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家管理理念與應用
  學佛目的在成佛,著重明心悟道,慈悲濟世。成佛之道在「發菩提心,開般若智,行菩薩道」。學佛要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但願衆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大願。知萬法因緣生之理,「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欲獲善果,要廣結善緣。
1.管理理念
佛家思想以《阿含經》、《法華經》、《無量壽經》、《金剛經》…所錄佛陀思想,及《六祖壇經》、《星雲學說與實踐》…等為主,綜合整理其中相關管理理念擇要如下:
a.為人之道:認為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主宰,決定著自己的命運,故要培養「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作為修道之門,效法「悲、智、願、行」作為努力目標。⋯⋯
b.萬法唯心造:我們做事,先做計畫,再啟動這計畫,然後執行,最後會有個結果;這三階段都是從心開始的。心若是發動以後,不採取行動,也就沒有這件事。一切事都不能離開心,所以說「種種世法皆由心造」。
c.六和敬:“六和敬”是佛陀攝眾的方法之一,包括: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前三者是和合的本質,後三者是和合的表現。
d.重視緣分:體認「成事在緣不在能」的道理,故要致力於「創造善緣、利用順緣、排除逆緣」,用「三好四給」結善緣。
e.平等分工:佛教提倡生佛平等,人我一如的理念,無貧富、階級、名位的差別,唯有內在修證境界的不同。各單位職務由常住依職事發心、能力、德行、才學的不同而派任,大眾各司其職,分工合作。
f.檢討和自省:管理是為了達到任務目標過程中的每一方法的檢討和自省。所以,管理要有同理心、慈悲心,要管事,先管人,要管人,先要管好心。
2.應用之例
a.大我觀念:佛光山推行大我觀念: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星雲大師佛光人十八講,讓僧信大衆瞭解佛光山的宗旨、目標、道風、守則等。
b.慈濟模式:慈濟證嚴上人用“戒”自律,用“愛”管理,能將「使命、能力及助力」作高度整合,做的是「承諾」與「奉獻」,用行動來實踐自己的核心價值。
c.業力管理:麥可.羅區格西運用《金剛經》智慧,貸款五萬美元成立公司,投入鑽石業。經營成年收達一億美元的大企業,並出版《當和尚遇到鑽石》訴說一個佛學博士如何在商場中實踐佛法的故事,推廣他的「金剛能斷者之商業哲學」。他用“業力”法則告訴我們,一切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都源於我自己。因此,我就可以通過先服務他人,來讓自己心想事成。事“業”夥伴是“業力管理”的核心,包括:同事、顧客、供應者、世界(從社區到全世界)。“業力管理”的運行方式,可促使你一直都在讓他人也獲得成功一使他人感到快樂,也使自己感到快樂。
d.弟子規的教誨:北京匯通匯利公司是曖鍋爐供應商,公司董事長胡小林2008年向淨空法師求法,法師要他學習《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汎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等的教誨,此舉改變了員工的精神面貌。第二年(2009),北京奧運,許多工程停工,年底加上金融危機,房地產價格下跌。可是匯通匯利公司業績還是與2007年持平,沒有下滑。胡小林推廣《弟子規》,原本不圖什麼回報,沒想到短短兩年時間,不但他自己本人革心易行,而且帶幫助無數個員工家庭的重新找回和諧與幸福。推廣《弟子規》的第一年(2008),就比2007年增加600萬元利潤。他說:「這一年當中,印製經書法寶光碟,佈施了380萬元,還欠阿彌陀佛220萬沒有花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