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按】
「品質」一詞,已隨社會與經濟環境的變遷,及其使用領域的需要,而由專家學者以及由服務提供者
們賦予不同的定義,我們可以從下列品質定義中得知。瞭解品質定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實踐它。

何謂品質?

                                                      林公孚     2007/3

(一)、從結果看

  •   美感的:外觀、感覺、聲音、味覺、嗅覺、觸覺均超越一般者。
  •   可靠的:產品失效的可能性。
  •   認知的:品牌、商譽或口碑。
  •   製造為主的:產品符合標準或使用者所希望的操作特性。
  •    使用者為主的:適合使用且易於維修。
  •   服務為主的:符合要求條件。
  •   價值為主的:為顧客接受的售價與功能。
  •  顧客為主的:滿足顧客現在及未來需要。
  •  整體特質的:品質是表現能以個別描述與考慮的要項,包括:活動或過程、產品、組織、系統或人員,或上述任何組合的整體特質,具有滿足顧客明示或潛在要求的能力。
  •    特性為主的: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之程度。

(二)、從做的過程看

 品質是:

    作對的事

    第一次就把它就好。

    及時做。

    用正確的方法做。

    貼心的關懷。

    不斷求進步與創新:

-必須有的(must be

-愈多愈好(more is better)。

-欣悅的或魅力的(delighted or charming)。

 

 

KANO二次元品質模式

(1) 無差異品質(Indifferent quality)產品或服務有無某種功能,顧客皆無動於衷。

(2) 魅力品質(Attractive quality)產品或服務的某種功能獲得顧客高度的滿意。

(3) 一次元品質(One-dimensional quality )產品或服務的某些功能之多寡,與顧客滿意度呈正比關係。

(4) 必須有品質(Must-be quality )產品或服務的某些功能是不可或缺的,一旦稍欠充分,顧客滿意度即急速滑落,一旦過多時顧客也不會特別滿意。

(三)、從範圍看

品質範圍包括:

  •   管理品質
  •   決策品質
  •   過程品質
  •   作業品質
  •    施政品質
  •    醫療品質
  •      教育品質
  •      其他

(四)、從社會責任看

 品質責任在:

  •   做出更可靠更安全的產品。
  •    降低社會成本。
  •    防止環境污染。
  •    誠實標示產品特性。
  •   不做不實廣告。
  •    遵守相關法律規定。

(五)、競爭觀點

  品質是競爭致勝武器。

  •   必需超過競爭者品質而不是相匹敵。
  •    必需定期將至自己的品質與競爭者品質比較。
  •     必需不斷改進自己的品質以領先競爭者。

(六)顧客滿意觀點

依據ISO9000:『服務顧客可視為組織與其顧客互動之結果,能否產生顧客所期望的價值,形成「期望」與「現實」的差距,則構成滿意度。』

    顧客對其所接受服務,包括產品、服務、品質、價格及時程等在內的綜合特性之反應,有不滿意的、滿意的或欣悅的區別,在程度上亦有所不同,故用顧客滿意度予以區分。

    我們需知,顧客滿意度是顧客經歷許多正面或負面因素經驗的結果,出現較多的滿意因素時,顧客滿意度較高,反之則低,當顧客經歷欣悅的因素時,感受是非常正面的,常令人產生喜出望外之感。

    從事改進顧客滿意活動時,不能僅藉改進過程來消除不滿意者,這麼做只會使不滿意者變少,但不會產生提昇滿意度的結果。

    為期永續經營,以獲致企業成功,管理者有必要採取競爭標竿的策略,比你的對手更留意非常少的不滿意者、更滿意者及欣悅者並對作此作出承諾。

(七)服務品質觀點

Parasuraman, Zeithaml & Barry三位學者針對銀行、信用卡、證券商、及商品維修等四種行業進行探索研究,歸納出下列十項服務品質的決定要素:

  •  可靠性:正確無誤,交貨確實。
  •   速應性:立即反應,明確而適時處理。
  •   勝任性:充分具備服務所需的知識與技能。
  •  接近性:熱心接受委託、隨時可取得聯絡、隨傳隨到。
  •   禮貌性:謙恭有禮、注意儀容、予人好感。
  •   溝通性:傾聽顧客意見、說明簡潔易懂。
  •   信賴性:公司和負責的員工均可信賴。
  •    安全性:身體的安全、財產的安全、注意顧客隱私。
  •    理解性:掌握顧客真正的需求,理解顧客情況。
  •   有形性:舒適的環境、設施、工具、消耗品、價格表等。

(八)品質新內涵與定義

品質一詞也常隨新時代的發展,而出現新的內涵與定義。九十年代的「魅力品質」一詞曾經紅極一時,如今「感動品質」也逐漸流行,它代表顧客在接受服務過程中,除了喜出望外之外,還深受感動。

數年前美國品質學會(ASQ)曾以「Why Quality?」為題,提出他們的看法:

  •   品質不是一種方案,而是做事的一種方法,
  •   品質是被認為管用的一種強而有力的工具與觀念之彙集,
  •   品質是由顧客滿意與否來界定,
  •   品質包括持續改進與突破事件,
  •   品質工具與技術可用於任何行業,
  •   品質是針對績效卓越而來,若有所不及,則為改進機會,
  •   品質能增加顧客滿意度、減少週期時間與成本、消除錯誤與重做,
  •    品質不僅用於企業,非營利事業如學校、醫療機構、社會服務以及政府機構也同樣適用,
  •    品質成果(績效與財務)是有效品質管制的自然結果。

2006年,在美國品質學會(ASQ)網址上,ASQ更進一步賦予品質新定義如下:

品質:它在感覺上像是手中的精工製造的衣服、精緻餐館食物的色香味、能始終如一地造就出準備為社會服務學生的學校、願為每一病患多做些額外事務的醫院。」(Quality It's in the feel of a well-made garment under your hand. The taste and presentation of an exquisite restaurant meal. A school that consistently turns out students who are ready to take on the world. A hospital that goes extra miles for every patient.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