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王永慶傳奇

  王永慶(1917118日—20081015日)是臺灣企業家,日據時期臺北州文山郡新店街直潭莊人,與胞弟王永在共同為台塑集團創辦人。台塑集團在其領導之下,發展成為臺灣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因而被譽為臺灣的「經營之神」。

  1. 生平

  王永慶出身於窮苦的茶農之家。清朝道光年間,其高祖母許雪娘寡母攜子(其曾祖父王天來)及媳(林謹娘)渡海來臺另覓出路,後仍操故里舊業,以茶為生。曾祖母林謹生六子為王清純、王秀木、王瑞吉、王添泉、王福山、王清江。

  其祖父王添泉開私塾教書,元配蔡富無子嗣,再娶蘇好為王永慶父親之生母;三子一女分別為王東平、王長庚、王水源、王辛。

  王長庚的妻子王詹樣生了八個孩子,全都是靠自己接生,因為家境清寒,除了么妹之外,其他三位妹妹全部都被送養。王永慶不惜一切,努力工作籌錢,就是為了贖回姊妹,讓她們能以王家人的身分出嫁,甚至賣鐵櫃換錢,給姊妹當嫁妝。六歲時,父親王長庚身染重病,生活重擔全落在母親王詹樣肩上。王永慶曾撰文回憶,母親除了張羅三餐,還要種菜、挑茶、賣茶,甚至連吃飯都是全家吃完以後才以菜屑殘湯裹腹,生活極其困頓。

  王永慶10歲時,祖父王添泉告誡「茶山是無根柢的,將來終究成為石頭山,依靠茶葉維生,註定失敗。」王永慶謹記在心。15歲自新店公學校(今新店國小)畢業後,先到茶園當雜工,後來因為當時商業重鎮在於南部,尤其嘉義又是稻米與木材集散地,所以一年後到嘉義一間米店當學徒。16歲時用父親所借的200日圓(已歸還)(註:小學教師月薪17圓,故200圓當時約為中產階級十數倍的月薪;自己開辦米店,二弟王永成與王永在南下嘉義幫忙。初期為了開發客源,挨家挨戶拜訪推銷,首開送米到府服務,比其他米店多出四個小時營業時間,同時及當時農業技術不發達,稻穀大多在馬路或稻埕曝曬,碾成米粒後常有米糠、砂礫夾雜,為了提升米的賣相品質,王永慶事先就將雜質篩選出來,送米到顧客家中也會先將舊米倒出,把米缸擦拭乾淨後先放入新米再把舊米放上面;另外,還用表單記錄每戶人口數組成、飯量,估算下次買米時間及數量,在顧客快吃完米之前主動送米過去,不但顧客覺得貼心也能保住客源;另外還會記錄顧客的發薪日,在發薪日後兩三天到府收款,幾乎都收得到錢。因為品質好,服務又佳,慢慢做出口碑,顧客也愈來愈多,之後生意很快的越作越大,日後種種經營策略也自此時打下基礎。後來經營碾米廠,不料此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況吃緊,吃米必靠配給,王永慶也結束十年來米行生意。1944年,王永成因肺結核過世,年約26歲。因二次大戰末期,各地日軍敗退,糧食不足,日本政府採取配給米政策,米店經營不利,王永慶開始經營木材事業;日本投降後,改以木材事業為主,但違法採伐林木觸「盜伐山木罪」。王永在替兄長承擔責任入獄。

  王永慶於是在嘉義接手磚瓦工廠經營,並且買了些鵝來養。因為戰爭期間糧食不足,鵝只能找些野草來吃,四個月下來應該有五、六斤的鵝,卻瘦到只有二斤重。情急生智下,他到各農家撿些菜葉及菜梗回來,混合米糠做成飼料。瘦鵝因為挨餓有食物可吃,胃口奇佳,不到四個月,竟能長到七、八斤重。王永慶從養鵝中體認到:第一、人在困頓或失意時,若能像瘦鵝一樣忍耐飢餓、鍛練毅力,當真正的時機到來,必能迅速地強壯起來,而一鳴驚人。第二、瘦鵝之所以瘦,問題不在鵝,而在於養鵝的人飼養方法不當所導致。這就是王永慶所獨創的「瘦鵝理論」。

  19547月,在美援與中華民國政府計劃經濟的背景下,王永慶獲得了79.8萬美元的貸款,並配合政府規劃投資生產PVC塑膠粉,於同年籌設福懋塑膠公司。19574月,「福懋」開始生產PVC,由每日僅4公噸的PVC廠起家,當時考量一般人的教育程度不高,不識「懋」字,因此將公司改名為「台灣塑膠公司」,當時每日4公噸是全世界最小規模,不僅品質不佳,成本也過高,因此銷售無門,成品堆滿倉庫,許多股東認為前途無望,紛紛退出。

