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主按】
張起明博士是園主任職中山科學研究院品保中心的同事,精於力學與機械工程,出任第二品保組組長期間,基於工作須要,開始鑽研可靠度,卓然有成,於2003年被當年品質學會理事長王治翰博士,延聘出任可靠度委員會 主任委員迄今。今承他提供近作<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雙軌輪辦模式建立與精進>一文,在此與網友分享。
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雙軌輪辦模式建立與精進
張起明
中山科學研究院 計畫品質策進會 專任委員
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可靠度委員會 主任委員
摘 要
本文簡述國內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之背景緣起,雙軌推動模式建立、推廣現況與與精進,期以技術研討、論文發表、實務分享等建立年度研討會平台、促使該等技術在國內澎湃深根發展,而研討會成為國內最穩定而有口碑的研討會,本文作者有個宏願:「將研討會的旗子插向國內每一間有潛力的大專院校」,藉以達成中華民國品質學會可靠度委員會;對推行國內「深耕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創造優質產品全球化價值」之宗旨使命。
關鍵字: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教育訓練
Domestic Symposiums on Reliability & Maintainability and Its Total Executive Development Model and Improvement
Chi-Min Chang
Council of Project & Quality Improvement
Chung 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irman of R&M Committee,
Chinese Society For Quality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e setting up for the model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reliability & maintainability symposiums. We expect the symposium that it will be one of the most best and to get to the aim mission on 「Deep ploughing the technology of 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 Creating the globalization value of the quality product」 in Taiwan.
Key words:Reliability & Maintainability Symposium, R&M Histor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1.前 言
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源自於國防工業,由於航太及武器系統之設計精密,性能要求高,造價較昂貴,一旦發生失效,所造成的損失必極為嚴重,因此國防工業界鑑於產品之安全保障與信譽維護,以及大型系統之妥善率目標需求,發展出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其後商用產品業界亦逐漸體認其重要性而廣泛加以學習,以促使產品不發生故障與避免失效或即時偵測與維修。綜觀世界各國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之發展歷史,美日如此,我國亦不例外,國防部軍備局中山科學研究院擔負國防武器系統研發,其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研究與應用,已具相當基礎與深度;並與國內品質學會共同推動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國內大專院校近年來,因有多位教授致力於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之教學與研究,培育了許多具有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專長之人才,對國內工業產品可靠度與維護度工作之提升深具貢獻。
有鑑於國內產業升級正處在關鍵性階段,產業界對改善產品品質與可靠度的技術及強化預防性維護度工作需求甚殷,國內產、官、學、研應齊心努力推動國內可靠度與維護度等工程技術,促使研討會為經驗交流與分享學習的知識平台,不但使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成為國內最穩定而有口碑的研討會之一,並達成其對國內「深耕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創造優質產品全球化價值」之宗旨使命。
2.美國及日本可靠度及維護度研討會
可靠度(Reliability)與維護度(Maintainability)是美軍在二次大戰末期因應戰備需要所演發的工程與管理技術,由於應用效益顯著,經由該國軍方與民間持續積極鑽研及發展,其在現代科技產業之應用上已更為蓬勃、更為普遍。在科技產品獲得之流程中,各階段均含有可靠度與維護度工作項目,其影響遍及產品生命全程,值得善加研習應用。
