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習近平訪問俄羅斯,以“和平”之名介入俄烏戰爭

【園丁按】

《紐時》:習近平以「和平」之名介入俄烏戰,全文如下:

習近平將與普京會面,還可能與澤連斯基通話。北京稱此行為“和平之旅”,但西方對其意圖充滿懷疑。隨著中美競爭加劇,北京迫切尋求成為新世界秩序的領導者。

習近平上周日在北京。這位中國最高領導人可能想在俄烏戰爭中充當調停人。

通過幫助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達成協議恢復外交關係,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將自己塑造成一名全球政治家。他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已在國內被譽為解決世界上最大安全挑戰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現在,習近平置身于俄烏戰爭的中心,努力把自己描繪成一名可以給這場持久戰爭降溫的斡旋者。

這位中國領導人將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見面,之後還可能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電話。中國已經提出了這場戰爭的政治解決方案,儘管一字未提俄羅斯軍隊是否需要撤出烏克蘭這種重要細節。中國官員上週五宣佈習近平訪問俄羅斯時,將其稱為一次“和平之旅”。

北京一直努力爭取成為一個不再由美國占主導地位的世界秩序的領導者,此行關係到這一地位的正當性。中國越來越迫切地尋求這一角色,以回擊習近平所說的美國對中國“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

考慮到習近平的目標和利益相互矛盾,西方對他在這場戰爭中的意圖充滿懷疑。中國從未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做出過譴責,並且重複克里姆林宮關於戰爭是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東擴挑起的說法。

眼下在習近平訪俄之際,有更多跡象表明全球對俄羅斯的看法存在兩極分化。上週五,國際刑事法院對普京發出了逮捕令,指控他在烏克蘭衝突中犯有戰爭罪。烏克蘭的北約盟友已承諾提供更多資源,幫助該國擊退俄羅斯侵略軍,波蘭和斯洛伐克等國都有意向基輔提供戰鬥機。

俄羅斯和烏克蘭都將中國視為有可能起到改變作用的國家,中國有足夠的影響力打破僵局。但莫斯科和基輔也非常清楚,如果中國發揮更直接的作用,補充俄羅斯嚴重耗盡的武器庫的話,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戰爭的局面。

“就實現和平來說,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國際影響力,”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時殷弘表示。這個說法反映了在伊沙恢復外交關係後,中國意識到自己在全球的重要性日益增長。

在這個聲勢驅動下,涉足俄烏戰爭紛爭可能會幫助習近平實現他最緊迫的目標之一:修復中歐關係。在中國經濟面臨重重困難之際,該地區在針對中國的貿易和投資限制上的做法與美國過於接近,他想阻止這一點。

分析人 士說,要做到這點,習近平可能需要在結束俄烏戰爭上表現出進行了足夠大的努力,以便利用歐盟內部在美國推動的抗衡中國方面所存在的分歧。做到這點將有助於滿足急於加強與中國經濟交往的大國,包括德國和法國。

中國似乎正設法在俄烏之間充當調解人。

“習近平的目標不是俄羅斯或烏克蘭,而是西歐,”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美國前助理國務卿丹尼·拉塞爾說。“他最終試圖要做的,是擺出一個在德國人和法國人眼裡他盡了最大努力的樣子。”

對莫斯科來說,和平談判的門檻很高。俄羅斯已拒絕了西方提出的把撤軍作為談判條件的要求。在與習近平會晤時,普京可能把尋求幫助作為優先事項提出來,讓中國幫助補充軍用級別的零部件庫存,並增加從俄羅斯的進口,從而充實克里姆林宮的戰爭資金。這也將讓俄羅斯有機會強調自己並沒有遭到國際社會的孤立。

對烏克蘭來說,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一條潛在的生命線,因為中國對俄羅斯的影響力足以對俄烏戰爭產生影響。幾個月來,澤連斯基在華盛頓的鼓勵下一直尋找機會與習近平通話。他甚至讓夫人葉蓮娜·澤連斯卡婭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向中國代表團遞交了一封信,希望能與習會談。

中國在其中的角色很複雜。雖然北京方面尋求將自己描繪為這場戰爭的中立旁觀者,但它一直在向俄羅斯提供外交和經濟支持,還歡迎普京的盟友來訪。

中國今年 2月發表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戰爭的立場檔,但由於缺乏具體措施,並避免提出可能損害北京與莫斯科關係的要求,該檔受到了西方領導人的廣泛批評。

