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明辨可得力於溫故而知新
孔子說:「只顧學習,而不深入思考,就會罔然而少收穫」故為學之道:在慎思明辨、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不宜囫圇吞棗,不求甚解。
近日複習論語,有新領會:
《論語・里仁》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白話譯
孔子說:“參啊!我的學說貫穿著一個基本思想。”曾子說:“是。”孔子出去後,學生們問曾子說:“老師的話是什么意思呢?” 曾子說:“老師的基本思想,忠恕兩個字罷了。”
新領會
1. 孔子曾品評學生:「高柴愚笨,曾參遲鈍,顓孫師偏激,子路莽撞。」青年期的曾子把老師的基本思想說成「忠恕兩個字罷了」,表示他尚未入門。因為忠指的是「盡己之謂忠」,恕指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者皆受限於做事態度與人際關係的解釋,這怎能是孔子基本思想?
2. 曾參是好學者,「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就是他說的。
3. 到了晚年,他思想已成熟,終於明白老師的基本思想是仁,體會了「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道理,因而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換言之:有志者不可以不培養堅強的意志,因為責任重大且路途遙遠;以實行仁道為己任,不是很重大嗎?至死才能罷休,不是很遙遠嗎!
4. 曾子好學不倦,終於擺脫遲鈍的印象,名列孔門五聖之一。
【附註】
曾子(公元前505年10月12日--公元前435年,生於東魯,移居武城,十六歲拜孔子為師,後積極推行儒家主張,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孔子的孫子孔伋(字子思)師從曾子。 孔伋後又傳授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