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探索「品質經濟」與「品質國家」及其應用之道

                                                                                                                             林公孚

前言

今年元月十五日,品質學會五十週年慶暖身時,由前理事長/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系楊錦洲教授和世曜國際品質專業顧問公司總經理詹昭雄以「品質經濟」為主題用論壇方式開講,邀請學會會友參加討論。

筆者在「品質經濟」論壇活動記要(註一)中,已作了簡單的介紹,今獲教授囑託,要我針對「品質經濟」及其相關議題做進一步的探討。有感於他的盛情,筆者乃從品質經濟定義及品質國家二方面提出個人的看法及做法如下,以就正於方家

 

認識品質與經濟

這裡所說「品質經濟」,究竟具有何種意涵?我們須從品質和經濟兩方面來探討。一般說來,所謂「品質」係代表「適合使用」、「符合要求」、「顧客滿意」、或「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它可附加在人、事、物等方面使用,諸如:產品品質、服務品質、人的品質、經營品質、創新品質、環境品質、計畫品質、決策品質、過程品質、系統品質、立法品質、司法品質、教育品質、國防品質、交通品質、生活品質、甚至國家品質…幾可無所不包,品質成為中性名詞,用它來評價這些產品、服務、…甚至國家施政作為是否符合要求。

所謂「經濟」,從辭典和一般論述中我國不難發現“經濟”一詞也有許多解釋,包括:

1)個人層次

l          唯物主義代表色諾芬在他的《經濟論》中將「家庭」及「管理」兩詞的結合理解為經濟:經濟就是生產或生活上的節約、節儉,前者包括節約資金、物質資料和勞動等,後者指個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費上精打細算,用消耗較少的消費品來滿足最大的需要。我們熟悉的經濟客飯和飛機的經濟艙,就含有這種意思;

l          亞里士多德著《政治學》:「經濟就是一種謀生術,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並且對家庭和國家具有使用價值的物品。」

l          用較少的人力、物力獲得較大的成效。如:「做事合乎經濟原則。」

2)企業層次

l          「經濟就是生產上的節約、節儉,包括節約資金、物品和勞動等,意即用最少的勞力、物力或時間,生產出社會所需要的成果。」1931年修華特在他《製造產品的品質經濟管制》書中就表達這種概念,此處所說的經濟,含有管制品質成本,提升產品經濟效益之意。

3)國家層次

l          經濟就是「經世濟民」有治理世事,富裕民生之意。《宋史》<王安石傳>論曰:「以文章節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經濟為己任。」《五代史平話˙周史》:「吾負經濟之才,為庸人謀事,一死固自甘心。」;

l          葛洪《抱朴子・內篇》中的“經世濟俗”,意為治理天下,救濟百姓。

l          經濟學上指人類利用種種財貨,來滿足慾望的一切行為及狀態。通常指一國國民的生產關係,或指國家、個人的收支狀況。

職是之故,我們可以說:前(1)(2)二者為狹義經濟定義,後者為廣義經濟定義。

 

何謂品質經濟

「品質經濟」是「品質」與「經濟」的組合名詞,其涵義也相當多元:

楊錦洲教授在本學會五十週年慶「品質經濟」論壇中,將品質經濟定義為:「為了維持品質、改善品質、提升品質,以及促進廣義品質發展之相關企業活動等,均是所屬之範疇,而相關的品質活動與品質決策之結果,應以貨幣來衡量其價值(monetary value)」這個定義應該屬於企業層次。

互動百科:「品質經濟是指一種能夠支撐或者實現並維持品質生活的經濟形態。」這是從國家層次切入,針對人民生活而言。

在這個定義下的品質經濟應包含:經濟結構、經濟實力、經濟競爭力、物質生活等諸多方面要素。

上述兩種品質經濟定義,前者著眼在企業,後者著眼在國家。

所謂「定義」係指「將一個概念所包含的內容簡要而完整的表達出來」。因此,越簡單明白越好。就「企業層次」言,筆者認為用「以優良產品/服務品質為手段,來創造顧客感動的價值。」來定義品質經濟較為合宜。至於「國家層次」,則建議用:「以創造優良政治與經濟環境為手段,利用全球資金、技術及人才,來提升國民生活品質和幸福感,進而成為品質國家。」來定義它。

為什麼會有這種看法,茲說明如下:

(1)    所謂「以優良產品/服務品質為手段,來創造顧客感動的價值。」它可經由品質維持、創造、創新及改善,促進組織效果與效率提升,促進企業持續經營及獲利的能力。

Steelcase公司(曾被《財富》雜誌評選為2013年全球家用設備、傢俱行業“最受尊崇公司”之一)做法為例,他們曾費盡心力希望與A金融服務公司簽下家俱採購合約,結果事與願違,Steelcase選擇了創新作法來面對這個問題。

公司先指派專員觀察這家金融業者幾百家分行裡工作人員的上班狀況並拍照記錄,他們發現A公司目前的業務需求和當初設立時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不但需要新的自動化設備以及相對應的辦公傢俱;更重要的是,因為業務擴大,需要考慮據點合併以及分行員額增減的議題。

得到這種情資之後,Steelcase特地向A公司作簡報,用照片顯示該公司員工因使用不符合人體工學的辦公設備所造成的姿勢不良和影響效率問題,以及員工使用不規則標誌造成的公司形象受損外,更將討論層次拉高到如何提升公司整體運作效能。

Steelcase用這種方式找出顧客自己都未察覺的需求,為A公司創造感動的價值,既幫客戶解決了問題,又讓自己獲取合理的利潤,獲得雙贏的結果。

(2)    至於「以創造優良政治與經濟環境為手段,利用全球資金、技術及人才,來提升國民生活品質和幸福感,進而成為品質國家。」在做法上,則是經由穏定國家政治,調整產業結構,培養經濟實力與全球競爭力,成為人民生活物質豐富,精神生活愉快的「幸福國家」和「品質國家」為目標。

