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終顯智慧
【園丁按】
昨晚夢見三國時代劉備居然出現在眼前, 夢醒時,看時間還早,但不易再入睡,索性進書房從書架中取出《三國演義》,翻到他的臨終之言,十分精采,頗有所感,摘錄如下:
“且說孔明到水安宫,見先主病危,慌忙拜伏於龍榻之下。先主傳旨,請孔明坐於龍榻之側,撫其背日:「朕自得成,幸成帝業;何期智識淺陋,不納丞相之言,自取其敗。悔恨成疾,死在日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訖,淚流滿面。
孔明亦涕泣曰:「願陛下善寶龍體,以副天下之望! 」先主以目遍視,只見馬良之弟馬謖在旁,先主令且退,謖退出。先主謂孔明曰:「丞相觀馬謖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當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 朕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分付畢,傳旨召諸臣入殿,取紙筆寫了遺詔,遞與孔明而歎曰:「朕不讀書,粗知大略。聖人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朕本待與卿等同滅曹賊,共扶漢室,不幸中道而別。煩丞相將詔付與太子禪, 更勿以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孔明等泣拜於地曰:「願陛下將息龍体,臣等盡施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也。」先主命內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淚,一手執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聖諭?」
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日:「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益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先主又請孔明坐於榻上,喚魯王劉永梁王劉理近前,分付曰:「爾等皆記朕言,朕亡之後,爾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罷,逐命二王同拜孔明。二王拜畢,孔明曰:「臣雖肝腦塗地,安能報知遇之恩也! 」
先主謂眾官曰:「朕已託孤於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負朕望。」又囑趙雲曰:「朕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於此地相別。卿可想联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雲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馬之勞!」先主又謂衆官曰:「卿等眾官,朕不能一一分曯,亦願皆自愛。」言畢,駕崩,壽六十三歲。
杜甫有詩讚曰:
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宫;翠華想像空山外,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鹤,歲時伏臘走村翁;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啟示錄】
1. 三國時代是人才輩出的時代,是儒家思想主導的時代,他們注重君臣父子忠孝節義的做人原則。
2. 劉備雖然自稱” 朕不讀書,粗知大略” ,但他的名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卻是流傳千古。畢竟他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家中必有藏書,因此,他知道如何知人、用人、說服人和領導人。
3. 他認為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智慧過人的孔明,沒聽他的話,結果造成失街亭斬馬謖的悲劇,實在令人婉惜。
我們也看到綠朝權貴用人,有愛挑小毛病且好鬥的行政院長,有牙醫出身的衛福部長,有法律出身的經濟部長…。這種用人方式,打選戰也許可以,但用這種人治國,那得靠老天保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