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向康熙皇帝 彼得大帝學習
《遠見雜誌》二月份封面標題〈請問總統女士 台灣怎麼走?〉針對台灣所面對的觀光結構失衡、勞動力衰退長照支出增加、出口產品失去競爭力,企業出走、缺電風險升高,增加排放溫室氣體…提出建言。
因為編輯部人員發現,總統女士似乎犯了邱強博士所說知識型錯誤主要來自是五種心態(mindset)中的四種:(1)過度自信 (2) 不知道自己無知(3) 陷入舊思惟 (4) 二分法選擇的侷限。這可從她告訴支持者,台灣經濟很棒,會越來越好,陸客不來沒關係,我們可以到東南亞,到全球找客源,我們不會缺電…的話中得知。
台灣怎麼走?總統女士,請看看康熙皇帝和彼得大帝怎麼做。
1.康熙皇帝和彼得大帝相似處
清代康熙(1661-1722年)在俄羅斯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二人在位時間差不多,政績督非突出,號稱「大帝」,清朝的康熙皇帝與俄羅斯的彼得大帝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兩個人了,兩人一生中有好多驚人相似。兩人同處在封建的專制時代,康熙比彼得大18歲;兩人都是幼年登基,康熙8歲,彼得10歲;康熙的攝政王是祖母孝莊皇太后,彼得的攝政王是外戚索菲婭公主,彼得17歲借勢以少年遊戲兵團粉碎了外戚索菲婭公主的政變,奪取了政權。康熙14歲則以每天跟他玩摔跤的少年侍衛,捕殺了專權的輔政大臣鰲拜。
2.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從小受皇權思想薰陶,五歲就開始學習四書五經。按他自己的話說:「日日讀書,必字字成誦,從來不肯自欺欺人。」他讀書還要刨根問底,當皇帝當然更是認真。孝莊注重以西方的先進文化來培養康熙,她先後聘請了多名西人到宮中,比如德國人湯若望、義大利人利類思、葡萄牙人安文思、比利時人南懷仁等,他們教小皇帝天文、數學、地理、繪畫和醫學等課程。康熙學以致用,讓南懷仁設計出適合山區作戰的輕型火炮,在平「三藩之亂」中,這種火炮顯示了巨大的威力。
康熙在位期間對外抗擊了沙俄的侵略,取得了雅克薩戰役的勝利,並簽定了《尼布楚條約》;對內已經先後撤除了吳三桂等三藩勢力、統一了台灣、平定了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所謂「康乾盛世」此時已初步形成。大清帝國無疑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康熙大帝已經站在了世界之巔。
康熙不但敬重和推崇中華文化,而且在位期間,主持編纂了多部史籍,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弘揚了中華文化。
1684年,康熙南巡經過曲阜,特意祭拜孔廟,行三拜九叩大禮,而以前的皇帝大多只行二拜六叩之禮。他在祝文中讚揚孔子道:「仰惟先師,得侔元化,聖集大成。開萬世之文明,樹百王之儀範;永言光烈,罔不欽崇。」
康熙晚年懈怠無為,曾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政寬事省」,「凡事不可深究者極多」,不能嚴禁浮費和規銀,寬縱州縣火耗和虧空。同時他還標榜仁政,對官吏盡量以寬鬆待之,導致出現吏治廢弛,官場貪污,國庫虧空,有史家指出清朝衰亡,病在康熙。
3.彼得大帝
1697年,彼得大帝組織大使團前往西歐。成員分為兩部分,外交官員負責遊說歐洲列強組織反土耳其聯盟,更多的留學生則學習先進的科學、工藝,尤其是造船技術。25歲的彼得也改名換姓,微服同行,身份是航海科學學生,這幾乎是歷史上唯一一名敢這樣做的皇帝。
彼得大帝回到俄羅斯後,毅然決定憑藉其至高無上的權力,拋棄俄國自大守舊的傳統,虛心向已開發國家學習。果斷地對俄國政體實行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重塑了民族的靈魂,把俄羅斯從愚昧落後的古老傳統里解放出來。在政府的強力作用下,俄羅斯從野蠻、愚昧、落後蛻變成文明、進步的偉大民族。俄國從歐洲的窮鄉僻壤變成了世界強國。正如馬克思評價說,彼得一世用東方的方式執行了西方的文明,「用野蠻制服了俄羅斯的野蠻。」
【啟示錄】
頗為自負的總統女士,能否擺脫美國的的依賴,善用合縱連橫力量,放大格局,學習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的想法和做法,為台灣開闢一條活路。
或者也可學學林肯如何化敵為友的故事:9世紀中葉美國南北戰爭打到後期,南方敗局已定,林肯總統突然要與叛軍談判。林肯對政敵的友好態度,激怒了一位將軍,拍桌子大叫:“敵人一定要被消滅!”。林肯十分溫和的回應道:“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時,難道我不是在消滅敵人嗎?”
總統女士如何做出智慧的決策?大家都在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