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育品質團體獎卓越經營績效模式之應用指引(下)

5、過程管理(90

1)原則

鑑別、瞭解與管理相互關聯過程之系統,使組織目標能以更具效果與效率之方式達成。

2)做法

     創造學習導向的過程,組織規劃授課的不同階段,須包括:教案、設備、發展、傳授、評量與支援服務活動、資源分配、評量標準、改善程序,以達成創造價值的結果。

3)關鍵要項

    1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過程2供應鏈與外包管理、3整體品質管理系統4視導、分析與改進。

4)如何執行

5.1、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過程(25)方法--展開

  組織的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過程設計與開發,教學過程,以及改進供應與外包營運績效,以達成既符合要求又能提供利害相關者利益的一些做法:

l          界定與管理品質管理系統所需的過程,包括:a設計、開發、傳授等階段的過程,以及教育實施與教育成果評鑑的程序。b決定教育傳授階段的合格條件。c過程的持續改善以及提供所需資源。

l          設計開發最適過程,以創造價值,包括:a需求分析b教案設計c教案開發d教案審查e教學講授f教學評量g教務機構的發展h圖書館、實習工廠及實驗室的運作等。每位教師至少舉行模擬教學一次。

l          教學過程:課()程設計、研發過程、教學品質保證制度、教學與輔導整合新體制,並實施教學評量調查,協助學習者完成學習目標的教學法。須定期審查課程與課程表,以因應快速演進的知識。

5.2、採購與外包管理(20)方法--展開

l          建立採購與外包管理系統,並界定相關人員的權責,以執行議價、採購、接收、儲存、防護、裝設、使用和維護等活動。

【備考】考慮將一般性工作外包,並參考執行BOT案成功之範例,以謀善用外部資源。

5.3、整體品質管理系統(20)方法--展開

l          實施一般及特定管理系統,諸如:品質管理系統要求CNS12681/16949ISO9001:2000)標準、ISOIWA2國際教育品質管理標準、SA8000社會責任(Social Accountability)標準等。若適當時,可考量採用:環境管理系統CNS14001ISO14001)環境管理系統標準、職業安全與衛生管理系統OHSAS18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要求水準CNS 17025測試校正實驗室能力一般要求、專案管理標準(PMP)、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O/IEC 27006:附錄D…等。

  【備考】1.設有工場的學校需考量環境、職業安全與衛生等。

5.4、視導、分析與改進(25)方法--展開

l          有效地視導與分析工作績效以提升組織的競爭力,它需與組織策略目標、教學計畫、及整體績效結合。諸如,學習者學習成果、行動計畫成果、社會責任成果…等。

l          建立教師與職員績效管理系統,包括:回饋教師與職員之資訊、支持高績效工作的作法、薪酬/職涯發展…等。

【備考】1.執行教學評量工作,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會,檢視教學品質。諸如:教材、教學方式、…等。2定期辦理教師評量(即教師再評估制度),教師每年提出年度工作報告,作為評量之依據,協助教師成長與進步。

5)評估成果

意即採用何種方法評估成效?成效未達預期目標時,如何採取改進措施。

由校務發展委員會、目標管理檢討會或相關單位定期評鑑成果,作為採取改進措施的依據。

成果須反應在 〔7.5學習者學習成果〕中。

6、資訊與知識管理(70

1)原則

   有效的決策是以邏輯與資料及資訊的直覺分析為基礎

2)做法

    組織須思考執行資訊管理系統與知識管理有關的一些做法,諸如:選擇、收集、分析和管理資料、資訊,作為改進經營績效的方法,及取得、發展、傳播、應用、更新知識的情形,以及知識管理所帶來的價值。

3)關鍵要項

    1資訊管理系統、2資訊開發與應用、3知識管理。

4)如何執行:

6.1、資訊管理系統(20)方法--展開

  組織蒐集、確認並確保高品質,及時資料與資訊之備便性,供所有重要使用者、 學習者/教職員及利害相關者使用的一些做法:

l          建立安全有效的教育管理資訊系統,包括:教育行政、教育輔助、辦公室自動化、決策支援等,並確保資訊完整、可靠、及準確性。

l          教學資料庫應適切建立以反映實際授課所提供的資訊,可包括:學習者課程紀錄、課程一覽表、團隊學習進度表、教科書與版本、講師名單、講授教材、課前要求的知識或經驗等。

