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品質團體獎卓越經營績效模式說明

 

【園主按】

    中華民國品質學會舉辦「品質團體獎說明會」園主負責品質團體獎卓越經營績效模式說明”茲將該專題內容在此公布,分享網友。

 

 

品質團體獎說明會

 

有世界第一流的策略大師之稱的蓋瑞•哈默爾(Gary Hamel),是全球最有威望的管理學先驅之一。在其新作《管理大未來》(The Future of Management)書中指出:「當前所運用的管理工具、技術,大多是19世紀時所發明,沿用至今。」由於它跟不上本世紀許多重要變化,如今,管理這門學問已經顯得有點「不敷使用」。他向我們鼓吹,組織需要「管理創新」。本學會品質團體獎的重大變革,正是因應環境變遷,執行管理模式創新的見證。

面對品質管理全面觀念正逐漸進入教育與醫療領域之時,本學會亦新設教育品質團體獎與醫療品質獎,分別就其行業特性,制訂專屬的評審準則,將有助於該業經營品質的提升。

作為以知識服務社會的社團組織的一份子,我們竭誠敬邀踴躍派員參加,共襄盛舉!

 

中華民國品質學會敬啟

 

 

 

˙日期與地點˙

第一場:民國98年3月6日(週五)下午13 : 30~16 : 30

地點:高雄市海邊路50號(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南部分局)

 

 第二場:民國98年3月13日(週五)下午13 : 30~16 : 30

地點:台中市漢口路二段138號12樓

(中華民國品質學會台中辦事處)

 

 第三場:民國98年3月20日(週五)下午13 : 30~16 : 30

     地點:台北市羅斯福路二段75號10樓(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報名與費用˙

費用全免

 

 

˙說明會時程˙

時 間

活  動  項  目

主持人

13:0013:30

報到

秘書處

13:3014:10

品質團體獎介紹與

如何編寫申請書

秘書處

14:1015:30

品質團體獎卓越經營績效模式說明

品質獎委員會委員

15:3016:00

實務說明

(高雄:中鴻鋼鐵(股)公司)

(台中:南開科技大學)

(台北:宏達國際電子(股)公司)

得獎機構

16:0016:30

  Q & A

祕書處、委員

 

品質團體獎卓越經營績效模式說明

                                                       林公孚

一、前言

  樂在工作,樂在生活「我工作故我存在」。

多一點創意,做一些改變,激發內在熱情,快樂地工作,快樂地生活

快樂的基本條件會活出自我,會獨立思考,尤其是會運用正面/積極的思考

我願意改變自己,挑戰困難,把任何問題都當做機會

 

二、概說

  品質團體獎評審項目,早年曾以品質管理之形態呈現,協助國內企業有效地提升了產品品質,老一輩的企業人士,應記憶猶新。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與企業管理觀念和技術的成熟,品質學會有感於此獎評審要項,須隨企業環境變遷的需要而調整,於95年起開始更新評審項目與內容,以提升經營績效為訴求,並強調品質管理原則之重要。97年更制定「卓越經營績效模式指引」,來推廣卓越經營績效模式,目前已獲若干企業及機構之迴響。

 

三、挑戰品質團體獎—決心、教育、訓練執行

l          高階主管的決心。

l          全員教育訓練。

l          落實執行。

品質的熱誠貫穿全組織,引發品質文化的改變。

   威爾許的話“簡單來說,品質必須是在座各位的中心活動。你不能以理智去衡量這個題目,你必須為這個主題瘋狂,你必須對品質議題保持瘋狂的熱情。你必須站在命令和壓力的邊緣,推動高品質的實現。這必須是各位每天的中心大事,不管是開會、演講、檢討、升遷、聘僱。在座的每一位都應該是高品質的擁護者,否則就不該還待在這裡。”—19971月奇異營運經理會議。

 

思考問題,掌握趨勢

我們知道任何組織,無不坐落在多變的現實社會環境中,欲求生存、謀發展,需靠良好的策略,睿智的管理有些管理關鍵項目,也要隨著當前社會與經濟環境的變動而調整,以順應當前管理思潮,符合現實需要。

