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領導力的修練>專題演講心得
今年(2008)1月31日筆者參加”天下雜誌”舉辦的彼得•聖吉<領導力的修練>專題演講,產生一些心得,為自己保存一些記憶,並與網友分享。
一、 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其人
(一)基本資料
-
麻省理工學院社會系統模型塑造碩士及 管理學 博士。
-
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組織學習中心」主持人,也是該學院「組織學習與變革」團隊成員,以及「組織學習協會」(Society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SoL)主席。SoL是由組織、研究人員、顧問等組成的全球性社團,致力於建立基礎的組織變革知識。
-
是《第五項修煉》作者,該書於一九九二年榮獲世界企業學會最高榮譽的開拓者獎,一九九七年獲《哈佛商業評論》評選為二十五年來最具影響力的五本管理書籍之一。
-
享有學習型組織管理大師之譽,美國商業週刊推崇聖吉為當今最有影響力的管理大師之一,財星雜誌稱他為「學習型組織先生」。
-
波士頓創新顧問公司創辦人之一。
(二)活動
他長年在全球各地演講、授課,把抽象的系統理論觀念,轉化成能促進了解經濟與組織變革的工具。他致力闡明人類價值在工作環境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亦即組織若想發揮潛能,則願景、目的、反思或系統思考都將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他的合作夥伴包括來自企業界、教育界、衛生醫療及政府部門等領域的領導者。此外,他也在學術期刊和企業刊物上發表過許多有關管理上之系統思考的文章。
(三)經營企業的見解
他曾於2003年應天下雜誌之邀來台發表公開演講,提出一些經營企業的見解:
(1)企業不要把產生的利潤完全私有化,把所產生的成本社會化;亦即企業對該有利潤當然應當享有,對應負擔的成本,就要承擔(如污染、員工解僱)。
(2)商品的生產及資源的運用,必要考慮資源的枯竭及對後代子孫的負面影響。
(3)企業負責人的身邊一定要有幾位敢與他講真話的人,因為好消息立刻傳上去,壞消息常被擋住。
(4)公司經營不善,換調頂層一、二個人,常常就可以挽救不要再裁減一、二千個員工。
(5)「學習型組織」,需要領導者以身作則來推動。它不需要什麼經費,但需要熱情與耐心。(資料來源: 高希均 教授)
二、一些值得大家深思話
今年在演講中留下一些值得大家深思話:
(一)領導 (二)解決問題方法 (三)知識 (四)團隊 1. 渴望(aspiration):建立共同願景。 2. 回應(reflection):進行對話。 3. 了解複雜性(complexity):運用系統思考。
三、第五項修煉
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煉》一書中所說的「第五項修煉」指的是”系統思考”茲簡介如下:
(一)自我超越:學習不斷釐清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地觀察現實。
(二)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植於我們心中,影響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甚至圖象、印象。把鏡子轉向自已,是心修練智模式的起步,藉此,我們學習發掘內心世界的圖象,使這圖象浮上表面,並嚴加審視。它還包括進行一種有學習效果的、兼顧質疑與表達的交談能力-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他人的想法。
(三)建立共同願景:「共同願景」一種共同的願望、理想、遠景或目標的能力。一個缺少全體衷心共有的目標、價值觀與使命的組織,必定難成大器。
(四)團隊學習:團隊的集體智慧高於個人智慧,團隊擁有整體搭配的行動能力。當團隊真正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隊整體產生出色成果,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為快。
(五)系統思考:企業和人類的其他活動,構成一種「系統」,會受到細微且息息相關的行動所牽連,彼此影響著。惟有對整體、而不是對任何單獨部分加以深入的思考,你才能夠了解此系統。它與上述四項修煉合計成為學習型組織的五項技能。
四、 高希均 教授對彼得‧聖吉的觀察
-
他才思敏捷,演講生動,旁徵博引,就像一部活的大英百科全書。
-
他謙和有禮,耐心應對(例如花了近一個小時簽名),沒有「大師」的驕傲與知識的自負。
-
他以身作則,對這個社會與這個世界,一步一腳印的做出了大大小小的貢獻。
-
他要追求的理想世界是:科技與經濟要平衡發展,教育要有人性化的改革,國家與地區間的貧富懸殊要減少,企業家與消費者要多負起社會責任。
-
他腳踏實地,在世界各地奔波,傳授「學習型組織」,希望由下而上的推動,變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型組織,發揮博愛、平等、永續發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