6.2、資訊開發與應用(20)方法--展開

組織鑑別其資訊需求,建立組織資訊策略,並開發與應用所需資訊,以符合組織之策略與目標以及利害相關者之需求的一些做法:

l          鑑別資訊需求建立組織資訊策略,並以量測及資訊蒐集所獲得的資料分析為基礎,整合及分析來自組織所有部門之資料與資訊,以評鑑其績效及鑑別改進區域,開發與應用管理所需的資訊。

l    資訊系統開發/校園e化架構、資料庫及網路應用、圖書資訊服務滿意度調查、資訊化成效。

考】資料庫分析:透過互動式對話及互動過程的追蹤,逐步建立整合性資料庫進行技術性分析,亦即在不妨礙隱私權前提下,追蹤、記錄、分析使用者之行為模式,預測學習者/利害相關者需求。

6.3、知識管理(30)方法--展開

l          教育組織應 主動蒐集資料,供教育流程與品質管理系統的績效的分析與改進之用。

考】資料的來源可包括:管理審查、教職員與學習者(如職位能力)、教材審查、教案與訓練計劃的設計與開發、教育產品的績效、供應商評鑑、滿意度調查、稽核結果…等。蒐集國內外的研究成果與論文資料分專題輸入資料檔,使資料處備用狀態。

l          建立知識創造、分享、擴散與移轉的作業程序,使其成為日常作業的一部份。

【備考】知識管理的流程,包括共享、創造、鑑別、蒐集、試用、組織及採用。

5)評估成果

意即採用何種方法評估成效?成效未達預期目標時,如何採取改進措施。

由校務發展委員會、目標管理檢討會或相關單位定期評鑑成果,作為採取改進措施的依據。

實施成果須反應在〔7.6資訊應用與知識管理成果〕中。

7.經營績效成果(500分) 

1)原則

持續檢討所設訂工作項目與目標之執行成果,作為改進之參考。

2)關鍵要項

7.1組織文化塑造與社會責任成果7.2策略規劃與創新成果7.3學習者/利害相關者滿意成果7.4人力資源成果7.5學習者學習成果7.6資訊應用與知識管理成果。

3)成果表現

成果的趨勢資訊,至少須以三年為準。

7.1組織文化塑造與社會責任成果(100分)

組織文化塑造旨在展現經營理念、價值觀所呈現的氛圍,組織的社會評價成果旨在展現良好的企業公民的一些表現。

l          員工表現在待人接物和營造工作的態度與行為,諸如:言談舉止、辦公場所、參與創新與改進程度…等。

l          代表符合誠信正直與社會責任成果的表現,諸如:環境保護、能源節約、衛生安全維護…等。

l          從事社會公益活動所獲得的一些優良形象榮譽及/或感謝狀(函)。

7.2策略規劃與創新成果(80

組織所提出實施策略規劃與創新有關做法的一些表現。

諸如:教學創新、行政創新、技術創新、設備創新、新策略、新制度、新服務、新領導結構、新績效評鑑方法…等。

7.3學習者/利害相關者滿意成果(80

組織專注在學習者/利害相關者滿意度評估與改善措施。

諸如:學習者/利害相關者滿意度、學習者/教職員抱怨處理,並檢視組織對學習者/利害相關者抱怨的處理機制及成效追蹤的一些表現。

7.4人力資源成果(80

  組織藉由獲得財力、技術與智財資源,以及組織人力資源成果,展現組織業已為所有員工創造與維持一個積極、豐富、學習、溫馨的工作環境,人人均能在此獲得所需知識與成長的一些表現。

諸如:教職員離職率、人事費佔率、各大專院校人事費佔收入比率比較、歷年學位進修人次、歷年參加國內外研討會人次、每人每年教育訓練平均費用、每人每年平均教育訓練時數、招生成果、教職員學術研究成果(含論文、學術研究發表等)、推廣教育成果、財務及市場成果…等。