  王永慶、王永在兄弟不服輸,一方面努力改善品質,一方面逆向思考。隔年1958年成立「南亞塑膠公司」,投入塑膠二次加工,為台塑公司的PVC粉找到出口,後來為了更進一步拓展出路,在1963年成立三次加工的「新東塑膠加工廠」,生產各式各樣民生必需品,為當時的台灣創造蓬勃出口。後來,因為當時台灣只有中油的第一輕油裂解廠(一輕)產製塑膠的最上游原料--乙烯,產量嚴重不足必須仰賴進口,王永慶1973年大膽向政府提出興建輕油裂解廠,在1970年代大型建設統一由中央掌控的氛圍下,立即被否決,經過將近20年不斷爭取和奔走才終於得以在雲林麥寮興建「六輕」,終於實現垂直整合的石化供應鏈,事業版圖也從塑膠擴及石化、纖維、電子、醫療、教育等範疇。台塑集團被譽為台灣經濟的象徵,王永慶也被譽為「臺灣的經營之神」。

  王永慶曾自評:「貧寒的家境,以及在惡劣條件下的創業經驗,使我年輕時就深刻體會到,先天環境的好壞不足喜,亦不足憂,成功的關鍵完全在於一己的努力」。

  1. 辭世

  20081011日,偕同三房夫人李寶珠與次女王瑞華前往美國視察公司。美東時間1015日半夜,王永慶在紐澤西州的家裡身體不適,送往附近聖巴拿伯醫院搶救無效,院方於上午938分宣告不治,享耆壽92歲。

  1. 身後

  20081016日,三房三女王瑞瑜立即致電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請他協助將父親遺體空運回台。隔日早上552分,王永慶遺體在法師誦經鈴聲以及家人陪伴下搭乘長榮航空BR031班機返國,靈堂設置於長庚大學,當時首選墓園地點以在明志科技大學後方為第一優先,但由於當時尚未完工且法律程序變更地目費時,而安葬事宜迫在眉睫,台塑集團曾考慮安厝的替代方案,包括桃園龜山或是鄰近台北北投陽明山的王氏家族墓園等地,後由政府允諾全力協助治喪事宜,最後決議於20097月正式下葬泰山鄉(今泰山區)。

  王永慶的告別式於2008118日舉行。王永慶家族宗教歧異,元配夫人王郭月蘭、二房夫人楊嬌信仰基督教。長子王文洋早年信基督教,現信奉佛教亦喜好道教;王文祥、王貴雲、王雪紅等人尊崇基督教。三房夫人李寶珠與其子女,則多半篤信佛教。因家族成員信仰各有不同,而王永慶本人忙於公司事務,也無暇宗教信仰,因此告別式當日並不以宗教儀式展現,而是簡單隆重之追思、鞠躬、與祭文朗誦,悼念王永慶艱辛創業的一生。

  中華民國政府通過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頒佈褒揚令給予褒揚,褒揚令原文為:

   臺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勤勞樸實,堅苦卓絕。崢嶸歲月,砥礪操持,始創臺塑企業,睿智顯其嘉猷,進取成其懋績。嗣推動六輕計畫,根留本土,踐履綠色環保理念;精研醫療生技,高掌遠蹠,跨足全球先進產業,見證臺灣蛻變永續發展歷程。開辦長庚醫院,矜恤疾貧,籌建養生村案,因應人口老化趨勢;興學明志長庚,關懷弱勢,提供資助就學,點燃原民部落明燈。經綸遐布寰宇,勛華馳騁海甸,計議碩擘,雄識淵略。復盡瘁管理哲學,追根究柢,攸宜穩健;悉力社會公益,絜矩匡濟,蹈義詠仁,曾獲頒二等景星勳章暨特頒匾額等殊榮。縈繫兩岸交流,尋求和諧雙贏,民族大愛,斯人有之。綜其生平,肇基石化產銷版圖,樹立企業倫理典範;嚴守誠信負責箴規,弘宣普世核心價值,經營傳奇,頌聲遐舉;盛德遺風,亙古馨垂。遽聞松喬殂落,震悼逾恆,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禮邦賢之至意。

總   統 馬英九

行政院院長  劉兆玄

  1. 榮譽

 中華民國勳章獎章

 二等景星勳章(1997106日於中華民國總統府頒授)

  1. 養生之道

  王永慶雖然工作繁忙,但更重視自己個人的養生,中年以後堅持每天跑步一個小時, 風雨無阻,數十年如一日。他曾說:「跑步很辛苦,也很枯燥,但是為了長壽,就必須持之以恆地跑下去,久而久之,像是日常工作之一,而不覺得辛苦了。」然後再用朋友教導的「毛巾操」做體操,天天如此,即使出差在外也不例外。70多歲以後,才在醫生的建議之下,改以步行養生。

