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馬雲傳奇

 

【園丁按】

  據媒體報導:大陸電子商務巨擘阿里巴巴19日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以每股68美元掛牌交易,開盤後一路飆漲,收盤93.89美元,漲幅達38%,市值高達2,314億美元。阿里巴巴的上市不僅創下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IPO金額紀錄,其市值更超越同性質的美國最大網路零售公司Amazon (18日收盤市值約1,502億美元),也高於社群網站龍頭Facebook(市值約2,000億美元),成為僅次於Google的全球第二大網際網路公司,馬雲再度成為全球風雲人物。

馬雲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大家都十分好奇,今獲《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

 2013 05 06  14:28 專題報導,及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全文如下:

 

其一: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專題報導

 

一個來自杭州西湖旁的平凡年輕人,沒有背景,沒有傲人的學歷,數學成績甚至曾經糟到讓老師說:「你要是考得上(大學)的話,我的名字倒過來寫。」對電腦、網路一竅不通的他,怎麼在七年內打造出稱霸中國的電子商務帝國??什麼軟體銀行的孫正義信任他,Yahoo! 的楊致遠敬重他,而eBay忌憚他?

  而這樣的他曾說過:

  馬雲能成功,80%的人都能成功。

馬雲談退休:從哪來回哪去,我就是小混混…

所有人都認定馬雲是狂人,語不驚人死不休。

 新聞界因此熱愛他,追逐他。

 可怕的是,他的豪語最後都實現了。

成功者可以分成兩類:一類屬於天資異於常人,自小就看得出未來會幹一番大事業;另一類則與常人無異,時候到了才發芽吐葉。馬雲屬於後者。

 

小學與中學,他都是在三、四流的學校裡度過。馬雲的高中考了兩次,其中一次數學考三十一分;大學聯考數學,第一次考了二十一分,之後受到路遙的《人生》一書啟發後決定挑戰北京大學。接下來幾年間,馬雲白天踩三輪車送雜誌打工,晚上到夜校念高三。這一次,馬雲雖然很認真準備了,數學還是只考十九分。

但他選擇堅持夢想。他白天上班,晚上唸夜校,周六與周日還和補習班同學一起去圖書館唸書。他利用自己在英語上的優勢幫其他同學補英語,這些同學則為他補習數學作為交換。

坊間流傳這樣一個故事:在第三次參加大學聯考前的一個星期,馬雲的老師對他說:「你要是考上的話,我的名字倒過來寫。」

馬雲用最笨卻也最有效的方法回應了那位老師的話。在數學考試前,馬雲仍在背那些背過無數次的數學公式,連進考場前都還在喃喃地背公式,令周圍的考生側目,但馬雲的想法再簡單不過。後來有媒體追問這個細節,馬雲回答:「考試的時候,我每道題目都用十個公式去套。

「從考場出來的時候我知道考得非常好。跟同學一對,答案好像都給我套上了,我心裡特別踏實。結果我考了八十九分,數學成了我考得最好的一科。那年我創造了一個奇蹟!」馬雲多年後談起這件事,還能沉浸在喜悅中,因為之前教他數學的同學也只考了六十二分。

他曾說:「如果我馬雲能夠創業成功——我相信80%的年輕人,也能創業成功。因為我跟任何人一樣……資質不高,讀書也不好,大學還考了三年。」

這幾句話,沒有什麼大道理,也淡化了他之後在創業道路上的諸多障礙,卻深深鼓舞所有對未來懷抱著夢想的人。

 

無論有多困難,馬雲從不曾放棄,所以才有今天的榮景與這段對成功做出的總結:「如果問,我成功的原因是什麼,我覺得是永不放棄、沒有放棄。」

有傳言說,馬雲很多年前曾經應徵過服務生,但對方因身高問題拒絕了他。馬雲後來表示這事純屬虛構,但即使是真的,也沒什麼好沮喪的。「沮喪有用嗎?現在我碰到的失敗也挺多的,你怎麼沮喪?生活就是這樣。你得到了,就一定會失去;你失去某樣東西,也一定會得到一點什麼。什麼都想得到,怎麼可能?」馬雲說。