在有關可靠度維護度等技術研討會方面,美國於1954年首次開始可靠度/品質研討會,並於1962年開始第一次可靠度/維護度(R&M)研討會,1964年開始第一次電子可靠度技術研討會,而日本在1971年由日本科技聯盟主導日本第一屆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於1978年開始成立可靠度技術協會(REA),並於1990年第20屆時舉辦國際性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
3. 國內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的雙軌
|
圖:國內可靠度與維護度雙軌輪辦研討會名稱
|
中華民國品質學會鑑於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對我國軍、民科技工業發展乃至整體國防具有關鍵重要性,於民國七十年遂敦請中山科學研究院相關工作者在品質學會組織成可靠度委員會、舉辦教育訓練與可靠度資格考試。
可靠度推行委員會邀集產、官、學、研於近十四年來在國內推動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開始係以「中華民國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研討會」為主(自民國84年起,每兩年一屆次,迄年已辦理至第七屆),第一屆至第三屆;可靠度推行主委由王治翰博士擔任,第四屆起由本文作者擔任。 本文作者為達成其宏願:「將研討會的旗子插向國內每一間有潛力的大專院校」,於92年提出可靠度委員會「深耕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創造優質產品全球化價值」之宗旨使命;以及提辦「產品可靠度與維護度實務研討會」(係自民國93年起,每兩年一屆次,97年為第三屆),從而上兩項研討會就分別交替每年實施,前者以學術學術為重;後者以實務為主,國內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雙軌輪辦名稱如圖所示。歷屆國內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如表所示。為達成『深耕國內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創造優質產品全球化價值』之宗旨, |
|
|
4. 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研討會
(1)背景緣起:
中科院前品保中心為執行軍民通用科技推廣技術,乃向經濟部技術處申請『高科技產品品質與可靠度工程技術應用研究與推廣服務』三年科專計畫(八十二年至八十四年),在執行科專計畫最後一年,為求推展服務效果擴大,中科院結合品質學會並邀集合國內產、官、學、研各界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於民國八十四年起每隔二年舉辦中華民國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研討會,該研討會主辦單位中科院與品質學會及各大學,本項研討會:自民國八十四年起,在主辦與協辦單位下分別會同交大、臺大(第一屆)、中央(第二屆)、陸軍官校(第三屆)、中正理工學院(第四屆)、逢甲大學(第五屆)等單位,每二年舉辦一次「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研討會」。第六屆研討會榮獲與第三屆亞洲品質會議(3rd ANQ Congress)、第十九屆亞洲品質研討會(19th AQS)及中華民國第四十一屆品質年會(41st CQS)暨第十一屆全國品質管理研討會同步辦理,假台中修平技術學院及台北圓山大飯店舉行。第七屆研討會在明新科技大學辦理,藉技術與經驗交流樓,促進國內產業界了解並應用現代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已有具體的貢獻。歷屆國內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如表所示。
(2) 辦理方式:
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研討會辦理方式為專題演講、論文發表、技術研習、專案研討、實務座談及廠商展示等。其中在專題演講方面:聘請國內外有經驗之學者與專家擔任。緒如第五屆邀請中研院郭位院士作可靠度專題演講,郭院士係以可靠度專長,91年榮獲國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技術研習:從第五屆開始增加技術研習,內容為可靠度工程與管理及維護度工程與管理。第六屆為可靠度工程與管理、維護度工程與管理、電子可靠度、機械可靠度、可靠度數學、失效模式與關鍵性分析、失效樹分析,研習宣傳資。
專案研討:從第五屆開始增加專案研討,內容為可靠度與維護度工程及管理應用軟體展示、可靠度與維護度工程與管理技術規範與標準展示及可靠度與維護度工程相關儀具展示。第六屆專案研討題目為國產輕軌電車之RAMS作業與測試認證實務及軌道車輛之可靠度、妥善率、維護度與安全性(RAMS)作業實務。第七屆為新竹科學園區;辦理可靠度應用於前瞻性研發。
綜合座談:第五屆為研討會的檢討與精進,第六屆起為可靠度、維護度與系統工程之關連。第七屆提出維護工程師認證考試的可行牲。
廠商展示:第五屆為可靠度與維護度工程及管理應用軟體展示、可靠度與維護度工程與管理技術規範與標準展示及可靠度與維護度工程相關儀具展示。第六屆為可靠度與維護度產品市場現況,第七屆增加可靠度與維護度人力招募活動。
技術研討會首重論文的邀稿與發表,邀稿內容為:
(1)可靠度及維護度管理:可靠度成長評估(Reliability Growth Evaluation)
