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品質管理典型過程之例
【園丁按】
本園常會收到網友提出一些問題,要本園丁回答,例如今天收到任職某工業電腦的製造商QA的網友,問如何處理「進料驗收後,上線生產的物料問題層出不窮,真的是讓品保疲於奔命」的問題,此問題的關鍵是「採購過程系統/制度」出現毛病,若徹底解決,可參考如下「全面品質管理典型過程之例」之概念架構行之。
全面品質管理典型過程之例
A.1 組織的政策與策略
組織的任務、領導與策略需由管理當局擬訂如下:
(A)任務:建立任務說明、公司目標、達成目標的策略與一套業務計畫。
(B)領導與承諾:由最高管理者開始,有可見的與持續的承諾,並經由個人領導與典範,擴展至企業中的每一份子。
(C)部門目標:建立並維持組織中各階層的角色、責任與目標,以支持任務及公司目標。
A.2 組織的管理
管理規劃需包含下列各項:
(A)組織結構:建立有效的組織結構。
(B)管理系統:建立、稽核並維持在檢討下有效的管理系統。
(C)資訊系統:建立一套遍及組織之有效而有規劃的資訊系統。
(D)溝通:與供應者及客戶建立良好的內部、外部溝通。
無論對組織內部或是外部溝通,均應透過所有階層作垂直及水平的溝通規劃,前者如經理與幕僚間,後者如過程與過程間以及過程負責人與他們的供應者及顧客之間。
A.3 組織的改進
應考慮下列各項:
(A)工作環境:除了工作場所的實體環境外,個人與組織及其他員工間的關係也應予以結構化,以使每一個個體、團隊、過程或次過程部門均注意到他們對任務說明的貢獻,及能影響改進計畫的方法。
(B)績效衡量:若可能時應建立包含在每一相關過程中之個人或團隊之內部或外部的顧客滿意績效衡量指標。
(C)改進目標:改進目的應密切與公司目標緊密整合,應從實施資本密集專案計畫(Capital intensive project)中區分出來。
(D)改進計劃:在所有階層中建立改進產品服務或過程品質、安全、環境影響、可恃性、及顧客滿意的計畫。
(E)監測及檢討:確保遍及組織的所有計劃、目標及衡量方式能彼此互補,並且反映出個別過程目標與整體目標及任務說明的整體目標。檢討改進計劃的結果以獲致其效益衡量。
系統性改進過程之例
B.1 鑑別-鑑別任何有改進機會的情況。
B.2 評價
‧界定改進的機會。
‧界定所涉及的過程。
‧蒐集並分析事實。
‧界定改進目標。
B.3 計畫
‧鑑別需要改進情況的原因。
‧籌劃可能的解決方式。
‧選擇想要的解決方式。
‧計畫實施方法。
B.4 執行
應用計畫。
B.5 檢查
偵檢、檢討及評鑑結果。
B.6 改正
若計畫的解決方式未達成其目標,則重複此過程。
*以上二則例子皆屬BS 7850--1992管理原則指引之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