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的品質經驗談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品質管理始終是我的核心關注點,因為品質不僅關乎產品的可靠性,更直接影響到使用者的安全與效能。我在不同單位擔任過品質管理相關職務,從兵工廠的品控室,到中山科學研究院的採購科長,每個階段都讓我更加體會品質管理的精髓,也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1. 兵工廠品控經驗:放寬手榴彈彈簧規格的決策

在擔任 44 兵工廠品控室檢驗科科員時,我負責檢驗各類武器裝備,其中手榴彈彈簧的品質問題引起了我的注意。當時,許多手榴彈彈簧因為不符合既定規格而經判定「不合格」。由於這些彈簧的製造成本高,淘汰不合格品會造成相當大的浪費。我親自前往現場試驗,發現這些所謂「不合格」的彈簧實際上仍能滿足手榴彈的使用要求,於是我決定放寬其規格標準。這項決策不僅確保了產品的可用性,還為政府節省了大筆公帑,並獲得廠長呂則仁的肯定與嘉許。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品質管理不能僅僅依賴書面規格,而應結合實際使用條件,才能做出最適當的判斷。

2. 建立合格廠商制度,提高採購效率

後來,在中山科學研究院設施供應處擔任採購科長時,我發現當時的採購作業相當繁瑣,每次招標都需要重新審查廠商資格,導致整體效率低落。我決定建立「合格廠商制度」,將過去表現優良的廠商篩選出來,並與他們訂定長期合約。這不僅縮短了採購流程,也提高了供應鏈的穩定性,確保所購設備與材料符合品質要求。這項制度的推動,不僅讓採購作業更有效率,也減少了因臨時尋找供應商而產生的風險,讓研究院的設施建置更加順利。

3. 長白雷達案的兩階段招標策略

在採購長白雷達案時,我遇到了一個挑戰——一些主要供應商不願意報價。他們擔心我會利用他們的報價來向競爭對手壓價,導致他們無法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下獲得訂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決定與美國廠商共同設計一套全新的招標決標作業辦法。我們採取「兩階段競標」模式:

第一階段 先開「規格標」,確保所有投標廠商的技術規格符合要求;

第二階段 再開「價格標」,在符合規格的供應商中選擇最低報價者。

這樣的方式既確保了技術標準的符合性,又避免了價格競爭中的不公平現象,讓供應商願意積極參與競標。最終,透過這次採購,我們成功獲得了適合的雷達設備,而目前佈署於本島的天弓飛彈系列武器,就是這份合約的成果之一。

4. 品質管理的核心:看得見的過程控制

品質的本質不僅僅在於最終產品是否合格,而是在於「過程管理」。每一個加工處理階段,從進料、製造、組裝、測試到最終出廠檢驗,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導致品質問題。因此,必須確保每一個環節都受到嚴格監控。

曾經,我們在檢測某款飛彈的計算器時,發現其中一批有異常。我們立即通知供應商派工程人員到場處理。然而,他們並沒有馬上檢修故障品,而是先查看我們的接收流程,包括:

l 儲存環境是否符合規範,

l 搬運過程是否有可能影響零件性能,

l 接收程序是否符合標準,

l 接收人員是否有適當的穿載,

l 接收人員是否有適當的檢測裝備。

這讓我更加體認到,品質管理不只是產品本身的問題,而是整個供應鏈與流程的問題。只有確保每一個步驟都符合標準,才能真正保障最終產品的品質。

5. 雄風飛彈裝箱問題的解決

在雄風飛彈完成初期,準備交付海軍使用時,接收單位發現裝箱不夠潔淨,認為不符合要求而拒收。這個問題其實不是飛彈本身的品質問題,而是裝箱作業沒有明確的負責單位,導致細節管理不到位。我當時代表品質保證單位出面,要求雄風計畫負責裝箱的相關人員出來處理,最終圓滿解決了這個問題,飛彈順利交付海軍。這次事件讓我更堅信:

l 每一個過程都要有明確的負責人,否則品質問題容易被忽視。

l 品質問題不僅來自製造,也來自後續的包裝、運輸、存儲等環節,必須全盤掌握。

6. 結語

在品質管理的領域中,我始終堅持「過程決定結果」、「品質看得見,過程是關鍵」的信念。無論是兵工廠的檢驗標準調整,採購流程的優化,還是飛彈與雷達系統的品質管理,所有的經驗都告訴我:品質是管制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只有從源頭到終端都建立完善的流程與責任機制,才能真正確保產品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這些經驗,也成為我在品質管理道路上的寶貴財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每日一書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