出生到2016年的所有紀事。作者是位科學作家,與霍金相識20多年,亦師亦友,曾協助霍金完成大作《胡桃裡的宇宙》。
書中以報導文學筆調記述霍金的童年生活、和疾病搏鬥的歷程,以及致力追尋物理、宇宙科學知識的過程,側寫有關霍金的人生事蹟。內容含括了1942至1975年〈宇宙的先行者〉、1970至1990年〈大霹靂挑戰〉、1990至2000年〈胡桃裡的宇宙〉、2000至2011年〈偉大的設計〉以及2012至2016年〈愛的萬物論〉。
霍金說,科學家假定過去、未來在因果之間都有獨特連結,一旦喪失資訊,這種連結就不存在。我們大有機會避開世界末日,同時也不會陷入另一次黑暗時代,而世界有不斷拓展的可能視界。同時他讚嘆「啊!優美的新世界,裡面有著這樣的人!」
早期霍金還可用手操控電腦及電動輪椅並揚起燦爛的容,但後來肌肉持續萎縮,只能仰賴臉部的些微肌肉和高科技來操控電腦,最後他唯一能做的除了自來不變的豐富思維外,就只剩揚眉和顫嘴了。但霍金說,身體和精神不能同時殘缺,無論命運有多麼糟,我們都要有所作為,如果沒有夢想,宛如沒有靈魂的軀殼。
在醫界宣告他只剩1年餘生之後,他繼續留在這世間近半個世紀。他儘管身體如此不堪,卻精神不死,心智仍過人的發達,見證了「萬法唯心造」的道理。
霍金是人類意志力與好奇的化身。他六十五歲時登上特製的波音機,參加零重力飛行,之後有人問 他為什麼要冒險?霍金說「我想向人展示未殘,我們無需因生理殘障受限。
以下是法新社和英國廣播公司(BBC)整理的霍金名言佳句。
談黑洞
「愛因斯坦說:『上帝不玩擲骰子遊戲。』但他錯了。黑洞的研究顯示,上帝不但擲骰子,還有時會把骰子擲到我們看不到的地方。」
園丁註:懷疑上帝的存在。
樂觀面對病情
「21歲時,我對自己的預期降到零。此後一切都是額外的禮物。」
園丁註:要格外珍惜額外的禮物。
談人生目標
「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徹底瞭解宇宙,為什麼它是現在這樣,以及宇宙到底為什麼存在。」
園丁註:他的生命意義是在達成生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