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有創意的資本主義制度
【園丁按】
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a]),是一名美國著名企業家、投資者、軟件工程師、慈善家。他與保羅·艾倫一起創建了微軟公司,曾任微軟董事長、CEO和首席軟件設計師,並持有公司超過8%的普通股,也是公司最大的個人股東。
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中,比爾·蓋茨曾經連續13年蟬聯世界首富。2008年6月27日離開微軟公司,並把580億美元個人財產盡數捐到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福布斯》雜誌2014年美國富豪排名,比爾·蓋茨以812億美元資產重登榜首。
蓋茨在2000年1月辭去微軟首席執行官。他仍然擔任董事長,並為自己創立一個新職位「首席軟體架構師」(Chief Software Architect)。2006年6月,蓋茨宣布,他將在微軟的全職工作轉變為兼職工作,他漸漸的轉移了他的職責。他於2014年2月辭去了微軟的董事長,同時仍作為技術顧問,以幫助新任命的首席執行官薩帝亞·納德拉。
2017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比爾.蓋茨於2007年回到哈佛接受名譽博士學位,並在畢業典禮上向畢業生致詞時提到「在哈佛學到很多政治、經濟的新觀念,以及科學新知,但是人類最大進步不在於發明了什麼,而是如何把這些發明應用在消弭不平等。不論經由民主制度、義務教育、健康照護和廣泛的經濟機會,消弭不平等絕對是人類最崇高的成就。」
因為他發現每年有數百萬貧窮兒童死於在美國已經絕跡的疾病,例如麻疹、瘧疾、肺炎、B型肝炎和黃熱病,這讓他大為震驚!他認為全世界應該把發現新藥物和運送藥物列為當務之急,把那些價值不到一美元的救命藥送到他們手上。但因拯救貧窮脆弱的兒童在市場上沒有利潤,政府不會提供金援,這些兒童之所以死亡,因為他們父母沒有經濟能力,也沒有政治發聲的管道。因此,他鼓勵建立有創意的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創意且有良心事業,既可以幫助窮人,同時為商人帶來利潤,為政治家帶來選票。
1.有創意的資本主義制度
2008年,他在「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年會上,發表了一篇名為〈二十一世紀資本主義的新途徑〉(A New Approach to Capitalism in the 21st Century)的演說,並在當中提出「有創意的資本主義」(Creative Capital)這個觀念,引起熱烈的討論。
社會已進入資本主義時代,掌握大量資本的企業與個人,對社會的影響力大增。許許多多具企業良心的企業家,他們大手筆將巨額資產捐獻投身社會議題,希望引起教育、醫療、脫貧、環境等領域的新發展。
2.社會企業
社會企業可說是創意且有良心事業,近年來,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簡稱社企,是從英國興起的企業型態,目前並無統一的定義。概言之,社會企業從事的是公益性事業,它通過市場機制來調動社會力量,將商業策略最大程度運用於改善人類和環境生存條件,而非為外在的利益相關者謀取最大利益。其投資主要用於企業本身或社會。
與一般其他私有企業不同的是,它不只是為了股東或者企業的擁有者謀取最大的利潤而運作。此概念於中國通常稱「福利企業」。 它與社會企業家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在全球蔚為風潮,形成了一場新的公民自覺與自發的運動,它轉化了非營利組織的思維,甚至改變了政府的公共政策。
社會企業在國際間(尤其是英、美、南亞等國家)已被證明為一個可擴張與永續經營的商業模式,更提升了社會公益組織的財務自主性。當今主流意見領袖紛紛提出反思, 諸如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創造性資本主義(Creative Capitalism)、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的創造分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等,都說明了社會與企業不再是兩條陌生的平行線,世界正在改變當中!