  1. 慈善事業

  王永慶律己甚嚴,對自我要求很高,對人念舊而不矯情,生活簡樸之外,並長年熱心於慈善事業,對象更不分台海兩岸。除了在重大天災如台灣921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捐款救災以外,其創辦的明志科大、長庚大學都有免費名額供清寒原住民學生就讀,除免學雜費外並且提供膳宿與零用金,並且輔導就業。王永慶也長期透過旗下長庚醫院推動台灣器官捐贈,凡捐贈者醫療費用均有減免優惠,即使不在長庚醫院捐贈者也有喪葬補助金。此外,王永慶也捐款提供兩岸弱勢家庭重度聽障兒童安裝電子耳,近年來更捐資在中國大陸興建數千所希望小學。

  19958月,王永慶、王永在兄弟,依母親王詹樣口述遺囑成立「王詹樣慈善基金會」,推動多項台灣首開先例之計畫,如「早療專業服務成效提升計畫」、「老人肺炎鏈球菌疫苗捐贈計畫」與「愛滋收容人彩虹計畫」、「雲林縣國中小營養午餐食材經費」,以及雲林縣「長青食堂設備經費」、「0-2歲祖孫托育」、「國一女生接種9HPV疫苗」等三項社福計畫等。2007年、2011年、2014年接受評鑑均為優等;2009年獲衛生署評選榮獲當年度防疫績優獎,同年亦獲第八屆「國家公益獎」非營利團體組獎項。王詹樣基金會長期推動早療專業服務成效提升計畫成效良好,於2014年獲遠見雜誌企業社會責任獎公益推動組「楷模獎」、2015年「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為感謝台塑企業王瑞華副總裁對早療領域貢獻卓越,獲選第一屆「早期療育特別貢獻獎」得主。2015年王詹樣基金會也因長期投入各項社會公益,獲「國家金璽獎團體組社會公益類」獎項。

  199511月,王永慶為增進醫事人員專業能力與服務品質,成立「勤勞醫教公益基金會」,後於2011年更名為「勤勞社會褔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再於2020年更名為「慶寶勤勞社會褔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推動多項計畫,如「樂齡健康活力中心」、「清寒獎學金」[23]、「慶寶勤勞(社福機構)工讀計畫」、「偏遠地區學生助學補助」、「偏鄉人才培育計畫」等。

  2002年王永慶以父親王長庚之名,成立「王長庚公益信託」,推動各項社會福利專案,如「偏鄉地區英語能力提升計畫」」、「弱勢家庭國中生營養早餐補助計畫」、「弱勢家庭兒少成長扶助計畫」、「無家者(遊民)服務計畫」、「失親兒助學金計畫」、「智慧長照輔助系統及愛健康互助志工」、「二手玩具物流中心及童趣基地推動計畫」等。

  2004820日,由王永慶先生捐資約5500多萬元的漳州市華陽體育館開始投建。歷經1年零7個月的施工,於20063月基本完成,並於4月分正式投入使用。現今已成為漳州市的一個標誌性建築。

  2008512日,四川發生汶川大地震,王永慶的公司台塑集團在第一時間即刻解囊一億元人民幣來協助四川成都與汶川等地區的震後重建工作。

  20106月,王永慶的夫人李寶珠為紀念王永慶長年熱心公益,繼續完成「強助弱、富濟貧」的志業,照顧需要照顧的人,促進社會之和諧,成立「慶寶公益信託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推動的慈善事業如「捐贈社福機構白米及日月品」、「三十萬斤白米捐贈社福機構」、「老人住宅改善」[40][41][42]、「低收入戶三節慰問」等。

  1. 財產

  依據《富比世》雜誌2004年的統計資料,台塑的王永慶,和鴻海的郭台銘,以身價都是28億美元,並列臺灣第一富豪,世界排名188名。事實上,王永慶最大的財產並非來自於國內,而是在美國。但一般認為王永慶個人財富被嚴重低估,其在全球財富排名應該在95名之前。

  2005年台塑集團獲利近70億美金(2100億新台幣),20065月台塑集團市值高達1.8兆新臺幣,王永慶個人財產54億美元。2007年臺灣百大企業當中,台塑集團名列最會賺錢的臺灣企業集團,稅後純益高達新臺幣21907700萬元。20086月,《富比世》公佈王永慶身價為68億美元,位居是年臺灣第二。

  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臺灣申報遺產約17億美元,另外香港超過40億美元,而更大部份的財產則轉至美國,其總資產預估近兩百億美元(約6000億新台幣),是實際上的臺灣首富。

  1. 家庭

  王永慶有三位妻妾,分別是王郭月蘭、楊嬌、李寶珠。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文學館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