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品質規劃與品質計畫之體認與運用

                                       林公孚   94/2

 

  在上月本學會開辦的「品質管理師」研習班課程中,由筆者擔任「全面品質管理」專題的講授,當介紹完全面品質管理概念與品質大師理念後,我做了一個小小的意見調查;我問道:「全面品質管理中最常用到的品質大師理念是什麼?」許多學員都認為是PDCA戴明管理循環,因為它清楚地傳達了持續改進的理念與做法。此PDCA的第一個P,就是Plan的字首,究竟我們對它有多少了解?我們能明確地區分PlanPlanning嗎?讓我藉此機會,為讀者們嘗試作一 解析。

 

一、計畫與規劃

計畫PlanCollins英語字典解釋:「為達成某事先準備好該做何事的細節,以期產生預期結果之方法。」申言之,譬如,我們想要從事一項旅遊活動,就要草擬一份旅遊計畫書,若依此計畫書的內容細節的先後次序進行,就會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規劃(Planning)則為:「在你真正開始做某事之前,決定如何做它的詳細決定之過程。」它屬於我們決定要做旅遊活動過程中的動作,具有正準備進行達成目標之意。

 

二、品質規劃與品質計畫
  計畫與規劃一旦冠上品質一詞之後,便由品質專門組織機構與專家們,賦予其專業功能上的意義,茲簡介如下:
(一)品質規劃

在管理的領域中,要做的事很多,欲期其成功,須要做出各式各樣的規劃與計畫,品質規劃與品質計畫只是其中之一,茲簡介如次:

ISO9000名詞定義:品質規劃 (quality planning) 「係屬於品質管理的一部分,它著重於設訂品質目標與制訂必要的作業過程與有關的資源,以達成品質目標」。在此定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
  • 良好的品質管理須要有好的品質規劃。
  • 好的品質規劃須有明確以數量表示的品質目標。
  • 欲達成目標須規定必要的作業過程,此即為達到目標所應採取措施的具體實施方式。
  • 須有準備作業過程所須的必要資源,使其能夠運作,以達成品質目標。資源包括:人、物、財力…等。
將以上所列的相應作業活動,落實到各相關部門或單位執行,均屬品質規劃所涉及的範疇,它引導我們思考「要做些那些事」。
(二)品質計畫
ISO9000名詞定義:品質計畫(quality plan)「係說明品質管理系統要項,及將要應用於特定個案之資源的文件」。在此定義中,我們了解到:
  • 典型的品質管理系統要項,包括:品質實務、責任與活動順序之指派。
  • 特定個案之例包括:特殊產品、過程、專案或合約。
  • 品質計畫常引述品質手冊的幾部分或程序書。

以上所述,均屬於引導我們思考「要做什麼到什麼成果」,例如:執行品質實務、製造某種產品,皆須有文件化的品質手冊等,供作業人員據以執行。其中品質實務包括:管理階層責任、資源管理、產品實現、和量測、分析及改進等。

依以上ISO9000所賦予的定義,我們可知二者之區別在於:「品質計畫」傳達如何做好品質方法的產出成果,以檢驗為例,它包括:檢驗作業程序書、檢驗作業說明書…等。「品質規劃」則傳達決定如何做的過程,就檢驗言,諸如:決定檢驗何種特性、記錄什麼資料、以及若為符合規格與否之決定時,使用什麼準則等。

  依朱蘭的說法,品質規劃可分為二大類:

  •  從事獲得品質之規劃,意即創造品質於首步。
  •  從事管制品質之規劃,意即預防負面之改變。

  朱蘭提出品質三部曲的觀念,係以品質規劃、品質管制、品質改進等三項基本品質導向的過程,用這種系統性的方法,作為品質管理的準則。

朱蘭指出:「品質規劃」,係指創造一個能符合所設訂目標,以及在此作業條件下的工作過程。此規劃的主題可以是任何一件事:辦公室內產生文件的過程;設計產品的工程設計程序;工廠生產貨物的過程;或適應顧客要求的服務過程。

他認為在從事品質規劃時要注意下列幾點:

1.建立目標-能符合顧客與供應者需要的目標,並以最低的組合成本完成。

2.鑑別顧客-內部與外部的顧客。

3.發掘顧客需要-蒐集客觀資訊,決定顧客的需要。

4.開發產品特性-產品能反映顧客需要的特性。

5.開發過程特性-能生產所需的產品特性的過程,其製程能力在既定作業條件下   能符合品質目標。

6.建立轉移至操作的過程管制

 

品質規劃與品質計畫關聯圖

  以上我們把品質規劃解釋為「要做些那些事」的活動,將品質計畫解釋為「要做出什麼成果」的成果,是參考朱蘭與ISO9000二者的說法,而形成的。朱蘭在他的「品質規劃與分析」一書中提出「品質規劃路徑圖」的觀念,它恰可用來說明品質規劃與品質計畫二者之關係,圖示如下:

 

 

 

 

 

 

 

 

 

 

 

 

圖-1 產品易賣性之品質規劃路徑圖

  圖中左端「始終實施量測」意指自始至終都要對所述的活動,實施監視、量測及分析,以確保其產出能無符合要求。中間的過程部份,清楚地表達了產品品質規劃的重要活動要項,也就是「要做些那些事」的活動,及其產出也就是「要做出什麼成果」。也就是以文件形式呈現的清單、程序書等。

上列活動與產出二者間,並非僅為一對一的關係,例如建立目標,由於可能不只一個,其對應的品質計畫也應不少。

 

四、實施品質規劃之職責與範疇
ISO90015.4「規劃」節中,將「品質目標」與「品質管理系統規劃」並列為必須進行規劃的要項。前者指明「應在組織內相關部門與階層建立品質目標,包括:產品符合要求之需求、應可量測、且與品質政策一致。」後者所指的是品質管理系統規劃之要求有二:
()執行品質管理系統規劃以符合品質目標之要求,
()當規劃與實施品質管理系統變更時,維持品質管理系統之完整性。
  由上述二項看來,我們可知品質目標管理與品質管理系統規劃二者,是品質規劃的重心所在。在做法上,應由最高管理階層擔負建立品質管理系統之責任,並親自領導制訂品質政策、建立品質目標、並針對品質管理系統之有效性執行管理階層審查。其中涉及領域包括:品質政策、品質目標、人力資源、基礎設施、工作環境、資訊管理、 供應者與夥伴關係、財務資源、設計與開發、採購、生產與服務運作、量測與監視裝置之管制、量測與監視、不符合之管制、資料分析、預防措施、改進措施、品質管理系統…等,均應施行品質規劃,以產生品質目標管理程序書、人力資源管理程序書、員工教育訓練作業辦法…等文件。
以品質管理系統為例:設若企業組織為因應出口貿易的須要,必須取得ISO9000合格驗證資格時,該組織就必須檢討現行品質管理系統,將它與ISO9001/CNS12681品質管理系統進行對照分析,以確定應補充的要項及其內容,使其符合ISO9001/CNS12681品質管理系統要求水準。並進一步為此系統中各品質管理關鍵要項,提出明確的品質目標與管理程序書或作業辦法,包括時程安排在內,好讓各相關單位能據以執行過程管制,以確保出口產品品質能符合客戶需要。
若為新產品開發,或產品複雜性高時,組織須要依據現有設計與製程能力,進行品質規劃,其考慮項目尚應包括:引進設備與技術、製造技藝、工具/設備改善、人員培訓…等的管理程序書或作業辦法。凡此,皆屬於「品質規劃」之範疇。
 
五、結語
孔子之孫子思,約在公元前467年所作的中庸一書中,就曾說道:「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這些話讓我們知道,早在2474年前的古人,就已知道計畫的重要,可惜沒有為我們留下如何做的指導綱要或方法。筆者希望此文對「規劃與計畫」所做的解析,能對有意把事情做好得讀友們,產生一些指引的作用。

 

參考資料

1.       J.M.Juran F.M.Gryna  Quality Planning and Analysis 3rd ed.
2.       J.M.Juran  Upper Management and Quality
3.       CNS 12681 (ISO 9001:2000) 品質管理系統-要求
4.       CNS 12684(ISO 9004:2000) 品質管理系統-績效改進指導綱要
5.       高旭 陸正平 ISO 9001:2000 品質管理應用與稽核實務  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6.       呂執中  ISO 9001國際品質管理  滄海書局
*本文發表於品質月刊2003/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