我們希望欲運用「卓越經營績效模式」來改進組織經營績效者,能運用更寬廣的視野,思考下列五個問題,以掌握趨勢,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

1、那些已經發生的事將會影響未來?諸如:地球暖化、綠色革命、金融海嘯、毒奶事件…等。

2、在產業與市場中,有哪些基本價值與科技變革正在萌芽?諸如:倫理/道德抬頭,電子交易、電子市集、新能源、公平貿易、消費倫理、新技術…等。

3、經濟與社會結構有那些趨勢,對我們有什麼影響?諸如:M型社會、利率/匯率變動、高齡化與少子化社會…等。

4、政治與法規方面有那些變革,對我們有什麼影響?諸如:兩岸關係、能源政策、獎勵投資條例、內外在環境…等。

5、21世紀是人才資本競爭,人力是任何組織的最重要資源,對岸大正全力開發人力資源。天下雜誌發 行人殷允芃在接受天下網站專訪,語重心長地指出:「面對中國,台灣不必慌亂、但也不能再混了...」。

「歷史告訴我們善用變遷趨勢的人,是最可能的成功者。」許多成功的企業經營者,無一不是善用變遷趨勢的人。

 

五、績效卓越準則的角色與目的

(一)角色

  品職團體獎卓越經營績效模式準則是以組織自我評鑑為基礎來設獎,並為申請者提供回饋資訊。除此之外,此項準則尚在強化組織競爭力方面扮演著三項重要角色:

1) 協助改進企業績效實務運作、經營能力、及成果。

2) 利於在各型企業組織中從事溝通與分享最佳實務運作資訊。

3) 作為瞭解與管理績效,及指引組織規劃與學習機會之使用工具。

(二)目的

.    此項所設計的準則,用來協助提供組織整合的績效管理方法,以獲致下列三項結果:

1)提交不斷改進的價值給顧客與利害相關者,對組織永續性作出貢獻。

2)改進整體組織效益與能力。

3)組織與人員學習。

 

六、績效卓越準則的特質

評審準則關鍵項目具有如下的特質:

(一)專注成果

  準則以成果為重,專注於組織績效關鍵領域所動對應的經營績效成果如下:

1)領導--組織文化塑造與社會責任成果

2)策略規劃與創新--策略規劃與創新成果

3)顧客與市場--顧客與市場成果

4)資源管理--資源管理成果

5)過程管理--過程管理成果

6)資訊與知識管理--資訊與知識管理成果

  使用這種計畫與成果對應方式,旨在確保關鍵項目計畫能確實執行。

 (二)屬性

評審準則關鍵項目不具規範性與適應性,它是依成果導向要求來設計的,你想要得到何種成果就得規劃如何獲致此成果的一些做法,職是之故,它是可改編(或改寫)的,切莫將它視為規定,它不會在意:

l         你如何架構組織。

l         你的組織該有或不該有規劃、倫理、品質或其他職能部門。

l         在你組織的不同單位,是否用相同的方式管理。

因為這些因素會因組織之不同而異,它們會隨需要與策略界入而改變。

(三)具非規範性的理由

準則具非規範性,係基於如下的理由:

1)專注於成果而非程序、工具或組織架構,可鼓勵組織開發與展現創造力、適應力及彈性的方式來符合要求,旨在培育漸進的與重大 (突破性) 的改進。

2)工具、技術、系統或組織架構,通常須視企業類型與大小、組織關係、組織的發展階段,及人力的能力與責任等因素而定。

3)專注於一般要求而不是一般的程序,培育了解、溝通、分享、調適及整合,同時也要支持創新與差異化的方式。

(四)支持系統觀點以維持全組織的目的調準

   系統觀點的目的調準,是把核心價值觀與觀念、組織構形、準則、配分、成果導向、跨過程聯接等,嵌進準則要整合的架構內。

 (五)評審準則關鍵項目

本獎卓越經營績效模式,提供組織追求卓越經營成果的指引,讓組織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了解資源應投注之方向,進而掌握提升組織經營績效的關鍵。期望任何組織機構,凡能運用本學會所訂的評審準則關鍵項目管理模式,認真執行、徹底運作者,都能產生相同的績效改進成果。

 

七、卓越經營績效模式(企業類),如下圖一:


