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華為從窄門裡走出寬路

【園丁按】

  好友轉來〈任正非敲打,華為雲自白:窄門裡能否走出寬路〉,展現任正非創建的華為,越打越堅強的英雄氣慨全文如下

 

  歲末年初,華為對外公開了任正非在企業業務及雲業務彙報會上的講話,發言中對三歲的華為雲“敲打”了一番,要求“一定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面面俱到”。

  上述發言公之於眾後,眾議紛紛,不少業內人士甚至認為,任正非是在“踩刹車”。還有人猜測,任正非話裡話外暗示,正式上線三年多、如今躋身國內第二的華為雲,也許又要大動筋骨。

  爭議並非空穴來風,看似出身“豪門”的華為雲,比國內友商後發數年,未來能否先至?

  有所為有所不為,在窄門裡如何走出寬路?硬體出身沒有互聯網經驗如何補足短板實現趕超?要解決問題,先直面問題,風口浪尖之上,華為雲主動走到台前,以一封給客戶夥伴的信,回答了業內外關切與質疑。

  在高科技行業,先發制人是常態,後發制人是例外。看似銜玉而生的華為雲,其實是雲計算市場的後來者。20173月,華為宣佈成立Cloud BU時,放眼全球,亞馬遜的AWS已經面世了13年,縱覽國內,阿里雲也誕生了8年之久。

1.        跟風者死,造風者興。

  後發入場的華為雲,“不可能簡單採取阿里、亞馬遜……一樣的道路,要找出一條路來,而不是簡單模仿。”

  華為雲的道路是什麼?《孫子兵法》雲,“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

  因此,華為雲必須集中兵力,發揮自身所長,收縮企業戰線,主攻重點腹地,優先為大行業、大企業服務,打造“黑土地”,“看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撲上去用‘刀子’插進去”,就能在窄門裡走出寬廣路,謀得大市場。

  在雲計算領域,無論是在全球還是在中國市場,佔據鼇頭的都是互聯網公司,硬體出身的華為雲如何補足短板?華為已經想得很清楚了。

  知己知彼、權衡長短之後,轉變思路,“必須構建賣雲服務的能力及支援面向客戶提供雲服務的運營、運維能力”。

  而後師夷長技以自強,“我們向亞馬遜、微軟學習的同時,也要將本身30年的網路積累做成雲服務市場獨有的優勢,開創更大的空間,構建差異化特色。”

  後發者實現趕超,必須建立能打硬仗的組織,“內部統一組織,是靠打勝仗來牽引的,在打勝仗中不斷來組合佇列”,要提升作戰效率,打破組織牆和部門牆,要在一線形成場景化的合成作戰,“飛機”“大炮”“機關槍”……統一指揮,實現“作戰綜合化,能力專業化”。

  回看開頭的那番“敲打”,與其說是 踩刹車”,倒不如說任正非是在“鞭策”華為雲,快馬用鞭催才能日行千里,響鼓用重錘才更鏗鏘有力。

  如此看,華為雲的公開信既是“階段回望”,回答了華為雲是誰,過去三年從何處來,又是“軍令狀”,厘清了未來要到何處去,同時也是對客戶的“表白書”:“為耕種者育土,為行遠者鋪路”。

2.        《華為雲2021年給客戶夥伴的一封信》

  親愛的朋友:您好!

  牛年將至,萬象更新。感謝您堅定地選擇與華為雲攜手跨越不平凡的2020

  每每年關,就是全球華為人“勝則舉杯相慶”的日子,也是華為羅馬廣場“燒不死的鳥是鳳凰”真理越辯越明的日子。

 2021伊始,也不例外。任總針對華為企業業務及雲業務的講話,讓承載著希望的華為雲再一次站到了華為和圈內輿論的風口浪尖,一時間有板磚齊飛的熱鬧,也有百家爭鳴的真知灼見。

  這是一條註定充滿艱辛和挑戰的路,為什麼要走?