(2)可靠度及維護度資訊:可靠度與維護度資訊系統(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Information Systems)、產品壽期資訊管理(Continuous Acquisition and Life-cycle Support, CALS)
(3)可靠度及維護度設計與分析:最劣狀況分析(Worst Case Analysis)、可靠度與維護度預估(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Prediction)、機率可靠度設計(Probabilistic Design)
(4)可靠度與維護度試驗與評估:環境應力篩選(Environmental Stress Screening)、可靠度及維護度試驗與驗證(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Tests and Demonstrations)、環境工程與試驗(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Test)、內建測試與可測試度(Build-In Test and Testability)、加速壽命試驗(Accelerated Life Test)
(5)可靠度與維護度數學模式:可靠度模式建立(Reliability Modeling)、可靠度與維護度數據分析(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Data Analysis)
(6)FMECA與FTA等工具:失效樹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失效分析技術(Failure Analysis Technology)、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失效物理(Failure Physics)
(7)其他相關議題;人因工程(Human Factor Engineering)、整體後勤支援(Integrated Logistic Support)、系統效益與壽命週期成本(System Effectiveness and Life-Cycle Cost)、軟體可靠度(Software Reliability)、產品安全(Product Safety)、同步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
5. 產品可靠度與維護度實務研討會
(1)背景緣起:
在第五屆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籌備會議時,本文著者向前大葉大學劉校長水深博士提出國內能籌備「特定產品可靠度與維護度實務研討會」,以應國內產業之需求,經劉校長指導及該校工學院前院長張導治博士與前機械系主任梁卓中博士力促下,選定第一屆主軸產品以汽車為實務之研討。第二屆化汽車產品以及3C家電產品為主軸產品。第三(本)屆係以國防武器為主軸產品。
(2)辦理方式:
可靠度與維護度實務研討會辦理方式,是以教育訓練與實務研討相繼實施,為期兩天,第一天進行「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研習」,第二天進行「可靠度與維護度實務研討」。使與會學員能由密集的初學入門進而能參與實務研討,了解可靠度與維護度實務技術之運作與應用。第三(本)屆為配合與國防科技學術研討會(ND17)共同舉辦;以發表論文為期一天的方式辦理。
6. 可靠度及維護度研討會特色
(1)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是以論文發表、教育訓練與實務研討相繼實施,為期一~二天。
(2)研討會同步辦理應用技術研習課程,為一般研製工作人員提供專業技術進階學習之機會,為各參與單位提供廉宜、精要的培訓服務。俾使與會學員能由密集的初學入門進而能參與實務研討,了解可靠度與維護度實務技術之運作與應用。將由品質學會頒發上課時數等證明。
(3)可靠度與維護度的研討會均考量區域性學校的研究生與主辦單位的特色相結合。諸如第一屆產品實務研討會之LOGO、海報與DM均由大葉大學學生設計遴選參與提供。
(4)研討會第一天晚宴中,有主辦大學之學生社團表演,使參與人員回憶大學時光,兩天均有專車從火車站與主辦大學相互接送。
(5)經由研討會各項活動之彙集與整合,與會人士得藉此瞭解國內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發展與應用之全般狀況,從而獲知進行產品品質提昇及參與全民國防之機會與責任,並據此貢獻所長,發揮應有的角色功能。
(6)「綜合技術座談」係相關工作人員交換心得與經驗並尋求問題解答之園地,在中華民國品質學會常設組織之推動下,將得以持續匯集資訊與經驗,發揮其提昇業界技術水準之功能。
(7)為持續落實前述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實務)研討會,本研討會先在中部地區舉辦,中區極為適合地區,南北交通方便,教育訓練空間與機會很大。
7.可靠度及維護度研討會展望
(1)現階段國內部份較大型電子、半導體廠商已逐漸將可靠度工作視為達到品質保證不可或缺的手段,且大部份廠商均建立可靠度環境篩選實驗室或委託測試,並重視人才之培育,產品品質規格中除了考慮可靠度規格外,也能強調產品耐用性、易維護性及安全性等設計,惟由於國內可靠度實務人才的短缺,中小企業方面之可靠度工作推展,仍在萌芽階段,預期未來10年內電子可靠度將可逐漸普及受重視。而國內各機械廠,均仍執著於傳統之機械設計方法與品質管制,較不易接受可靠度觀念,相對的電子方面可靠度之推行,則顯得較易著手,預期國內未來機械、電子業可靠度工作推行之普及程度,將較純機械業來得順利且阻力較少,因國內即將大力發展之汽車、航空工業、機器人自動化工業等,均已非僅由純粹的機械化工業可竟其功,而是機械與電子的結合,因此國內企業界對機械與電子方面可靠度管理、可靠度設計、失效分析理論與實務之研究,機率優化設計、6σ與可靠度以及前瞻性研發與可靠度等議題實有加強之必要。
