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何管理供應商
林公孚93.11
一、前 言
近年來,全球經濟環境的變遷快速,消費者對魅力品質與客製化的要求,日益提昇,企業莫不致力於加強產品的研發。少量多樣的精量生產方式,已成為製造業追求成功的重要策略。在這種生產方式下,供應商在生產價值鏈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有了變化,以往供需雙方的合約關係,已轉變為追求雙贏的策略供應夥伴關係,彼此緊密合作,例如;生產者讓供應商參與與其產品有關之採購過程,以改進組織採購作業的效果與效率,俾能做到JIT生產及縮短產品開發時間。
企業經營者知道,只有選擇最有價值的供應商,通過資訊共用,資源分享,以達到低成本、高挑戰性的目標,才能保持長期的雙贏合作關係。這種做法,使得供應商成為中心廠生產價值鏈中的最重要環節,已是不爭的事實。
二、為何要善待供應商
要善待供應商不僅是企業管理趨勢,也是品質管理所必須遵守的原則;在 ISO 9000:2000 中 “ 品質管理原則八 –與供應商互利的關係”內明確說明:「組織與其供應商是相互依賴的,而其互利關係,可增強彼此創造價值的能力」。
美國國家品質獎在「生產/交運過程」一節也提到:「需要結合新技術方面的資訊,包括:電子技術、可包含與供應商/合夥者分享資訊、與顧客溝通讓他們擷取服務中產品所需的現場維護資訊」、「許多組織需要為供應商/合夥者考慮在設計階段的要求,全盤的、有效的設計必須將價值鍵中所有的利害相關者考慮在內,倘若許多設計專案是以平行方式執行,或組織的產品使用零件、裝備、與設備也為其他產品所使用,資源協調就要成為主要考量,但它也可能提供一種方法,以大幅降低單位成本與推出市場的時間。」而加拿大國家品質獎更將「供應商/合夥者為重」七大評審要項之一,其重要性由此可見。 基於此,在作法上我們要把供應商視為夥伴關係者,應是理所當然的事。
三、供應商管理與供應鏈管理
供應商管理係指個別地管理每一供應商,亦即針對單一供應商進行管理。它屬於供應鏈管理(SCM)的一部分。所謂供應鏈(Supply Chain),係指從採購製造所需的原物料、零組件、半成品、到將成品送達終端顧客手中的一連串包括:原料供應商、製造商、批發商、零售商等在內的交易夥伴之間所有商業活動,它也包括:物料流、資訊流、金流等的過程。所謂供應鏈管理就是把管理範圍擴大到供應鏈中各項活動的計畫、組織、協調與管制之措施。
供應鏈管理並不是一個新名詞,這個名詞概念的形成始於80年代末,在全球化競爭壓力、經濟與顧客需求…等,加以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科技快速發展等因素影響下,引起企業界廣泛的關注。一些著名的企業,如惠普科技(HP)、IBM、戴爾(DELL)等公司,在供應鏈管理方面獲取巨大的成果,使企業界更深信供應鏈是邁入新世紀強化全球競爭力的有效方式。
供應商管理與供應鏈管理二者究竟有何關係?我們可從下表1得知:
表1 供應商關係
供應商管理 |
供應鏈管理 |
針對單一供應商 中程承諾 中度溝通 中階管理者 單純交易,略涉及策略 不一定對供應商建立準則 專注於供應商的能力 |
對供應鏈中一組供應商 長期承諾 高度溝通 高階管理者 策略應用在所有部份 著重過程管理,而非供應商 專注於整個供應鏈系統的整合 |
四、單一供應商或多供應商之選擇
採用單一供應商或多供應商之選擇,沒有一定標準,要看個別情況而定。