“我們要戰略聚焦,一定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因為我們是力量有限的公司,確定要做的項目就一定要做好,做精。”有人說,這可能是對華為雲業務發展踩下的刹車,也有人說在“華為的字典裡沒有第二”。做智慧世界的黑土地,站在轉折的關口,華為雲何去何從?

3.        初生牛犢不怕虎--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三年前,華為戰略投入公有雲,提出做智慧世界的五朵雲之一。一時間,更多的是來自內外部眾多的阻力與看衰。很多人認為,華為硬體出身,沒有做公有雲的基因;互聯網巨頭已佔據先發和應用,華為雲缺少競爭優勢;最佳時機已經錯過,公有雲市場的機遇期已經關閉......

而在華為看來,城市和企業的智慧化時代才剛剛到來。數字經濟的基礎是聯接和計算,其中5G與物聯網是聯接技術的關鍵,而雲和AI代表計算技術的核心。

華為選擇靠技術和服務變現,不靠使用者資料變現,嚴格遵從商業模式的發展,嚴格恪守邊界約束。

4.        九牛二虎之力--技術持續創新,對客戶宗教般虔誠讓夥伴生態生機勃勃

  記得曾有一位元日本記者在參觀華為日本研究所的時候感慨:“在華為的身上,看到了日本人的嚴謹,美國人的創新和中國人的勤奮。”

  前不久,在網上熱議著華為一位銷售寫給得到的一封信,羅振宇在節目中分享了華為人甘做“人橋”的勇氣和決心,而這也正是華為30多年和華為雲3年多來,服務客戶千千萬萬故事中的一個縮影。“我們要如何發展,要找出一條路來,而不是簡單地模仿”。正是憑著這樣的倔強,華為雲拼盡九牛二虎之力,一路狂奔。

  在極致性價比、可用性、資料安全性等基礎能力上構築核心競爭力。截止2020年第二季度,華為雲以15.5%份額位居市場第二,較Q1季度的14.1%進一步上升,同比增速高達259.6%,增速最快。上線了210多個雲服務及解決方案,覆蓋了全球23個地區,運營了45個可用區,彙聚了160萬開發者,上架了4000多應用,雲夥伴達到了18000多個......

5.        風馬牛不相及--心無旁騖,找到最優解

俄羅斯鋼琴家裡希特說,遠望去墨黑一片,然而身臨其下只不過是灰色而已。

堅持創新,讓客戶像用電一樣方便地使用雲服務才是華為雲的目的。在過往的1000多天裡,每一次面紅耳赤的爭執,都讓市場、產品、服務的溝通會如同一場場戰鬥。

然而,前行的道路並非一片坦途,這當中,不僅有忠言逆耳的鞭策,也有道聼塗説的風言風語,而每一次,都會讓華為雲處在內外部的風口浪尖之上。

 “只有華為雲提供的雲服務做到最好,客戶才會優先選擇我們”;“內部統一組織,是靠打勝仗來牽引的,在打勝仗中不斷來組合佇列”。

6.        俯首甘為孺子牛--選擇不凡

  從火神山緊張的建設現場,到無處不在的疫情防控;從在線診療、精準篩查到「停課不停學」,全面復工復產;從深入教育、醫療、交通、製造、金融、能源等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到推動城市和社會的智能化升級;從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普惠AI」到實現全場景智慧的「智能體」技術架構;從堅持讓技術有溫度的品牌理想,到「賦能應用,使能數據,做智能世界黑土地」的願景。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技術的確定性來應對。

7.        寫在最後

  人們希望能重啟2020

  然而嶄新的2021已呼嘯而至。

  為耕種者育土,為行遠者鋪路

  為引領者淬火,為攀登者豎梯

  讓我們盡情「犇」跑,進而有為!

  ——您的朋友 華為雲

  2021.01.17

【啟示錄】

  任正非在企業業務及雲業務彙報會上的講話,鏗鏘有力華為就像是一隻打不死的火鳥。

  華為有日本人的嚴謹,美國人的創新和中國人的勤奮」,台灣的企業家和擅長內鬥的政客們,當以華為為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