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中國大陸的科技與經濟
【園丁按】
中研院院士朱雲漢在《天下》雜誌專欄中,提供資訊摘要如下:
1. 科技方面
今年六月最新全球學術排名「自然指數」出爐,中科院力壓第二名哈佛,深圳南科大異軍突起。自然指數跟我們熟悉的幾種世界大學排名,有兩點不同。第一,這不是複雜的綜合指標,而是純粹衡量各國及各機構尖端科研成果的硬指標,計算基礎非常客觀透明,就是這些機構的研究人員去年在全球八十二份頂尖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沒有任何主觀成分,例如評分者對機構聲望的印象。
第二,這是唯一可以把研究型大學、政府研究機構與企業研究單位放在同一天秤上比較的指標。若以國家為單元,當前頂尖科研能量仍是美國排名第一,中國緊跟在後,再過來是德英日法,但都落後頭兩名一大截。所以全球尖端科研能力基本上形成美中爭鋒的格局。
就機構而言,尖端科研成果總量排名第一是中國科學院。從一六年自然指數首度推出以來,這個龐大的龍頭研究機構就獨佔鰲頭,它的頂尖期刊產出量幾乎是排名第二哈佛大學的兩倍,第三名是德國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
在前二十名裡,有哈佛、史丹佛、麻省理工、加州柏克萊、密西根、耶魯等六所美國大學入榜, 大陸則有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清華大學五個機構入榜。中美分庭抗禮的格局也很明顯。
今年最令人意外的,是位於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異軍突起。這所十年前才創辦的大學,近幾年連續躍升, 今年已經排到第四十七名,超越新加坡南洋理工以及美國杜克大學,可見深圳特區政府投下鉅資在全球招兵買馬。
2. 經濟方面
深圳一年總稅收高達四兆台幣,其中約六成是中央稅,四成是地方稅。也就是說,深圳政府每年可直接支配的財政預算高達一.六兆台幣,這還不包括土地批租收入真可謂富甲一方。
中國的31省市(區)中最突出的是廣東省。廣東常住人口達1.26億,比排名第2的山東多了2400萬。在過去10年,廣東人口成長了2170.9萬,人口成長率遙遙領先北京、天津、上海與重慶四大直轄市。
廣州、深圳、佛山與東莞四大都會區陸續吸引大量年輕人口南下,人口結構有明顯優勢。廣東高齡人口(65歲以上)僅僅為8.58%,遠低於全國的13.5%平均值。
廣東的經濟綜合實力也令人刮目相看。首先,人口規模已超越日本,它的GDP在2020年首度超過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俄羅斯。
以人民幣平均匯率計算,去年廣東省GDP約合1.61兆美元,如果作為一個獨立經濟實體,在全球可以排名第10,超越韓國、西班牙等中型國家。
在廣東的四大都會區當中,深圳更是一枝獨秀。這個全球高科技製造中心的人口高達1758萬,很快就會突破2千萬。深圳是年輕人嚮往的創業樂土,高齡人口比率僅為3.22%,是全國平均年齡最低的大都會。
深圳也是非常富裕的城市,政府在交通、教育、科技、醫療、住房、公園、環保等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領域投入大量經費。
去年深圳特區政府的公共財政收入達9424億人民幣,相當於4兆台幣,而去年我們的中央政府歲入規模只有2.1021兆台幣,僅是深圳的52%。
很難想像這座拔地而起的高科技重鎮,40多年前還是個小漁村,如今已經成為世界的矽谷,擁有華為、騰訊、比亞迪、中興、大疆、華大基因等高科技明日之星,把一水之隔的香港遠遠拋在後面。
【啟示錄】
「不說不知道,知道了嚇一跳」,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和北京大學國發院今年共同研究發表《中國2049:走向世界經濟強國》報告,報告指出中國將在2025年達到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高收入經濟體標準,2030年後經濟總規模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不曉得蔡英文領軍的執政團隊,對這些資訊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