- 有一定研發能力者:一般要求是要有好的性能/價格比的產品,可靠度高,售後技術支援佳,可採取多供應商經過反復比較,然後定多寡。
- 競爭性市場與壟斷/集中式供應市場:競爭性市場有多家供應商可資選擇,壟斷/集中式供應市場,則無選擇餘地。
- 產品類別與規模:不同的生產階段,不同的產品類別/規模,對於供應商數量選擇的法則也不同。對於某一個零件來說,合格的供應商應該越多越好;就一個大公司而言,通常供應商應該越少越好。
- 企業規避風險:單一供應商無足夠的生產能力,則採用多供應商策略以規避風險。
- 資金管理:採用多供應商策略通常成本壓力較低,會比單一供應商帶給企業的資金管理較多的好處。
- 企業文化:採中衛體系的企業,已形成企業文化,較易與少數供應商建立長期合關係。
- 生產性質:屬於代工生產(OEM)者,採單一供應商的機會多。
五、需要何種供應商
我們可根據供應商的管理能力,依其成熟度把供應商分為三種類型,再依自身條件,選擇合適的供應商。
․高成熟度的供應商:由於各方面運作都比較成熟,為數不多,通常價格不便宜,它們的特質如下:,
*熟悉產品及/或技術,
*有自成一格的企業文化,
*具有高度內部和外部管理及協調能力,
*具未來發展的前瞻性,
*具追求創新與快速回應客戶的熱誠,
*能引導客戶產生需求,
*能發現夥伴關係者的問題,
*能帶動夥伴關係者共同成長
․中成熟度的供應商:雖然經驗並不充足,而且沒有成孰的經營模式,但能夠跟著夥伴關係者運作方式的調整而同步進行。
*具有良好的內部管理能力和某一程度的外部協調能力,
*具有自我發展的意識,
*能夠符合客戶的要求,
*對客戶提出的問題可以自行解決,
*能夠與夥伴關係者共同進步。
․ 低成熟度的供應商:經驗不足,能力差,企圖心弱。
*缺乏自身發現問題的能力,
*缺乏自我發展的意識,
*較難符合客戶的要求,
*需在客戶的推動與協助下才能解決問題。
六、 如何管理供應商
許多公司花在採購物料與服務的成本,常佔製造成本的一半以上,此種物料與服務的成本深受供應者之良窳所影響,故不可不知供應商管理。
眾所周知,企業最重要的使命是為顧客創造價值。企業要能夠獲利,其產品或服務在消費者心目中所創造的價值必須超過其價格,而價格又必須超過其成本。但價值的創造要經過一連串繁複的活動來達成,這一連串的活動就構成了價值鍵,而價值鍵又是由不同層次的供應商所構成的。因此,經營者價值鍵的分析和管理,變成為達到價值創造目標的利器。價值鍵的管理自然成為供應商的管理的孿生工具。
如何管理供應商並沒有一定的法則,但可依企業性質與規模,選取下列幾項措施,予以執行:
1. 制訂政策
建立夥伴關係,與供應商交換經驗與資源,以坦誠及開放方式的溝通,分享彼此資訊及未來的計劃,例如::供應者評估資訊、採購成本分析資訊、供應者品質月報…等。
2. 供應商選擇執行要項
應以供應商之供應產品能力為基礎,建立選擇、評估及評鑑的準則,來評估與選擇供應商,其做法如次:
․擬訂選擇供應商準則,
․評估預期之供應商,
l 評鑑供應商能力,
․認可供應商。
3. 供應商評估的重要因素
․評估供應商的能力:工程技術、品質、交貨時程、財務狀況,
․評估供應商資格,
․供應商相關經驗,
․供應者與其競爭者之績效比較,
․所採購產品的品質、價格、交貨績效及對問題回應之審查,
․供應商品質管理系統之稽核和對其潛在能力之評估,以知在計畫時程內能否有效果與有效率地提供所需的產品,
․查核供應商有關顧客滿意度方面的參考資料和可用數據,
․財務評鑑,以確保供應商在整個預期供貨及合作期間之履約能力,
․供應商對查詢、報價單及標單之回應,