 

何謂品質國家

所謂「品質國家」,是大前研一在他所著《打造品質國家的黃金法則》一書的專有名詞,它具備構成品質國家要素的某些特徵如下,也代表了競爭力,包括:

1)具備小型經濟規模;

2)高品質的人口與勞動力、能彌補高昂人事成本的高附加價值與高生產力,他們催生出高成本、高報酬,但同時兼具高附加價值的產業;

3)他們非常擅長將世界的繁榮納為己有,他們不但有許多在全球市場上勝出的企業、人才、品牌;還能從世界招攬人才、物資、資金、企業以及情報。

4)是二十一世紀型的經濟結構國家。

這是從國家競爭力的觀點所提的看法,大前研一認為:瑞士、新加坡、芬蘭、瑞典等具備了這些條件,這類國家的企業和國民,都信心滿滿,也都具有堅強實力,不怕競爭。

他總結自己的看法指出要成為高品質國家,須將生活品質、社會品質、教育品質、自然與街道品質、政治制度品質等等,在各種層面上達到符合世界規範的品質水準。

   大前研一用這種觀點來定義品質國家,顯然跟我們一般的瞭解是不同的,我們對「品質」一詞,已有定義如前所述,所謂的「品質國家」,簡單地說,應該是「政府施政符合品質要求的國家。」在做法上,則可借用大前研一所說的觀點,將做法深入生活、社會、教育…等各層面。

 

運用品質經濟概念提昇國家品質之道

用品質經濟概念提昇國家品質,使其成為品質國家,這需要有一套具體可行的辦法,我們不妨產品/服務、系統/制度及思想/觀念三方面著手,茲概說如下:

1)產品/服務:要專注於用品質為手段,來創造顧客感動的價值,企業經營者應將「顧客滿意」列為重要經營業績效指標之一。從成本效益觀點切入,引導組織建立完善的設計、採購、生産、檢驗、售後服務全過程的品質管制體系,目前最新發展成功的2015CDISO9001可供參考。這些作業活動,要由品質工程師、專業技術師、品質管理師、經營者及工業工程師共同參與,協力完成。

目前已有許多經營者,將它與環境品質作連接,在綠色產品上用心,開創核心競爭力以創造永續經營的能力。

2)組織與制度:產品/服務的品質,受組織與制度的嚴重影響,中國大陸曾經試行過人民公社,但其結果是既無品質又無效率。迨改革開放之後,國家成立新組織、建立新制度,放手讓人民直接面對市場與顧客,整個政經情勢為之一變,儼然睡獅的中國,已經醒了(註二)組織與制度之重要由此可證。

如今兩岸政府正各自制定經濟政策創造有利投資環境,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大陸稱之為「騰籠換鳥」與「築巢引鳳」;另一方面,也將注意力集中在打假、保食安、做社福等方面上。臺灣方面則呼籲「鮭魚返鄉」,並朝著鼓勵「創意生活產業」,推動「三業六化」,包括: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傳產業特色化、生活化、體驗化和高附加價值化等方向進行。

3)思想/觀念:眾所週知,品質管理以人為本,人的行為是受到思想/觀念所引導,因此我們認定「人的品質是一切事物品質的基礎」,它的根源在教育。針對「人」這個主題,我國教育部已經提出「做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質、生活有品味」的三品教育,在校園中推廣。

這三品夠用嗎?筆者認為前二品沒問題,但生活有品味,不是一般人容易定義和理解的,而在生命科學流行的今天,也不能忽視生命。因此,筆者提出「做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質、生活有樂趣、生命有價值」的二品二生主張,作為建構品質國家的基礎,並用它作為評價的準則,要特別強調品德中由四維八德演化的「誠信」、「正直」、「當責」、「樸實」…等的重要性。政府官員應有心懷「經世濟民」的想法,並朝向綠色經濟、社會企業、幸福國家和品質國家方向發展。

 

結語

專有名詞係用來表達人、地、事、物的意涵,本文所說的「品質經濟」與「品質國家」,就是一個具代表性的專有名詞,也是一個大家尚未完全理解的名詞,由於它具有豐富的意涵和關聯性,因此筆者不厭其煩,一一予以釐清如上。除此之外,更進一步提出運用品質經濟概念來提昇國家品質的做法,供讀者參考,也希望有高明者能對這些專有名詞作更佳的詮釋,方便有志之士使用。

筆者在此再次強調,「品質以人為本」,人品是用道德衡量。國父孫中山先生說「有道德始有國家」因為「國者人之積,人者心之器」是有其道理。

職是之故,我們可以說「注重人品是強國之道。」若人心壞了,國將不成為國。且看今年三月的學運,一些對所謂「服貿協議」利弊得失並不完全了解的學生,在無恥政客縱容下,不但強佔有民意基礎的立法院,而且更攻破國家運作機器行政院,完全無視道德與法律,行為有如暴徒。若任由其發展,必嚴重傷害我國的經濟,我們豈能加以輕忽。

因此,無論企業、政府要員或教育工作者,都必須深入瞭解「品質經濟」與「品質國家」二者間的關係,彼此共同協力,用開闊的胸襟,濟世的態度,創造經濟價值,打造國家競爭力。

 

【備考】

註一:《品質月刊》一百零三年二月號502

註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結束訪問法國行程之際,稱中國「睡獅已醒」。

*本文承蒙品質管理專家來新陽將軍校,並提供改進意見,特此致謝!

*本文發表在四月號《品質月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