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世界上最牛晶片企業在中國

 

【園丁按】

  天下雜誌-2018418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417日敲定方針,從安全保障角度出發,禁止美國國內通信運營商採購外國企業的通信設備。作為受限對象企業考慮的是華為技術和中興通訊(ZTE)。2家公司均為中國有代表性的大型企業,業務遍佈全球。二者的「5G」技術開發及企業形象難免遭受負面影響,給經營帶來巨大打擊。

  不少幸災樂禍媒體藉機發表看衰中國的言論怵目驚心所幸也有持相反看法者2018-04-23 袁嘟嘟 水木然專欄徹底震驚!世界上最牛晶片企業其實在中國!〉,便是其中之一,全文如下:

 

 近段時間美國制裁中興的決定讓我們認識到了“晶片”的重要性,很多人為此喋喋不休……然而,很多人卻不知道全球最大的晶片霸主企業就在中國。對,就是中華民國的臺灣它的名字叫:“台積電”

  台積電是一家半導體製造公司,主營業務是晶圓體代工是製作晶片的主要材料。不知道台積電?它可是臺灣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市值突破了2000億美元。如果對比中石油兩方的市值差距已經不到10%了!富士康總是知道的吧,在台股十大市值股中富士康市值雖然位居第二,台積電的市值相當於第二名一直到第八名的總和!它還是全球前30大企業。2016財年淨利潤更是達到736億是為華為的 2倍,騰訊的 2.5 倍,百度的 6.3 倍。這樣的獲利不是一年兩年,而是保持了幾十年!它是全球另一個霸主——三星電子最害怕的競爭對手....更有甚者認為全世界的高科技,沒有臺灣做不出來。都說每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牛逼的女人,同樣的每個成功公司,背後也有一個牛逼的創始人。台積電背後的這個男人就是“張忠謀”。

  呐,是他是他就是他,臺灣人尊他為“半導體教父”,他被美國媒體評為半導體業50年歷史上最有貢獻人士之一,並入選全球最佳經理人。宗慶後 42 歲創辦哇哈哈,任正非 44 歲創辦華為,陶華碧 49 歲創辦老乾媽,而張忠謀56歲才創業!

  張忠謀 1931 年生於浙江寧波,小時候的他還曾立志當作家,父親警告說“當作家要餓肚子”,結果,他真的就怕了,在父親誘導下考入自己的母校滬江大學銀行系。後來內戰爆發,逃到香港的張家決議讓張忠謀去美國讀理工。194918 歲的張忠謀順利的進入美國哈佛大學,在全校1000多位新生中他是唯一一位中國人。不曾想在哈佛的第一年,也是他在哈佛的最後一年,張家人根據當時華人在美的就業發展情況決定張忠謀必須轉學理工。就這樣,張忠謀來到了麻省理工,成績優異的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在碩士畢業申請讀博士時連續兩次落榜。

  落榜的現實讓他無所適從,長久以來的自信也瞬間崩塌。你以為他就此消沉從此一蹶不振嗎?哼,消沉是不可能消沉的,張忠謀開始向各大公司投遞簡歷,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福特汽車,以及當時並不知名“希凡尼亞”半導體公司。說來也巧,“希凡尼亞”給的待遇就比福特高出一美金,一美金不多,卻成為張忠謀人生的轉捩點。因為張忠謀曾提出福特是否可以考慮提薪,福特的人事專員的態度是:「加薪是不可能加薪的,愛來不來」聽到這話年輕氣盛的張忠謀不幹了,不加就不加,我還有下家

19555月,張忠謀去了多給他一塊美金的“希凡尼亞”,也由此踏入半導體產業。當時的他對於半導體一竅不通,張忠謀開始夜以繼日的學習探索,皇天不負有心人,才工作一年左右他就被提拔為非正式的小主管,只是小主管還沒做多久,又因跟領導不合辭職,然後跳槽到德州儀器。在德儀工作的日子裡,張忠謀結識了好友傑克•基爾比,就是成為拿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那位。交往期間,傑克•基比的暢想與發明深深的觸動著張忠謀。41歲那年,張忠謀成為德儀副總裁成了世界 500 強的第三號人物,統領3萬多員工,也是美國大公司職位最高的華人。後來,世界半導體產業競爭激烈,英特爾是德儀最強勁的對手,尤其在記憶體方面,英特爾無人能敵,張忠謀卻不肯認輸,他決心決心要去搞事,結果是張忠謀贏了。英特爾在記憶體市場的輝煌一去不復返,德儀成為當時該領域的“世界第一”。

1983年,時年52歲的張忠謀卻不再滿足於做一名重複的職業經理人,56歲的那一年,他開啟了創業之路“台積電”從此誕生了!

  沒有了像德儀這樣的大平臺,一切都要從零開始,要知道半導體設計是最難的技術活之一,半導體製造也是最燒錢的生意之一,但是在這樣的困境下,張忠謀走出來了。台積電選擇沒人試過的專業晶圓代工模式,預備同美、日半導體巨人一較長短,張忠謀成功了。臺灣媒體更是將張忠謀稱為臺灣經濟的“救世主”

台積電在臺灣真是以霸主的姿態存在,它最厲害地方是讓晶片業打破了歐美的壟斷,即使是高通(49.94, -0.59, -1.17%)也離不開台積電的製作技術。2017年間佔據全球代工市場達55.9%的份額,在電腦時代,intel是晶片業霸主。而到了移動終端,台積電已經在規模上超越了intel。去年台積電整體市值歷史上首次超越intel

 全世界將近60%的晶片代工都由台積電完成,無論蘋果(162.94, -2.30, -1.39%),還是高通,全球絕大多數高科技巨頭的“心臟”,都被台積電握在手裡,而且找不到可以替代它的人。如果台積電掌門人張忠謀一跺腳,全球科技業估計就得地震,比如蘋果是台積電最大的客戶,台積電據說是蘋果A11晶片的唯一供應商,去年也是iPhone 7所使用的A10 Fusion晶片的唯一供應商,更重要的是台積電已經在大陸投資建廠,預計2018年就開始試產:最後,衷心希望“中國芯”能夠早一天稱霸世界!

另一個好消息如下:

  根據一項中國自製晶片的市場占有率調查,16項指標中九個為0%,最高的一項也不過22%。表面看,中國果然不行,但真相是這九個市占率為零的特種晶片,每一種中國都能做,而且都在做,只是份額太小,小到不計。這九種晶片的生產主要都供應了軍品(軍工產品不能仰賴進口),民用市場因初期產量少,成本極高,但市場規模一大,價格就很低,利潤就極大。
中國晶片產業在低價進口貨衝擊下幾無生存空間;如今美國自斷手腳要放棄中國市場,正好給中國晶片產業一個發展的良機。
中低端晶片之外,中國晶片在高端領域也有巨大潛力,且已取得明顯成果。華為明年下半年將推出首款5G手機,100%中國芯。華為去年發布的麒麟970晶片,包括的晶片體管(55億顆)已遠多於目前全球霸主的高通及蘋果的晶片。華為也已拿下了全球首張5G CE-TEC認證證書。
從過去經驗看,中國不怕壓力,因為中國有潛力;壓力愈大,潛力就愈發揮。兩彈一星、北斗系統、國際空間站,都是在西方排擠打壓之下逼出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