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陸創客風--車庫咖啡的故事
成立於2011年4月的車庫咖啡位在大陸資訊科技重鎮北京中關村,它是一家以「創業」為主題的咖啡廳,商業註冊名稱為「北京創業之路咖啡有限公司」。創辦人蘇菂1979年出生,在唸書時候就在中關村賣電腦,之後也跟朋友合開了小型電腦公司,他對創業並不陌生。
原先對車庫咖啡事業也沒什麼把握,本來打算最壞算法做個半年,果然一開始沒什麼人來,靠著微博帶來自媒體,再加上自己會跟每個進來的團隊聊天,名聲開始傳開,越來越多的團隊轉頭者來這邊喝咖啡互動,甚至有團隊長期進駐,他也開始安排小型演講活動,社群就這麼樣建立起來了。
2011年12月,中關村管理委員會授予車庫咖啡「創新型孵化器(台灣稱育成中心)」牌匾,並納入中關村創業服務支援體系。這代表創業者可在車庫咖啡平台和官方各類創業服務支援政策實現無縫對接。創業團隊可向車庫咖啡提交申請,由車庫幫助創業者註冊公司;創業團隊若獲車庫咖啡的認證,還可拿到合作銀行的無抵押貸款。
車庫咖啡雖名為「車庫」,實際上卻並非設在車庫中,而是位在一家賓館的2樓。取名「車庫」源於西方一些激勵人心的資訊科技創業例子都誕生於車庫,例如:惠普(HP)、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還有谷歌(GOOGLE)。
北京「車庫咖啡」約近250坪、30多張桌子的空間坐滿了顧客。這些來自各方的「顧客」其實大都是有心打拚出一番事業的創客,也許哪一天,車庫咖啡也會走出一家蘋果(APPLE)或是谷歌(GOOGLE)。
對於懷抱創業夢想而口袋不深的創業人士來說,在這裡,點一杯30元咖啡就可坐上一整天,不用擔心遭白眼,因為除了身邊都是同類型的人群,更重要的是車庫咖啡成立宗旨就是為初期的創業團隊提供價格低廉的辦公環境,所以這些有心創業者可以僅消費一杯咖啡,就能享用一天免費的開放式辦公環境。
車庫內部分為:大廳書房、四個小會議室、一個大會議室,大小會議室配置獨立的空調,投影,都可以對外使用。其他特色還有:
招聘牆:免費幫助創業者進行招聘,也間接實現了投資合作。
簽到牆:通過簽到,可以找到誰在現場,進行 線上或線下交流。
交流沙龍:週一到週五晚上及週末,舉行不定期的技術、創投交流。
除了農曆春節假期,車庫咖啡一年開業360天、一天24小時。每天平均約上百人次創業者在車庫碰撞,尋找財富機會。截至2015年年中,每年約有8萬人次到車庫咖啡接受創業孵化或交流,創業團隊則有1500支左右;另有近140支在車庫直接組建團隊,其中有70支在車庫拿到了投融資,還有40支在其他地方拿到投融資,沒拿到投融資的團隊也仍繼續發展中。
此外,400多支接受過車庫咖啡服務的創業團隊中,有10支拿到的融資估值逾人民幣億元,有7%的融資估值達千萬元;累計的融資估值約80餘億元。
2016年4月,擁有近百名員工的車庫咖啡慶祝開業5週年。不久後,車庫走出北京,在海南省海口市開設第一家分店,座落於當地龍華區復興城創新創業園區。海口分店開業後,10多家當地網路創業團隊立即入駐等待孵化。
5月底,車庫攜人民幣2億元專項基金在廈門海滄開設第二分店,計畫打造一個結合大數據和創業、創新的眾創空間。
【啟示錄】
創意無所不在,如何善用互聯網,如何建立交流平台?車庫咖啡提供了典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