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SOMNI咖啡讀章太炎名著
中午在淡水老街的百葉溫州餛飩店用餐。
餐後,穿過對街到SOMNI咖啡店休息。這家店吸引我的是櫃台前書架上的文學與佛學類的書籍,隨便抽哪一本,都可以滿足我的心靈所需。
今天拿到的是章太炎的國學概論暨演講錄,簡介如下:
國學概論暨講演錄
章太炎著 2020/03/28五南出版社出版。
係胡適、梁啓超、魯迅、蔡元培等一致推崇的經典國學講義。
1. 作者簡介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中國浙江餘杭人。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是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樸學大師、民族主義革命者、中華民國國語設計者。
 一生講學,以其在東京首度講授《說文解字》開始。其中聲名卓著者有四次講學,均已整理成書印行:
l 1906年至1911年間東京講學,即《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l 1913年至1914年間的北京講學,多言玄理,即《菿漢微言》;
l 1922年的上海講學,即《國學概論》;
l 1934年至1936年間的蘇州講學四次,即《章太炎國學講演錄》。
2. 內容簡介
章太炎先生一生講學,從晚清末年到「抗戰」前夕,歷經近三十年,有「近代史上一道絢麗的文化風景」之盛譽。本書即完整收錄章太炎先生1922年在上海及1935年在蘇州數次公開的國學講演記錄,全書呈現國學概貌,並介紹傳統經學、哲學、文學的流變;融合了章氏畢生學養及治學心得。另收錄〈自述學術次第〉、〈自述治學之功夫及志向〉及數篇相關國學文章,內容深入淺出,行文典麗古雅,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也是了解章氏治學功夫及國學進階的入門書。
3. 目錄
自述學術次第 ---一九一三年
自述治學之功夫及志向 ----一九三三年
國學概論 一九二二年.上海
第一章 概 論
第二章 國學之派別(一)—經學之派別
第三章 國學之派別(二)—哲學之派別
第四章 國學之派別(三)—文學之派別
第五章 結 論—─國學之進步
國學講演錄 一九三五~一九三六年.蘇州
第六章 小學略說
第七章 經學略說
第八章 史學略說
第九章 諸子略說
第十章 文學略說
附 錄 一九一○~一九三五年
經的大意
論諸子的大概
論文字的通借
白話與文言之關係
論經史儒之分合
略論讀史之法
4. 內容摘要之一
第一章概 論
我在東京曾講演過一次國學,在北京也講演過一次,今天是第三次了。國學很不容易講,有的也實在不能講,必須自己用心去讀去看。即如歷史,本是不能講的,古人已說「一部十七史,從何處說起。」現在更有二十四史,不止十七史了。即《通鑑》等書似乎稍簡要一點,但還是不能講;如果只像說大書那般鋪排些事實,或講些事實夾些論斷,也沒甚意義。所以這些書都靠自己用心去看,我講國學,只能指示些門徑和矯正些近人易犯的毛病。今天先把「國學概論」分做兩部研究:一、國學之本體。二、治國學之方法。
一、國學之本體
(一)經史非神話
在古代書籍中,原有些記載是神話;如《山海經》、《淮南子》中所載的,我們看了,覺得是怪誕極了。但此類神話,在王充《論衡》裡,已有不少被他看破,沒有存在的餘地了。而且正經正史中本沒有那些話,如「盤古開天闢地」,天皇、地皇、人皇等,正史都不載。又如「女媧煉石補天」,「后羿射日」那種神話,正史裡也沒有。經史所載,雖在極小部分中還含神祕的意味,大體並沒神怪離奇的論調。並且,這極小部分神祕記載,也許使我們能作合理的解釋:
《詩經》記后稷的誕生,頗似可怪。因據《爾雅》所釋「履帝武敏」,說是他的母親,足蹈了上帝的足跡得孕的。但經毛公注釋,訓「帝」為皇帝,就等於平常的事實了。
《史記•高帝本紀》,說高祖之父太公,雷雨中至大澤,見神龍附其母之身,遂生高祖。這不知是太公捏造這話來騙人,還是高祖自造?即使太公真正看見如此,我想其中也可假託。記得湖北曾有一件姦殺案—一個奸夫和奸婦密議,得一巧法,在雷雨當中,奸夫裝成雷公怪形,從屋脊而下,活活地把本夫打殺。高祖的來歷,也許是如此。他母親與人私通,奸夫飾做龍怪的樣子,太公自然不敢進去了。
從前有人常疑古代聖帝賢王都屬假託;即如〈堯典〉所說「欽明文思安安,克明俊德……」的話,有人很懷疑,以為那個時候的社會,哪得有像這樣的完人。我想,古代史家敘太古的事,不能詳敘事實,往往只用幾句極混統的話做「考語」,這種考語,原最容易言過其實。譬如今人作行述,遇著沒有事蹟可記的人,每只用幾句極好的考語;〈堯典〉中所載,也不過是一種「考語」,事實雖不全如此,也未必全不如此。
之二
唐初文也沒有可取,但輕清之氣尚存,若楊炯輩是以駢兼散的,中唐以後,文體大變,變化推張燕公、許蘇公為最先,他們行文不同於域與,也不同於陸,大有仿司馬相如的氣象。在他們以前,周時有蘇綽,曾擬〈大誥〉,也可說是他們的濫觴。韓、柳的文,雖是別開生面,卻也從燕、許出來,這是桐城派所不肯說的。中唐蕭穎士,李華的文,已漸趨於奇;德宗以後,獨孤及的行文,和韓文公更相近了。後此韓文公、柳宗元、劉禹錫、呂溫,都以文名。四人中以韓、柳二人最喜造詞,他們是主張詞必己出的。劉、呂也愛造詞,不過不如韓、柳之甚。韓才氣大,我們沒見他的雕琢氣,柳才氣小,就不能掩飾。
宋蘇載稱韓文公「文起八代之衰」,人們很不佩服。他所說「八代」,也費端詳。有得自隋上推合南朝四代及晉、漢爲八代,這當然不合的;有的自隋上推合北朝三代及晉、漢、秦爲八代,那是更不合了。因為司馬遷、賈誼是唐人所極推崇的,東坡何至如此糊塗?有的自隋上推合南朝四代北朝三代爲八代,這恰是情理上所有的。
(下略)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文學館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