圖一 卓越經營績效模式(企業)

 

 

圖二 卓越經營績效模式(教育)

 

 

九、品質持續改進循環

持續改進組織品質是領導者無可旁貸之責,領導者通常要能思考我們該做什麼,來提升組織品質。我們可運用上述「卓越經營績效模式」,針對其中各關鍵項目提出:

(一)「做什麼?」--Plan:指「關鍵項目」之「領導、策略規劃與創新、顧客與市場、資源管理、過程管理、資訊與知識管理、經營績效成果」等屬於第一階的七個關鍵管理要項,思考我們正如何做?(計劃執行方法,P)

(二)「如何做?」--Do:「做法」,指管理七關鍵項目的第二階項目,如何做那些事,它是執行力的表現。(展開重要活動,D)

(三)「做得夠好嗎?」--Check:「評估成果」指採用何種方法管制其成效,評估此法之展開產生了何種結果?我們做到什麼程度?可採取定期檢討方式為之。(衡量績效成果,C)

(四)「做的成果為何?」--Action:指檢討成果之後,我們已經做了那些改變?(改進措施,A

  如此週而復始,形成持續改進循環如下圖二所示:

(五)持續改進螺旋,如下圖五:

    經營者通常要能思考我們該做什麼?運用PDCA概念,從事持續改進,如下圖三持續改進螺旋所示。持續改進每一管理關鍵要項,不斷提昇「經營績效成果」與「顧客滿意成果」。

九、管理關鍵項目配分、成果及品質管理原則

  品質管理十原則係行事之觀念或信念指引,有依此行事就對了之意。組織領導者須將它們落實應用到管理關鍵項的實務運作中,以發揮其軟實力的功能。茲製作管理關鍵配分及品質管理原則製作對應表如下表1:

   表1管理關鍵項目、配分、成果及品質管理原則

十、    管理關鍵項目及其做法

品質團體獎「卓越經營績效模式」管理關鍵項目有七,此處將針對各關鍵要項提出一些參考做法,供管理者選用或裁適後使用。

我們知道,組織有大有小,行業有製造、服務及非營利組織之別,管理者需以關鍵項目條款為指引,依組織特性予以轉化為組織的習慣語言,落實在日常管理運作中。茲簡介管理關鍵項目下:

1. 領導(100

1)原則

l         領導者應建立組織一致的目的與方向,他們需創造與維持內部環境,使組織中成員能完全投入達成組織目標的活動中。

l         有組織、有目標、能善用技術與工具的一組人,合作無間時,會形成達成目標的動力。

l         需將持續改進列為組織永不改變的目標。

l         具備誠信正直的品德操守者,能信守承諾善盡社會責任成為優良企業公民的組織,必會受到顧客尊敬與喜愛,易於實現永續經營的目標。

2)做法

提出與永續經營有關的一些做法,諸如:願景、價值觀、目標、政策、關注顧客及其他利害相關者、激勵員工、創新和學習…等方面的作為,以及組織治理與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

3)關鍵項目

1經營理念與願景、2領導承諾與作為、3社會責任。

4)如何執行

1.1經營理念與願景(30分) 方法--展開

組織領導者對永續經營理念與願景實現,所需採取的一些重要措施:

l         審度所處環境、關係、及面臨挑戰,建立組織願景、任務、價值觀、目標(含品質目標)及倫理,且為卓越文化之角色榜樣。

l         建立組織整體品質管理系統及審查此系統之運作情況,並將所發現的不良(不符合)事實、顧客回饋、競爭對手資訊…等,作為持續績效改進的重要依據。

【備註】可陳述高階管理審查執行結果顯示不良(不符合)事實、顧客回饋等之改進情況,並反映在[7.1組織文化塑造與社會責任成果]

 1.2領導承諾與作為(40分)方法--展開

組織領導者須親自參與並主導績效目標達成的一些活動:

l         創造有利於團隊合作、主動參與、賦權、創新、組織學習和快速回應的環境。

l         鑑別員工之能力及個人發展之需求,並激勵、支援與表揚組織內之員工。

l         採取風險管理與危機處理措施。

【備註】1)遵守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行之,例如公司法、證券交易法、公平交易法、消費者保護法…等有關法規。

