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數據的可與否

 

大數據》作者指出認為:不宜將大數據視為唯一的決策工具,理由如下:

1.          直覺無價:如果這個世界都是由資料來告訴我們,該如何做決定,那麼、活著、或者你我的直覺,又還有什麼意義?我們又該如何反抗資料預測的事實?如果每個人都開始使用巨量資料、嫻熟資料分析預測的工具,那麼,能讓我們彼此存有差異的,就又回到了那些不可預知的部分,也就是人的本能、冒險、意外和錯誤. 這樣一來,就需要特別為人保留一個空間,讓直覺、常識、偶然,都還有容身之處,不被資料和機器製造的答案排擠在外

2.          萬物緣自空無人類最偉大的地方,正是那些無法資料化的特質,正是演算法和矽晶片無法精確揭示的本性.這裡的重點不再是「有」,而是「無」一是空的空間、人行道上的裂縫、未說出口的話、還沒想到的概念…等。這與《道德經》「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概念相符。

3.      有助創新:大數據對於所謂的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巨量資料讓我們能夠試得更快、探索更多,應該也就能帶來更多創新

4.      不利未知:只要是尚未存在的事物,無論有再大量的資料,也無法確認或證實發明的火光能變成什麼,就不是資料所能預期。作者指出:假設亨利.福特想靠著巨量資料演算法,知道客戶想要什麼,得到的答案只會是「一匹更快的馬,而不是汽車」,因為他們對汽車毫無概念之故。

5.          人性的特質在巨量資料的世界裡,需要培養的仍然是最人性的特質:創造力、直覺、有知識的雄心壯志,那正是人類的聰明才智,才是社會進步的泉源

此外賈伯斯就曾多次強調,他不相信市場研究的方法可以找出創新的來源,對他而言,洞悉顧客需求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敏銳的觀察力,這有頼於觀察者本身多元的文化背景與豐富的人生經驗,平常就要養成觀察的習慣,要能突破思考框架,不要預設立場,專注於觀察使用者及自己的使用經驗,才能觀察並發現他們真正的需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