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業力管理及其成就之道

                                              

1.      認識麥可·羅奇格西

麥可·羅奇格西(Geshe Michael Roach)美國人,是一位受佛教具足戒的比丘,是當今傳授西藏佛教的偉大導師之一。

1974年,他就讀普林斯頓大學以優異成績畢業前夕,突遇母喪。其後父親與兄弟也相繼去世。親人的驟逝,讓他對生命的意義產生了莫大的疑情。為了急於探索生死問題,他放棄原先的深造計畫,利用學校頒發的獎學金,遠離美國到印度著名的色拉寺鑚研佛學,他憑著早年曾花八年時間隨蒙古僧人學習藏與語的經驗,得以順利學習。

1983年,羅奇格西在達蘭莎拉落髮為僧,復經多年的學習,通過考資格考試後,於1995年獲頒相當於佛學博士的格西學位,成為第一位得到格西(佛學博士)學位的美國人。。

他在印度學習與弘法時間長達21年之久,在上師建議下,他於1981年回到美國接受「經商」的另一種人生與修持考驗。他運用西藏古老又先進的智慧,幫忙位於紐約市的安鼎國際鑽石公司,幾經波折、歷練,終於將安鼎打造成年營業額一億美元的公司,他也成為紐約首屈一指的鑚石商人,因而有《當和尚遇到鑽石》一書的問世。此書結合了古老的與當代的西藏佛教傳統智慧,把獲致事業成功、人生圓滿的策略呈現在讀者面前。

他所經營的安鼎國際鑽石公司更受到經營之神巴菲特的讚賞,巴菲特在20095月宣佈以高價將安鼎國際鑽石公司納入巴菲特波克夏的事業體旗下。

除此之外,他在美國的亞利桑納州創立鑽石山大學,招收來自世界各國有心學習佛法的人到這所學校學習,好將這些古老的文化傳承下去,並將它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影響更多的人。

《業力管理(Karmic management)》是羅奇格西繼《當和尚遇到鑽石》之後的新作,作者結合傳統智慧和現實生活中的業務經驗,以精簡、更生活的文字和實用範例作為指引,把獲得事業成功、人生圓滿的《業力管理》的八大法則呈現在讀者面前。

每項法則開始,都會引用古老智慧典籍的一句話,教導的是一個歷經千年考驗而依然存在的嶄新經商之道:「助他人成功,必將成就自己。」書中提供了一步一步的計劃,幫助讀者採取書中的八個法則,做好業力管理,用更成功的工作和生活的方式,進入正向循環的喜悅圓滿生活。我們可將此書視為全球商業暢銷書的續集。

 

業力管理重要概念與法則

這個世界有多少不快樂一我們有多少用在思考上的時間上一被浪費在擔心我們做的事情是否能成功上了?要是我們確定會成功,那會怎樣呢?這就是“業力管理”的承諾。

“業力” 法則告訴我們,一切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都源于我自己。因此,我就可以通過先服務他人,來讓自己心想事成。

“業力管理”的運行方式,促使你一直都在讓他人也獲得成功一使他人感到快樂,也使自己感到快樂。

“業”伙伴是“業力管理” 的核心,包括:同事、顧客、供應者、世界(從社區到全世界)

“業力管理”一直都是一種自然的直覺:我就覺得應該這樣做,從而發展出八法則如下:

法則一:停止做那些無功的事

古老智慧《生命之輪,500BC》:所有的失敗源自曲解。

我們活在自己所設定的思維框架中,如果你做出的某种事每次都使你無功而返,那麼就停止做那些無功的事。

法則二:找到原因背後的原因

古老智慧-佛陀(500BC):先有因,才有果。

了解因果關係,找出事實真相,例如:用鑰匙發動汽車失敗,鑰匙是汽車發動的原因,但是電池卻是使汽車無法發動的真正原因。尋找原因背後的原因吧。那就是“業”,就是你的所作所為。因為“種瓜必得瓜、種豆必得豆”。

法則三:確認你的業力事業夥伴

古老智慧-宗喀巴大師(1357-1419第一世達賴喇嘛的老師):“業”的第一定律,宗喀巴大師:「不論你想得到什麼,你必須先幫助別人獲得它。」

設法讓“業”力為你服務,沒有他人,就種不下種子,沒有種子,就沒有成功。

法則四:從自己開始

古老智慧-寂天菩薩(700AD):你和我之間的界線,是人為的。

我是指”真我”,是包括了你身邊的每一個人。你,你必須得習慣于這種思維方式,你打破自己和別人之間的界限,不再認為他們與你無關,那麼全心全意幫助別人獲得成功,就會變得容易得多。

法則五:不要再做決定

古老智慧-龍樹菩薩(200AD):不是這個,也不是那個。

由於決定的本身具不確定性,會滋生更多的決定,很容易衍生出更多的不確定性,因此必須停止它,可培養直覺行事。

法則六:裝好訂書針   

古老智慧-宗喀巴大師(1357-1419)第一世達賴喇嘛的老師:業力法則第四條,有行動就對了

裝好訂書針的釘書機代表可供使用的備便狀態。

法則七:帶著問題越過頂端

古老智慧-格西 Potowa,1027-1105AD):問題就是你的道路。

專注于你的問題并擁抱它們。不要對問題視而不見,也不要刻意回避問題。問題是你的朋友,它們會幫你越過頂端。

法則八:再投資業力種子

古老智慧-印度智者Vasubandhu, 350AD:揮霍業力,死亡。

業力種子的再投資,常會讓我們得到意外回饋。

 

【啟示錄】

1.          如果你做出的某種嘗試,每次都使你無功而返,那麼它就是徒勞的,停止無用功!

用不當的方法,重複做做同一件事,必定徒勞無功,就停止它吧!

2.          業”代表所作所為

我們做的所有事情,包括我們為他人所做的一切,其中有好有不好、有善有不善。

3.          “業”的夥伴,要想自己成功就要讓你的”業“力夥伴關係者也成功。

伙伴關係者或利害相關者同蒙其利。

4.          避免不善業,不善業可以分為三類:

1)由身體、行為所造作:殺生、偷盜、邪淫。

2)由口而造作:妄語(說謊)、兩舌、惡口、綺語(花言巧語)

3)由精神活動,由心意所造作:貪、瞋、癡(邪見)。

即由身、口、意所造作的十不善業。佛陀告訴我們要遠離十不善業,要能自我訓練,不沉溺於身口意的負面行為當中。

5.佛教菩薩生活、工作、與大眾接觸,有六個原則,叫「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