․供應商服務、安裝與支援能力、以及對於執行要求之過去紀錄,
l 供應商對於相關法令、法規要求的認知、及其遵守情況,
․供應商之物流能力,包括位置和資源,
․供應商在業界的地位和角色,以及在社會中的形象。
4. 評鑑供應商能力之方式
從產品、過程、系統三者中,得知工程技術、品質、交貨時程、財務狀況、成本等資訊,給予A、B、C、D或其他評分等級之評鑑結果。
․ 產品稽查:檢查組織依規格與要求研製產品的成功度,通常以良率或不良率表示。
․ 過程稽查:有系統地調查過程中人員、機器、材料、方法等之運作,是否達到所要求的水準。
․ 系統稽查:將組織現行制度與外部標準比較,以知其完整性,例如:ISO9000,Ford101,Qs9000,Tl9000,ISO14000等。
評鑑估結果可能出現下列狀況:
*合格 – 納入合格供應商名單,
*部分合格 – 可進行再評估,
*不合格 – 在某一時期不予以考慮或永不考慮。
5. 供應商監督
組織應促使供應者對其製造過程績效之監督,可經由下列指標供應商的績效應加以監督:
․交貨產品品質;
․顧客的中斷,包括市場退貨;
․交貨時程績效(包括發生額外運費的事件);
․所發出與品質或交期相關特別狀況之顧客通知。
6.建立合格供應商名錄
利用合格供應商名錄,對企業的供應商進行管理。通過增加與刪除供應商及對應採購物品、登錄及維護供應商基本資訊,及時定義和細化企業採購範圍,實施企業供應商群體的動態管理。合格供應商名錄與企業的B2B電子商務系統結合,可以實現對企業供應商會員的統一管理,可以按照產品、地區、級別、登錄時間、證書等條件,進行供應商查詢與統計分析。
7.供應商驗證
建立過程文件檔、為過程選擇適當供應商、建立夥伴關係、進行品質系統確認、確定合格供應商、驗證供應商、授予合格驗證資格。
8.實施供應商年度稽核
必要時,可會同會計、法務專業人員,對供應商進行年度業務稽核,並對供應商進行信譽跟蹤,建立嚴格的信譽登記制度,對於有虛、假、劣品、及欺詐行為的供應商,應取消其合格驗證資格。
9. 獎勵與表揚
對知所改進且績效優異的供應商,予以獎勵與表揚。
七、夥伴關係成功案例
1.寶鹼公司
寶鹼 (P&G)與沃爾瑪百貨商之間已經發展成夥伴關係,寶鹼公司深受顧客喜愛的商品降價,給消費者帶來好處。同時也獲得合作帶來促進銷售成長的好處。沃爾瑪信任寶鹼,讓寶鹼共用其銷售資訊,並把訂單處理和庫存管理交給寶鹼管理;而寶鹼公司也信任沃爾瑪,在沃爾瑪公司派駐了一個多功能小組,實施每日降價策略,達到雙贏結果。
2.金士頓公司
金士頓公司依過去的合作經驗挑選最適合的供應商,將他們納入夥伴計劃的行列。這些供應商對公司的需求瞭若指掌,從一開始就能盡力配合。例如,供應商用與公司裝備相同的運卸貨物托板,以致裝卸貨物可採全自動,節省人力時間。為維持與供應商穩固的關係,金士頓會在供應商困難的時候,持續進貨。由於金士頓會為供應商設想,因此,從韓國三星(Samsung)電子、日本東芝(Toshiba)到國內DRAM廠,成為金士頓公司的客戶。
八、結語
本文已將有關供應商管理相關課題作了概括地介紹,有意在組之內做好供應商管理工作,但不知如何作者,可用它作為指引,為自己組織草擬一份「作業指導書」據以執行,看看它對實務運作,有多少改善?
參考資料
1. Arjan J van Weele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usiness Press 2000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