(2)歷屆研討會已邀集相關專業人士約一千六百人次參加研討,藉此得以促進相關專業領域之人際關係與技術支援之互動、互助。對於國內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成長與發展具有實質效果。未來在辦理上宜朝外包學校以及成本、方式精實上落實。
(3)擔任國內可靠度與維護度的研發機構的中山科學研究院;己邁向成立四十年,各專案計畫能順利達成研製任務,通過三軍鑑測及納入成軍部署,並於歷次漢光演習測試中展現優越性能及精準命中目標,顯示中科院研製產品可靠度均能符合設計規格與達成顧客滿意。不但如此,多人、長年,公餘在品質學會等單位從事可靠度推行、專題研討及教育訓練等工作,近幾年來因應產業界需求,在經濟部科專計畫推廣服務項目中辦理研討會,在國內蔚成氣候,為國內注入可靠度與維護技術研討之生命與活力,期盼持續推展;默默努力,不負國人厚愛與期待。
(4)國內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已辦理14年,本屆研討會曾與亞洲品質會議同步辦理,以此經驗將朝向台灣第一屆國際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研討會辦理。產品可靠度與維護度實務研討會將再強化國內前瞻性產品為主軸並結合學校研發產品,建立國內的DARPA的機制。為達成上述目標,必需強化論文審查委員與工作。
(5)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之籌備委員會使命是使研討會的旗子插向每一有潛力的大專院校,以達成其對國內「深耕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創造優質產品全球化價值」之宗旨使命。為達成上述使命宜將建立北、中、南、東等分匹可靠度委員會及廣泛建立人才資料庫。
8.結 語
現代先進企業之工業產品,莫不極力追求品質精進與滿足顧客之需求,建立品牌形象,以因應激烈之市場競爭。有鑑於可靠度與維護度為品質提昇之關鍵因素,而我國研發機構(如中科院及工研院等)在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上之研究與應用已獲得明顯成效,民間科技產業對此項技術亦正積極推廣應用,因此值得全國各界就其發展與應用,利用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進行心得交流與分享學習,進一步發輝其貢獻於國家科技與工業之功能。
我國可靠度的知識與技術目前已具相當的基礎,為追趕美日,尚待有系統的規劃、推廣及整合,由美日兩國的發展顯示,可靠度與維護度應用軟體之成熟、教育訓練之普及,與研討會持續定期舉辦,因此我們對於國內從事產品可靠度與維護度的工作者,除宜多與學者接觸使其教學與實務相一致,參與相關研討,因為尚有許多研討空間,專業議題,極待大家努力,促使國內各項產品具有跨入廿一世紀的競爭力。
9.致 謝
本文作者感謝修平技術學院林寶琮校長、陳培中副校長對國內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長期的支持與鼓勵,以及感謝中山科學研究院長期擔任研討會主辦單位之一,也感謝工業研究院擔任第1、2屆產品可靠度及維護度實務研討會主辦單位。
參考文獻
1. 張起明、陳培中,「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推 動模式建立」,第六屆中華民國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
2王治翰、張起明、彭嘉肇,「中華民國第一屆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研討會規劃書」中山科學研究院,1995
3張起明、曹志毅、焦經剛,「第一屆產品可靠度與維護度實務研討會規劃書」中山科學研究院,2003
4王治翰、張起明,「中科院品保中心十五年紀要」中山科學研究院,1998
5張起明、陳細鈿,「可靠度歷史與發展演進」交大可靠度工程期末報告,1995.6。
6張起明,「品質回顧與展望-飛躍30中山科學研究院三十週年院慶特刊」,中山科學研究院ISBN957-02-4013-X, 1999
7張起明,「可靠度歷史演進與全面推展」,第三屆中華民國可靠度與維護度技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
8張起明、蔡志偉,「可靠度歷史演進與推展現況」交大可靠度工程期末報告,2005.6
作者簡介:
張起明
學歷:中正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士、碩士
美國紐約州壬色列理工學院力學碩士、機械工程碩士及博士
經歷:中山科學研究院副主任、副主委
國立交通大學兼任副教授
專長:可靠度、品質管理及品保檢測
住址:龍潭郵政90008-18信箱
電話:(03)4117646 0922738939
表 國內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 | ||||||
|
主辦單位 |
地點 |
時間 |
經費 |
論文 |
人數 |
中華民國第一屆 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 |
中科院 經濟部技術處 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交通大學 |
台灣大學 |
84年8月28~29日 |
90萬元 |
55篇 |
約 380人 |
中華民國第二屆 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