在一次演講中,馬雲說過,一個人的實力就是在失敗中、在這種永不放棄中積累起來的。「一點點的失敗其實是一個人的實力,是企業的實力。一個人最終會成功,是因為有太多慘痛的經歷。」

他將失敗看得很輕,也將成功看得很輕:「當成功來了,我就知道肯定又會發生某件事來平衡──可能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所以我跟很多年輕人、我的同事,還有外面學校的學友、學弟們講,如果我能成功,大部分人都能成功。別放棄這一次機會,永遠不要放棄。你有這個夢想,有智慧,有勇氣,只要走正道,你一定會有機會的。」

馬雲是楊致遠的老闆?

對許多人來說,楊致遠與馬雲兩位網路大亨之間最轟動的事,莫過於2005811日阿里巴巴宣布收購雅虎中國一事。

這一天,馬雲在北京宣布阿里巴巴全面收購雅虎中國的全部資產,並獲得雅虎全球十億美元的現金投資。雅虎在付出雅虎中國所有資產和十億美元現金後,將獲得新阿里巴巴40%的股權和35%的投票權。同時,楊致遠將在新阿里巴巴董事會中擁有一個席位,另外三個董事會席位為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阿里巴巴現任首席財務官蔡崇信,以及軟體銀行集團老闆孫正義。

馬雲在北京宣布此一合作的同時,雅虎創始人楊致遠在美國加州,阿里巴巴和雅虎的共同投資者孫正義在日本東京,同時向全世界公布這樁消息。

2001年,當業界都在為網路泡沫化「寒冬」受苦時,包括阿里巴巴,馬雲說:「互聯網寒冬過得太快。如果可能,我希望能再延長一年。」

2003年,在所有人嚷嚷著「搞網路等於燒錢」時,馬雲說:「我已準備了供未來五年燒的錢!」所有人都懷疑阿里巴巴被創投公司左右,他說:「在阿里巴巴這個手術台上,我是醫生,我負責開刀,所有投資者都是護士。我要刀,她給我刀。一切都由我決定,任何人都是我的助手。」

2005年,阿里巴巴併購雅虎中國,很多人問馬雲今後怎麼向美國報告,他回答:「楊致遠應該向我報告。我是董事長,他是董事。我是他的老闆。」同年,他在亞太經合組織高峰會上又公開表示:「遊戲即將結束,同eBay的競爭已經提不起我的興趣。」

‧就在阿里巴巴成功併購雅虎中國、在中國網路拍賣市場超越eBay,已然成為中國網路界霸主後,馬雲接著表示,在網路搜索領域,Google是非常強勁的競爭對手,但它在中國還不夠強大

 

 其二: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這個專訪,我追了馬雲整整一年,本來計劃是在春節前後,當時馬雲跟我說,阿里(阿里巴巴)還有一些事情沒有處理完,讓我再等等,給我一個特別的機會。沒想到,竟然是退休。510日退休前,馬雲接受商周獨家專訪,分享退休的藝術、管理的秘訣、痛苦的經歷、自己的變化、人生的思考。馬雲如何成為馬雲?有哪些臨別贈言?將如何被歷史記住?為何『死都不回來』?退休後扮演更重要角色?

 

馬雲真經

根據新華網報導,西方治理,東方智慧,教堂集市,終成太極。馬雲在商業世界貢獻了一個電商生態系統,還能否在更多領域樹立一個社會企業家的典範?每個有所成就的企業家,誰不在乎自己在歷史名人堂的位置?但馬雲喜歡玩太極。他多年高調說『我們要創造一個中國人自己的、最偉大的公司,進入世界500強,存活102年(跨越三個世紀)』,在2013510日正式退休前接受我們專訪時卻放低姿態:『誰呀?都是人。真正的偉大是平凡的,我們要永遠明白自己從哪兒來?到哪兒去?我就是──小混混……。』

 