7.5學習者學習成果(90

  組織所從事的學習者學習活動的一些表現。

諸如:就業率、報考研究所錄取率、高普考錄取率、專業證照錄取率、校際/國際競賽得獎數…等。

7.6 資訊與知識管理成果(70

  組織所提出執行資訊系統使用與知識管理有關做法的一些表現,如衍生之創新教學方法等。

諸如:管理資訊系統(MIS)、企業資源規劃(ERP)、知識資產數、…等。

 

八、落實執行之道

從上述七大要項重要內涵與執行關鍵項目,只是簡單地為有意追求卓越的經營者們,指出組織運作應當注重的領域,若要把它們做好,還要將列出執行關鍵項目的「重要活動予以落實執行並衡量其績效,如此才能產生具體效果。

針對卓越經營七大要項中的個別項目,我們應把它看作組織領導者應當關注的課題,其中每一課題,都有其應有的活動,這些活動之規劃與實施,須遵守二個原則;其一是與達成組織目標有關,其二是會產生增加價值的結果。領導者要將七要項所關切的課題及其展開項目,作為「治事之本」,據以徹底執行。

範例:1.領導

九、教育品質團體獎自我評鑑表

運用審查員或外部評審員對組織進行評鑑,將有助於認識自己,能幫你知道組織有哪些表現,要比一般來的好,讓你知道現在所居之優勢地位,並鑑別出你組織的重要改進機會。你也可以運用下列自我分析工作表,如下2

此表係供欲以教育品質團體獎「卓越經營績效模式」作為改進組織經營體質者之參考,使用者可參考七大評審要項,以簡要方式,展示各要項之優勢與改進機會,並給予評分,可得知組織經營體質之概況。只要你逐一回答評審準則所列問題,你便能快速地完成自我分析,從事增強補弱改進之旅。

使用這種選擇性的工作表,列出你的優勢與重要改進機會時,可先行鑑別每一準則類別中的一、二項優勢與一、二項重要改進機會,針對那些高度重要性的項目,建立目標與計畫採取之措施。.

2教育品質團體獎自我評鑑表

*每一關鍵項目均須針對組織優勢與重要改進機會進行自我分析。

 

、應注意之處

育品質之最佳實務運作模式管理關鍵項目有七,此處係針對各關鍵項目提出一些參考做法,供育組織領導者選用或裁適後使用。

這七個管理關鍵項目,包括所有成功的組織必須正視的「領導者帶頭做好的策略規劃,必須由每個人落實使用,而不是當作裝飾品。」如何聽取和了解學習者/教職員及社會要求是至為重要的,要利用資訊推動改進措施,必須確保所有的工作人員,在追求共同願景、創造適當的架構和程序時,均能適才適所,發揮所長。

我們知道,學校教育有高等及職業教育、高中及國中、國小教育、幼兒教育、特殊教育、社會教育等之類別。組織有大有小,高等教育又有研究、教學、服務等領域之專精。

近年來,受到少子化、多元化、民主化、全球化的影響,以及面臨加入WTO後所受到的衝擊,大學尤甚。如何提升教育品質,追求卓越發展與永續經營,已成為學校領導者們當務之急,本文所介紹的「教育卓越經營績效模式」未必能完全契合各類教育組織的需要,故領導者使用此模式時,需以條款要求作為激發管理創意之基礎,參考其精義運用創新思考,修訂一套符合自用條件的全面品質管理模式來使用。

使用它作為管理工具時,組織領導者需針對管理關鍵項目提出「做什麼?」--Plan,「如何做?」--Do,「做得夠好嗎?」--Check,及「做的成果為何?」--Action的問話,進行自我審查。並利用上圖三所示的大、小PDCA持續改進螺旋的概念,有效地操控PDCA持續改進管理關鍵項目循環,再結合「教育品質團體獎自我評鑑表」之使用,不斷地檢討改進,必能產生「經營績效成果」提升與「學習者/利害相關者滿意」的雙重結果。

 

*起草人:本園園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