2)風險管理與危機處理可包括:自然與人為因素導致設備與人員損失、資料損壞及商譽受損…等。

1.3社會責任(30分) 方法--展開

組織領導者須遵守道德行為規範,善盡企業之社會責任,以行動回饋社會,成為受人尊敬的企業的一些做法:

l         考量利害相關者對產品之需求及期望,諸如:符合性、可恃性、產品安全、產品責任、及環境影響等。運用公司治理概念,遵守道德行為規範,遵循法規要求避免組織所經營之產品/服務,對社會可能造成之負面影響。(包括稅務、工安、消費者保護、衛生…等之考量)

l         領導者與員工參與社區活動,遵守法規,恪遵誠信原則與道德規範。

【備註】(1倘若社會責任會為組織的經營帶來重大影響,應在〔2.2策略制訂與展開〕與〔5過程管理〕中說明。主要結果如遵守法律法規的結果,或通過使用"綠色"的技術或其他方法獲得環境改進的結果,應在〔7.4組織效益成果〕中說明。

2)須建立道德行爲(倫理手則)的衡量方法與指標。〔1.3〕中公司治理可以包括獨立董事的百分比、股東與非股東代表相互關係的測量方法、以及道德行爲的評價。

3)組織給予支援社區活動[1.3]的範圍,可包括爲提高所在社區的服務、教育、健康、環境、專業社會團體…等所做的努力,諸如:社區援助計畫、資助教育方面的需要、扮演社區服務的角色、確保社區健康與安全、贊助活動、使員工成為社區的義工與捐助慈善事業。

5)評估成果

意即採用何種方法評估成效?成效未達預期目標時,如何採取改進措施。

由品質發展委員會、目標管理檢討會或相關單位定期評鑑成果,作為採取改進措施的依據。

其成果須反映在〔7.1組織文化塑造與社會責任成果〕。

 

十一、落實執行之道

從上述七大要項重要內涵與執行項目,只是簡單地為有意追求卓越的經營者們,指出組織運作應當注重的領域,若要把它們做好,還要將列出執行項目的「重要活動予以落實執行並衡量其績效,如此才能產生具體效果。

針對卓越經營七大要項中的個別項目,我們應把它看作組織領導者應當關注的課題,其中每一課題,都有其應有的活動,這些活動之規劃與實施,須遵守二個原則;其一是與達成組織目標有關,其二是會產生增加價值的結果。領導者要將七要項所關切的課題及其展開項目,作為「治事之本」,據以徹底執行。

範例:1.領導

十二、品質團體獎自我評鑑表

運用審查員或外部評審員對組織進行評鑑,將有助於認識自己,能幫你知道組織有哪些表現,要比一般來的好,讓你知道現在所居之優勢地位,並鑑別出你組織的重要改進機會。你也可以運用下列自我分析工作表,如下2。

此表係供欲以品質團體獎「卓越經營績效模式」作為改進組織經營體質者之參考,使用者可參考七大評審要項,以簡要方式,展示各要項之優勢與改進機會,並給予評分,可得知組織經營體質之概況。只要你逐一回答評審準則所列問題,你便能快速地完成自我分析,從事增強補弱改進之旅。

使用這種選擇性的工作表,列出你的優勢與重要改進機會時,可先行鑑別每一準則類別中的一、二項優勢與一、二項重要改進機會,針對那些高度重要性的項目,建立目標與計畫採取之措施。.

2 品質團體獎自我評鑑表

十三、應注意之處 

我們知道,產業組織有大有小,有公營與名民營之別,故領導者使用此模式時,需以條款要求作為激發管理創意之基礎,參考其精義運用創新思考,修訂一套符合自用條件的全面品質管理模式,展現出運用此模式所產生的卓越成果,就有機會獲得品質團體獎的榮銜。

使用它作為管理工具時,組織領導者需針對管理關鍵要項提出「做什麼?」--Plan,「如何做?」--Do,「做得夠好嗎?」--Check,及「做的成果為何?」--Action的問話,進行自主審查。並利用上圖三所示的大、小PDCA持續改進螺旋的概念,有效地操控PDCA持續改進管理循環,再結合「品質團體獎自我評鑑表」之使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