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讓烏克蘭烽火滿天
每天打開電視,銀幕所見,無論來自國內或國外,皆佈滿烏克蘭有關的新聞,無不是克蘭烽火滿天景象。
俄烏戰爭持續進行,西方國家掀起「挺烏反俄潮」,台灣也跟進。不少人更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視為英雄。其實真正的英雄不會把國家帶入戰爭。
前臺視記者蔣任,憶述他深入戰地採訪的感受:「...如果我是烏克蘭總統,為了國民的安全,我絕不會高調的要加入北約(NATO)、我絕不會去招惹俄羅斯,我也絕不會去出兵打烏東,我更不會讓我的百姓曝屍街頭...我膽小嗎?! 不是、是因為老百姓的生活安危決定在我的做法上...。」
由此可知,烏克蘭今天發生的一切,其實是有機會避免的,如果澤倫斯基腦袋夠清楚,知道克林頓在美國會的證詞中「我們制定了詳細的目標:第一步:北約東擴…。我們的東擴,不僅僅是讓俄羅斯出出洋相,我們東擴的目的是控制整個歐亞板塊保持中立。」所說的這種話,就不該傾向美國與北約,不該支持將加入北約寫進憲法,那就不會踩到俄羅斯的紅線,而點燃戰火。
專家分析,美國背棄承諾、北約一再東擴,俄羅斯不會無止盡退讓,普丁事先已宣告意向,而澤倫斯基選擇對幹,再拖著全國陪他一起承受後果,這不是英雄,這是自撞冰山;與其說澤倫斯基是英雄,其實他更像「被當作棄子的悲劇演員」。
對此,專家強調,漠視現實、引火上身後又束手無策、鼓勵平民上戰場,這不是英雄。要在兩強之間維持平衡,不戰而息兵戈,讓民眾安居樂業,不必在電視上哭哭啼啼,才是真英雄。
因澤倫斯基自以為是,誤判情勢,讓事情走到今天,因戰爭將城市變為人間地獄的景象,已經在電視銀幕上出現,是誰之過?昭昭明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