馬雲在躲閃歷史座標系對他的提前蓋棺論定。這本應該是他最得意的時候,他的電子商務平台在影響上億人的生活,他是大陸最被神話又最被去神話的商業偶像之一,他分拆成25家公司的阿里巴巴集團即將上市超過千億美元市值,成為繼2012Facebook上市之後全球最受關注的IPO,可是,49歲的馬雲卻辭任CEO,選擇了絮叨了好幾年的退休。他把《道德經》翻到第七章:『功成名逐身退,天之道』。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大陸看似最故弄玄虛的傢伙,構建了一個真實而龐大的電商王國,然後飄然而去,希望這樣被後人記住:『馬雲是一位太極大師,他也曾創辦過企業,比如阿里巴巴,比如淘寶網……』但世事難料,不知接班人是否會把他創業14年的公司搞砸,也不知他是否還會重出江湖。

 

在這個中年企業家們告別的年代(前有王石,後有史玉柱),馬雲的24千名徒子徒孫們、5千萬中小企業客戶、3億淘寶用戶、數不清的各路粉絲,送給他的退休禮物會是集體去淘寶和天貓商城點擊購物,從而使後兩者201211000億人民幣的交易額(高於亞馬遜和eBay交易量總和)再破紀錄嗎?

馬雲對什麼禮物都不在乎,他在乎的是『人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你怎麼個離開法?』他似乎看破紅塵,已有中年魚尾紋的臉上沉靜淡泊:『請大家想想二三十年以後,一個個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邊上還有多少真正的朋友?誰去火葬場送你?……把這些問題想明白,就會珍惜今天的自己。』

商業史上有經典的告別場面。1947年,在給工業巨頭亨利·福特送行的那天,美國所有的汽車裝配線停工一分鐘。2011年,科技美學家史蒂夫·賈伯斯溘然仙逝,熱愛他的人在微博上發的悼念顯示『來自賈伯斯的iPhone』。活得還好好的馬雲當然不需要這樣被人紀念,但他已經被寄予了某種期待:馬雲在商業世界貢獻了一個電商生態系統,還能否在更多領域樹立一個社會企業家的典範?

如果馬雲真能再在公益、環保、創業教育、社會治理等領域有所建樹,他將有可能最終進入約翰·洛克菲勒、福特、比爾·蓋茨、賈伯斯等世界級企業家的行列。他們白手起家,勇闖天下,有創新衝動,也有權謀手腕,幾經磨難起伏,一度毀譽參半,但以某種信念或信仰(『教堂』)成就商業(『集市』),也從信念或信仰中得到救贖。他是他那個時代具有最鮮明特徵的產業的一部分。如果沒有他這樣的創業精神和折騰勁頭,很難想像大陸的互聯網格局現在是什麼樣子的。【全文詳見510日出版的《商業周刊/中文版》。以下為一些關鍵要點】

 

馬雲一直令人難以捉摸,性格怪異,面目多重,崇拜他的人和討厭他的人可能一樣多。你也許受不了他那些裝神弄鬼、《讀者文摘》式的勵志格言,但免不了有時去淘寶購物。你覺得他忽悠造夢,但他的確搞定了很多大事……。

馬雲和各界奇人異士交往,儼然打通了道家、佛教、西方管理、共產黨思維,以一本《道德經》建立了一個商業王國。他希望自己在公司『靈魂出竅』,又說『公司他媽的離開誰都能轉』……。

馬雲悟了哪些道呢?『我從道家悟出了領導力,從儒家明白了什麼叫管理,從佛家學到了人怎麼回到平凡。這些思想融會貫通,剛柔相濟,就是太極。』……。

打著太極唱著歌,就把公司做了幾番重大構架調整,完成退休接班事宜,布局阿里金融、資料、物流、移動等關鍵業務,你也不得不佩服馬雲的功夫……。

馬雲有很殘酷的生存哲學,一些爭議事件(衛哲、VIE等)讓人看到他『心越善,刀越快』的冷血一面……。

在『風清揚班』(馬雲為阿里集團M6以上及少部分M5高管上課),馬雲讓五六十名阿里高管想象未來30年後的阿里巴巴是什麼樣子。馬雲在屋裡走來走去,時而閉目養神,時而瞪大雙眼,時而找個角落坐下,時而比劃太極拳……。

