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別急,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回事

 

【園丁按】

.前天高中錄取放榜,一向不用功卻想上明星高中的孫女不免大失所望,我安慰她,我告訴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是蘇東坡的父親,二十七歲才開始始發憤讀書,終成一代名家。我讓她知道,台北商職雖非名星學府,但傑出校友無數,包括高希均王建瑄高孔廉等都是眾所熟知的,他們的理想性他們的正直他們的工作熱忱,早已成為當世的典範。因此,沒有所謂輸在起跑點這個屁話成就自己,關鍵在志向與決心,不在遲早。我期望她的是:富有理想、為人正直工作熱心。

昨天看到聯合報刊登洪蘭教授<別急,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回事>一文,這標題恰好是我對孫女說過的話,故將它轉貼本園,分享網友,全文如下:

 

別急,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回事                           洪蘭

好幾位媽媽向我抱怨說放暑假反而比開學時更忙,每天忙著接送孩子上腦力開發班、潛能開發班、才藝班,接接送送,孩子還不感激,整天扳個臭臉給他們看。我問她們何苦來哉,她們異口同聲說怕沒有及時找出孩子潛能,誤了他的前途,讓他輸在起跑點上。我聽了很詫異。這裡面有好幾個迷思。

巴特康納(Bart Conner)是一九八四年奧運美國男子體操第一面金牌的得主。他小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有一次在家裡頑皮,倒立用手走路,他爸爸看見了,覺得很有趣,客人來時,便叫他出來表演,這一點的鼓勵就使得他在家勤練倒立,用手上下樓梯。在學校裡,男生都希望引起女生注意,他沒有別的特長,便常在教室中耍寶、倒立行走。有一天被體育老師看到了,覺得他有天份,便帶他去參觀體操訓練中心。他一眼看到平行桿、單桿和木馬就知道這是他將來安身立命的地方,便回家懇求母親讓他去練體操,那天他十歲。

一開始,教練不收他,嫌他彈性不夠、骨頭不夠柔軟,但是他鍥而不捨的苦練,終於替美國拿到第一面男子體操的金牌(他的太太是一九八四年奧運羅馬尼亞女子體操金牌的Nadia Comaneci)。巴特自己說「一分天才、九分努力」,他是苦練出來的。

任何領域要成名都得下苦功,孩子如果有莫札特的能力,我們給他莫札特的環境,他會成為莫札特。他如果有莫札特的能力,但是沒有莫札特的環境,「生命自己會找出路」,他的過程會坎坷,但是他還是會成為莫札特。我們最怕的是孩子不是莫札特,而我們一定要他變成莫札特,這時親子雙方都很痛苦:父母會很失望,覺得孩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孩子會很痛苦,知道自己達不到父母的標準。巴特的例子讓我們看到適性發展加上一點點的肯定,可以有很大的成就。

在神經學上沒有「腦力開發」這回事,大腦大約三磅,佔我們體重的百分之二,卻用到我們身體百分之廿的能源,當它用到十倍的能量時,它是不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在工作,其餘的百分之九十閒閒沒事幹的。大腦是用進廢退,盲人沒有用他的視覺皮質,在實驗上已發現,盲人在讀點字時,視覺皮質被觸覺徵召過去用了。連把正常人眼睛矇住五天都會開始改變他的視覺皮質,去做聽覺、觸覺方面的事,大腦怎麼可能放任百分之九十不做事?

在神經學上也沒有「輸在起跑點上」這回事,實驗已找到終身學習的神經機制,一九九九年發現管記憶的海馬迴的神經細胞會長出新的神經元來,大腦不停因外界需求而改變內在神經迴路的連接。

教養孩子是順其天性即可,柳宗元說的好,「其根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種下去了,不要時時挖起來看,耐心等待,它自然以茂盛的果實來回報你。

 

【啟示錄】

孩子們須要上腦力開發班、潛能開發班、才藝班嗎?想想雕刻家朱銘、漫畫家蔡志忠、大導演李安、企業家郭台銘…他們該算是成功人士了罷!他們小時候上過開發班、潛能開發班、才藝班嗎?

本園介紹過<永遠的年輕行善人- 許哲 居士>,她是新加坡國寶級人物,今年111歲,27歲時還是一個文盲,但是,她終於以三年半的時間,讀完七年的英國基礎教育。

她於1953年55歲時,從護校畢業,投入宗教醫護工作,一生助人無數,靠的是愛的信念

台大哲學系傅佩榮教授,中學與大學時期所讀的皆非名校,但他卻是當今蜚聲兩岸的哲學名師。他根據英國哲學家懷特海的理論,將教育細分為:浪漫期、精密期、展望期,三個階段,他認為不同的成長階段,應有不同的教育重點。

引用他的說法,我們可將小學的浪漫期,作為建立好信念,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最佳時期,因為年紀愈小,可塑性愈高,大腦的記憶功能,越年輕越棒。

服裝及媒體大亨黎智英,12歲從香港成衣廠童工起家,他沒有受過教育,卻能靠著自修運用流利的英語闖進紐約成衣業,他能閱讀複雜的經濟理論,建構自己的企業王國。他先後創設公明織造廠、佐丹奴成衣連鎖、《壹週刊》及《蘋果日報》等,皆為眾所周知的事。

他的成功因素很多,包括自己體會的「把一點東西做到極致就是精采」,以及母親告訴他的「錢財沒了,遲早會華回來,得失不重要,但千萬記住,鈔票買不到的東西,一點一滴都不能浪費」。我認為她母親指的是正確的價值觀和做人的基本信念所塑造的人品,是鈔票買不到的。

 

 人生道路漫長,人人奔跑在長遠的跑道上,宛如參加一場馬拉松賽,只有輸在終點,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回事!

若要善用起跑點該優先做的事是教孩子們做人的基本道理諸如「自律」、「誠信」、「仁慈」、「廉恥」、「責任」、「守法」、「羞恥心」、「公德心」、「尊重別人」、「感恩心」、「幫助別人」、「公平」等12項”核心品格價值”以及弟子規等

腦力開發、潛能開發、才藝等是要放在品格修養之後做不如此的話且看

  今日土城監獄中關著為數不少屬於贏在起跑點的人,包括永不認錯的陳大咖在內,如此景象怎不令人感慨萬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