上個月,華盛頓曾警告稱中國正在準備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性武器,並威脅稱如果中國執意那樣做,將對其實施制裁。北京否認了美國的指控,並指責美國讓兩國關係“陷入衝突對抗”。

分析人士說,除非俄羅斯軍隊面臨崩潰,中國不太可能會冒險向莫斯科提供武器彈藥。中國政府雖然有支持普京的準備,但也只會提供僅僅足以幫助他繼續掌權,維持中俄反對西方統一戰線的支持。

“北京對這場衝突持不可知態度,”研究機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俄羅斯與亞洲關係專家亞歷山大·加布耶夫說。“它想要的是防止俄羅斯出現災難性的失敗,那可能會威脅到普京的統治。”

俄羅斯官方媒體發佈的一張照片顯示,中國最高級別的外交官王毅上個月在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見了面。如果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武器,俄烏戰爭的局勢可能發生變化。

俄羅斯官方媒體發佈的一張照片顯示,中國最高級別的外交官王毅上個月在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見了面。如果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武器,俄烏戰爭的局勢可能發生變化。

據說,這兩個擁核大國之間的深厚關係因習近平與普京私人交好得到加強,兩人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夕曾宣佈中俄友誼“無止境”。那之後,俄羅斯越來越依賴中國。

“俄羅斯沒有比俄中關係更重要的關係了,”加布耶夫說。

俄羅斯宣佈習近平於320日起對該國進行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時表示,雙方將討論兩國“進一步發展全面夥伴關係的問題”,以及“俄中在國際舞臺上深化合作”的問題。對克里姆林宮來說,國事訪問是級別最高的雙邊會談,是通常只留給最親密盟友的待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上週五在提到這次訪問時說,“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並補充說,在烏克蘭問題上,中國始終“站在和平一邊,站在對話一邊,站在歷史正確一邊”。

中國和烏克蘭都還沒有宣佈兩國領導人將舉行通話。俄羅斯讓相關外交程式變得更加複雜。

習近平是否會在訪俄期間提出用和平談判解決衝突、把握沙伊和解的勢頭還有待觀察。

伊朗與沙特是在截然不同的情況下達成協議的。兩國已為復交進行了廣泛的談判,表達了想修復關係的意願。烏克蘭和俄羅斯則不同,兩國仍陷在一場血腥的戰爭中,雙方似乎都沒有做好通過談判結束戰爭的準備。

“雖然中國在伊沙恢復外交關係上的作用引人注目,表明中國正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但從這件事上學到的東西不適用於俄烏局勢,”曾在美國中央情報局任中國分析負責人的鄧尼斯·懷爾德說。

中國認為,沙特與伊朗同意複交反映了中國在新型全球治理上強調對話和溝通而非軍事威懾和干預的願景。中國分析家說,中國能夠充當可靠的斡旋者,是因為北京與德黑蘭和利雅德都有密切關係,它從未利用過伊朗與沙特的分歧。

任何由中國牽頭的談判都可能取決於基輔對北京的看法。在戰爭爆發前,在大宗商品和武器銷售的增長支持下,中烏關係曾經蓬勃發展。

儘管烏克蘭在批評中國暗中支援俄羅斯入侵上一直持謹慎態度,但北京一年多來在這場危機上無所作為、還為克里姆林宮宣傳的北約擴張論當放大器的做法已削弱了中國政府的可信度。

從某些方面來看,這場戰爭對中國有利。由於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這場衝突已為中國提供了廉價獲得俄羅斯石油的管道,也為習近平創造了離間美國與其歐洲盟友的更大機會,歐洲國家已厭倦了戰爭,不願再經歷一個高能源價格的冬季。

最重要的是,這場戰爭已阻止了美國把更多的注意力和資源投入到亞洲,而中國在該地區對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構成的長期挑戰要遠大於俄羅斯。

“如果我是中國政府的話,我會認為這是件好事,”布魯塞爾的俄歐亞研究中心主任特蕾莎·法倫說。“美國會耗盡彈藥和炮彈,他們的注意力會被分散,而不是像鐳射那樣聚焦在步步逼近的挑戰——中國身上。”

習近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凸顯出他把美國視作攔路石的想法。隨著美國加強與日本、韓國、菲律賓和澳大利亞在亞太地區的安全關係,普京抱怨的北約東擴對習近平來說是真實的現實。

中國應對這種壓力的戰略之一是在全球穩定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以挑戰美國的影響力。

“與中國以前的外交做法相比,這是邁出了非常積極的一步,”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說。“中國將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越來越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在解決區域衝突方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