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力資源發展以台達電為例
人力資源的發展要與公司的發展策略高度連結,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目前欠缺的能力有哪些?讓人資部門在未來的規畫上有無限想像的空間。台達電的轉型為我們提供了鮮活的案例。它針對原先專注產品製造,改變為提供解決方案的企業組織,將人資的任務,設定在「提供事業轉型所需要的人才或能力」。台達電的人才發展體系的做法如下:
(1) 健全的全球人才發展體系
A.職系:訂定清楚的職系」諸如:人力資源、廠務、原物料,原物料底下有採購、生管、倉管等不同類別;至於人員部分則區分爲管理員、管理師、課長、資深課長、 副理等。
B.職位:在排列組合下,職系下產生很多職位,每個職位可依據各自的角色,清楚地訂定各自的職掌、招募的條件和資格,
C.委員會:制定了兩個委員會,每半年召開一次。其一是針對中階主管的「高潛人才發展委員會」,由各事業單位最高主管,偕同人資伙伴與單位一級主管,共同討論,決定後續人才養成的方式。其二是培育高階主管的「領導人才發展委員會」,專注廠長以上重要職位的發展路徑和培養內容。這個委員會要求台達電全球各事業單位及各區域的最高階主參與,在兩整天會議中,全面盤點目前人才就位的狀況,再具體訂定加速的計畫,包括人才測評、360度評量,了解相關人員的長處和缺失。
(2) 有效整合内外部訓練資源
A. 訓練資源整合:是台達人力資源管理的第二項特色。首先是技術提升,因爲台達同時具備硬體製造和軟體設計的能力,可以透過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的應用,將很多嶄新的技術應用在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上。例如:台達電的「知識管理部」,設計了一個叫做DMS (Delta Management System) 系統,是一個知識與專家社群平台,除了可以查詢許多以往知識,在工作上碰到任何疑難雜症時,也可隨時提問。
除了內部學習平台,台達電還成立Delta MOOCx (磨課師)開放式課程,讓各領域技術同仁不只透過線上學習,更可以自行產出線上的學習課程,持續累積平台上的資源。
除了技術上的強化,還有軟體的整合,諸如Delta Talk短片,經常由最高階主管擔任講師,向全球員工傳遞公司的願景、價值觀、轉型策略、創新思維等,促進內部知識與價値傳播。例如:執行長鄭平曾以「改變」爲主題,向員工傳達四 :個重要觀念:
A.Change (改變):指出台達電習慣ODM的模式,現在轉型朝向系統整合模式。
B.Improvement (改進):要求同仁針對「生產力、品質、應變速度、成本」四個面向,不斷精進。
C.Difference (差異化):強調台達電本身有許多不同產品部門和技術能力,期許同仁透過整合,創造更大優勢。
D.Innovation (創新):希望同仁有更多由下而上的自發性創新。
(3) 靈活多元化的人力發展方案
台達電人資管理第三項特色是多元化,其中一個極具特色的年度活動爲「全球領導力研習營」。例如在蘇州舉辦的「2018全球領導力研習營」,仿效哈佛個案研討,由執行長鄭平、營運長張訓海及台大國企系教授李吉仁,帶領學員深入討論。
(4)強化競爭力,並協助推動企業轉型
在良好的人力資源發展、規畫及管理下,可以爲企業的營運帶來諸多助益。首先就是員工敬業度的提升。
根據台達電自行委託國際顧問公司的調査指出,台達電全球員工的敬業度爲75分,優於全球業界的平均分數72分;而台達台灣區的敬業度爲78分,也優於台灣業界平均分數77分。
【啟示錄】
企業為謀永續發展,莫不重視人力資源的選擇、開發與培訓,以厚植百年根基,台達電的做法,堪為典範。
但民主體制的政治運作,並不如此,尤其是民進黨把「政治是高明騙術」這句話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們只看結果,不擇手段,經典的作品包括:陳水扁的槍擊案、謝長廷的假錄音帶岸、陳菊的走路工事件等。如今,楊蕙如這種被銀行視為「刁民」的人品,絕對無法進入重視「誠信正直」的台積電,但在綠營高層,卻把它當作瑰寶使用,替她大開方便之門,經典作品再加一件!不知選民買帳否?
【註】參考資料 :台達讓人資成為變革伙伴 《臺灣聚焦》 2019/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