3.社會企業之例
(1)湯姆鞋
湯姆鞋(Toms)是一家製鞋公司,總部設於加利福尼亞州聖莫尼卡,湯姆之友(Friends of Toms)則為他們經營的非營利子公司,由一位來自德克薩斯州阿靈頓的企業家布雷克·麥考斯基在2006年成立。公司根據阿根廷的麻底帆布鞋來設計與銷售鞋子,他們也設計眼鏡。當Toms賣出一雙鞋時,將會給予一位貧困的孩童一雙鞋;當Toms賣出一對眼鏡時,一部分的利潤將會用於保護與恢復開發中國家人民的視力。
他將製造阿根廷鞋的想法付諸實施,最初製造了250雙鞋,在2006年5月開始正式銷售他們的鞋款,並在《洛杉磯時報》刊登出一篇報導後,公司接到了9次的庫存訂單。在頭6個月賣出了10,000雙鞋。
2012年,更是已經將超過200萬雙鞋送給了全球各地開發中國家的孩子。新墨西哥大學的丹尼爾斯基金道德倡議(The Daniels Fund Ethics Initiative)描述這家公司為「一家有慈善成分的營利企業」。作家丹尼爾·平克形容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為「明確地建立最大化的目標」,即Toms既賣鞋也賣他們的理想;能產生來購買鞋的消費者,並且透過這個消費行為將他們轉變為捐助者——若這不是消費者的目的,則公司將會幫他們達成這個目的。
Toms的商業模式已經被稱作為「一對一概念」的商業模式,指的是公司承諾每賣出一項產品時,將會提供一雙免費的鞋子、全新的鞋子給需要的孩童。
曾收到這些免費產品的國家包括阿根廷、衣索比亞、瓜地馬拉、海地、盧安達、南非以及美國。而他們的生產線也不僅局限於鞋類,同時還有眼鏡和服飾。公司靠著顧客間口耳相傳來達到宣傳產品的效果,同時他們依然專注於企業的社會責任。
維珍集團創辦人的商業大亨李察·布蘭遜在他的著作《Screw Business as Usual》中寫道「他們根據經濟、健康和教育需求方面,尋求能夠透過TOMS獲得最大受益的社群,同時也顧及到當地的企業,以免產生一種相互關聯的負面影響。」他同時也談到關於Toms進軍眼鏡市場,是為了開發中國家將近300萬的視覺受損人士。
(2)英特飛
英特飛是美國人安德森(Ray Anderson)在一九七三年成立的地毯製造商,主要銷售辦公室、飯店等商用地毯,全球有七個生產基地,年營收十億美元(三二○億台幣),曾入選《Fortune》最佳標竿企業。
英特飛獲得《Fortune》肯定的原因,是早在一九九四年,安德森就立下宏願,目標在二○二○年成為全球第一個對環境零衝擊的企業,將計劃取名「歸零任務」(Mission Zero)。
這個計劃的核心之一,就是透過重新設計產品和製程,實踐循環經濟。地毯對環境的衝擊,一半來自地毯毛,也就是石化原料製成的紗線,所以英特飛就從檢討紗線製造開始做起,並分成三個重點:使用回收原料、減少紗線使用量、尋找替代紗線的材料。
每年,英特飛都要回收將近八千噸舊地毯,將地毯毛和底層分離,再重新加工成紗線。
為了更容易回收地毯,英特飛研發出創新的地毯鋪設方法,讓地毯更容易拆解,也大量減少使用化學物質。
(3)窮人銀行
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1940年6月28日-),孟加拉國銀行家、經濟學家,教授,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作為經濟學教授,尤努斯發展了「小額貸款」和「小額金融」的理論和實踐,創建了孟加拉鄉村銀行(Grameen Bank,也譯作格拉明銀行),給貧窮而無法獲得傳統銀行貸款的創業者貸款。2006年,諾貝爾獎委員會授予他與孟加拉鄉村銀行諾貝爾和平獎,表彰「他們從社會底層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努力」,尤努斯也曾獲得過包括世界糧食獎在內的多個國際榮譽。
一九七○年代,他看到當地的婦女想要從事生產事業,卻連最起碼的資金都沒有的時候,他從自己口袋拿出二十七美元借給四十二個婦女,讓他們買材料生產竹製家具,這些人平均只賺到二分錢美金,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微額信貸(Micro Credit)這個觀念就是把非常低微的貸款(micro loans)借給有需要但是卻沒有抵押、無法保障一定有能力歸還的人,到了二○○七年,他的銀行借出六十四億美元,借給七百萬多個貸款人,這的確是把「賺錢」和「做好事」結合起來的一個好例子。
(4)OLPC基金會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在二○○五年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上提出每個小孩一臺筆記型電腦(one laptop per child)的構想,並成立了非營利組織「OLPC基金會」,目標是製作每臺價格低於一百美金筆電給新興國家的兒童,作為輔助學習的工具。這個構想得到許多政府和企業很大的回響和支持,並由臺灣的廣達電腦公司承包製造。但是要製造一個廉價、堅固、低耗電率、具有上網功能的筆電需要克服很多的技術上的挑戰,所以這個叫做XO的筆電始終沒有達到低於一百美元的價格目標,後來OLPC推出一個買一送一的活動,顧客可以用四百美元的低價買兩臺XO電腦,一臺自用,另外一臺捐給貧窮落後地區的學童。二○○七年起,臺灣華碩、宏碁、美國戴爾等電腦公司已先後推出微筆記型電腦(subnotebook computer),這些微筆電重量在一公斤上下,價格約五百美元左右,可以說正朝OLPC的目標前進。到了二○一四年,谷歌推出的Chromebook打進教育市場,定價一九九美元。當我們把這些共同的努力結合起來,不也正是把做好事和賺大錢結合起來嗎?
(5)紅色計畫
著名搖滾樂團U2主唱波諾(Bono)在二○○六年的達沃斯經濟論壇上提出一個叫做(PRODUCT)RED紅色產品商標的「紅色計畫」,任何一個貼上這個商標的商品,會把銷售收入的一部分捐獻給慈善公益的工作,特別是要用來照顧在非洲愛滋病的患者。許多企業都參加了這個活動。例如美國運通公司發行了一張American Express Red的信用卡,把信用卡消費的一%捐出來,美國服飾飾品公司GAP有一系列的服裝叫做Gap Red,把銷售和利潤的五○%捐出來,摩托羅拉(Motorola)有一系列的手機叫做Red Motorola RAZR,每售出一臺捐出十七美元。都是把「賺錢」跟「做好事」結合起來的例子。
【啟示錄】
-
「利己利他」和「自私無私」可以有平衡。
-
「賺錢」和「做好事」可以攜手並行。
-
「有創意的資本主義」和「社會性的企業」這兩個觀念,不過是一體兩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