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成功智慧
【園丁按】
揚州講堂推出隋麗娟教授主講的《曾國藩成功智慧》,活化了這位近代史上的典範人物。曾國藩出身農家,憑一介書生創立湘軍卓立軍功,封侯拜相,積極推動現代化運動,成為民國初年志士仁人仰慕學與習對象。
1.曾國藩家世
曾國藩出生於1811年,出生在湖南,出生於普通農家。他曾說,在他之前家裡六代人沒有出過功名,也就是沒有拿過國家俸祿,連讀書人都沒有。曾國藩有一位了不起的的爺爺。家境好轉後,他就希望曾國藩的父親開始讀書,但曾國藩的父親是一個非常老實的農民,讀書讀得很艱苦,考了17次,考到43歲,才考到秀才,家裡出了一位老秀才。
曾國藩也跟著父親讀書,也是非常辛苦,不停面對父親的嚴苛指責,父親讓他背書,他就渾身發抖。爺爺在家裡是大家長,他發覺曾國藩跟著父親讀書不好,於是把曾國藩送到私塾去念書,對農家來說,拿出私塾費用,也是不小的負擔。
考場爭勝步入仕途
1834年,曾國藩23歲第一次考中。第二年24歲,中舉人。第二年第二次考試,還是不中。在28歲那年春天,獲進士,入翰林院庶吉士館,這是他人生的高峰。
1840年,成為翰林院檢討,從七品。
1849年,成為侍郎,從二品,當時他只有38歲,在清朝的漢族知識分子,只有兩個。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他一度身兼五個部門。
1852年,因為母親去世了,他必須回家守孝,至少一年。離開北京時,他是兵部侍郎。當他回家時,太平天國打到湖南,圍攻長沙,如果途經長沙,會被俘虜,只有繞道。太平天國圍攻長沙打不下,守長沙的人,就是左宗棠。回到家鄉後,曾國藩處理好了母親的喪事,剩下的日子就用來讀書。
但是,曾國藩不久就接到了皇帝的任命,讓他在湖南組織民兵,擔任團練團長,增加地方兵力。咸豐皇帝剛剛登基,遇到很大的變亂,屢屢看到戰報,危機四伏。這時有人建議,效仿康熙朝組織團練。湖南只有曾國藩一個人,從京官成為民兵團長,他是很難接受的,他說自己在家守孝,不宜出山。很多人認為他虛偽,其實不是,他是一個需要慢慢思考的人,在半個月內,他進行了縝密的思考。他想通了,必須出山。他在長沙招募團練,堅持了11年,最終把湘軍從1萬多人發展到30萬人,平定了太平天國。
1864年到1872年,堪稱曾國藩時代,做了太多的事情。首倡洋務運動,建立安慶內軍械所,嘗試從美國進口機器,採用大機器生產,試製黃鵠號,推進赴美留學計劃,倡議興辦海軍,翻譯西書。
逝後哀榮
1872年3月,春花爛漫,60歲零3個月的曾國藩午飯後到後花園散步,走著走著覺得半側身子不好使,長子把他背扶到書房的太師椅上,他開始昏迷,不到一個時辰,去世了。年初,他的身體已經非常不好了,有嚴重的肝病,左眼僅剩微光,右眼失明了。在曾國藩去世前的10天日記裡,我們看到他描述自己的身體狀況,更多的時候都是肝區疼痛,四肢無力等。
曾國藩去世的消息傳出來後,引發了騷動。朝廷做了兩項舉措,高規格弔唁,輟朝三日,三日不辦公。第二個,給予曾國藩的輓聯為: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為師,他曾經創建過湘軍,由1萬多人壯大30萬。為將,為相,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巨大作用。如果把「三不朽」和「一完人」放在一個人身上,是不是讓人有所懷疑?曾國藩在清朝當了30多年官,不會沒有政敵,不會不得罪人,會有人對他有所微詞。在他的人生後8年,有一個頑固的政敵,就是同鄉左宗棠,在建國立業學問上,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林則徐遭貶後,途經湖南,只願見一個年輕人,那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和曾國藩為敵,有8年時間。左宗棠逢人就罵曾國藩。當時左宗棠做了陝甘總督,部下向他彙報軍情,正好遇上吃晚飯的時間,就準備和左宗棠一起吃飯。等了很久,忽然看到左宗棠進來了,一邊吃飯一邊罵曾國藩,大家鴉雀無聲。這時候,他想等到左宗棠心情好才彙報。等到第二天早上吃早飯的時候,左宗棠心情很好,可是他還是一邊喝粥一邊罵曾國藩。可見兩人的矛盾很深。像他這樣的政敵,如何去評價曾國藩,寫什麼輓聯?左宗棠寫道:「謀國之忠,識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 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不負平生」
曾國藩的成功智慧
曾國藩是中國最後一個理學家。就曾國藩至今保留下來的文集而言,他的文字量是極大的,嶽麓書院曾出版了《曾國藩文集》,文字有1200萬字。這些文字需要每天的積累而成,這是他的筆耕不輟。他的文字,至今還會對人產生很大的影響。他值得效法者有三:
1.他是自我完善的理學情懷,拜唐鑒、倭仁為師。他有五字箴言:誠、敬、謹、靜、恆,並且主張慎獨。
-
他敢於冒險,有擔當。43個團練大臣,只有他一人成功,湘軍由1萬多人壯大至30萬,推進洋務運動。
-
韜光養晦大功不居。
他的人生智慧箴言,諸如:「花開七分上得岸」、「日正則仄月盈則虧」、 「花未全開月未全圓」是他的人生體悟。
他帶給我們的現代啟示是:中年人要靜心;做人要低調,做事要張揚;資質平平一樣可以成大事業;貧寒子弟也可以取得大成就。
趣聞軼事
曾國藩所謂的過目不忘的本事,他讀書很辛苦,少年時期,一次,背誦《大學》,背其中的一段,正好有個小偷來偷東西,就躲在曾國藩房樑上。誰知道,曾國藩一遍遍背書,一直都背不會。結果,天都快要亮了,曾國藩還沒有背下來。這個小偷忍不住了,蒙著從樑上跳下來,不甘心,當著的面把背了一夜的東西,背了一遍,然後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