身退心不退,作為董事局主席,馬雲還是會隨時在阿里敲打,他退休後也會很忙且慢,他還未能完全『贖身』成功呢。跟雅虎股權回購談判五六年來,馬雲最需要戰勝的是自己的心魔……。

馬雲一度被公司綁架了,這激起了他的駕馭才能。他說他的管理和領導力在大陸企業家裡面算是最好的之一,『只是人家沒看見,以為我只會說而已』……。

馬雲說他和阿里巴巴都很有『福報』。『我覺得阿里巴巴最榮幸之事是今天六十年代的人可以退休了,七十年代的人來做領導者,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人做一線,大陸沒有幾家公司可以做到這點。』但他也有隱憂。『業務怎麼發展,我一點不擔心,我擔心的是這家公司這種理想主義的色彩能走多久,能走多。』……。

認清馬雲的多重側面,或許可以使我們重新審視這個標榜商業精神的年代,我們過於糾纏短淺的公司利益和逐熱的互聯網趨勢,卻忘了商業本應扎根於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中和承擔更大的使命。

 

【馬雲臨別贈言】以下為對話摘要

關於退休

商業周刊:當年風清揚退隱江湖,是因為有傷心事或者看破紅塵,你難道有什麼傷心事或者看破什麼了嗎?

馬雲:真看破紅塵你是不會遁入空門的。我經常去寺廟,最大的樂趣就是想爭取說服那些和尚還俗。我說看破紅塵才會在世修行,這幫人又是失戀,又是破產,又是幹嘛,到寺廟裡去,菩薩都給你們搞暈過去,一幫怨男怨女在那兒,所以,你真正看破紅塵就是把人生看透。基本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福氣、福報。對阿里來講,我們是福報很好的一家公司,我馬雲一輩子珍惜這個福報。

商業周刊:才49歲就一輩子了?

馬雲:至少在前面來講,我覺得福報很好,真的非常好。你想明白這些東西,要讓這個福報更好,那你就一個辦法,就把這些福報給更多人去,而不是留給自己。我在公司講過一個例子,一個人撿了塊大黃金,你把它藏在家裡,所有人都惦記你那塊黃金,是不安全的。你把這個黃金打碎了送給大家,每個人有一塊,你自己可以稍微留得大一點沒問題。

所有人都告訴我,大陸企業的創業者是不能退休的,所有人都認為企業離不開自己,這個跟兒子離不開我自己什麼區別?一個兒子離不開自己,不是兒子錯了,是你錯了。如果你真愛這個兒子,從小就應該讓它獨立。阿里跟其他公司不同的一點,就是我們花很多時間在領導力管理上。阿里現在有很多公司,但我們的管理思考和方法在大陸還是很獨特的。

退休之後

商業周刊:你的臨別贈言是什麼?

馬雲:我還沒離別。

商業周刊:就比如510日之後,對內而言。

馬雲:你說『別』,我只是覺得這些工作別人可以幹得更好,讓他們去犯錯,讓他們去嘗試。我有了另外一種天地,有了另外一種人生,否則這一輩子就只能做這個工作,那傻了。我其實已經很舒服了,當過老師,幹過很多工作,我這個工作幹很長了,做互聯網14年,接下來沒多少時間了。那天周星馳說,我們時間不多了。真不多了,我告訴所有企業家,你做企業的黃金時間不多了,你的時間不多了,機會不多了。如果交給別人,你的時間多出來,別人機會也多了,全留在這兒全廢在你手上。

 

商業周刊:那你會主要忙什麼,或者玩什麼,關心什麼?

馬雲:玩生活,忙生活,只有我生活好了,我相信我的同事會更好……,510日以後,先休息三個月,三個月以後我再考慮幹什麼事。三個月之內有些人情,以前欠的人情都該還還掉,三個月之後再來規劃一下大致的方向,公益啊、企業的人才培養啊這些事情。

商業周刊:你確信今天就沒有不放心的地方,或者說有一天還要回來?

馬雲:你覺得我不放心又怎麼樣?你覺得你自己幹你就一定放心了?

關於偉大

商業周刊:成為偉大的公司、偉大的國家多艱難啊。

馬雲:我覺得這是你把自己架在偉大的身上,就是很艱難。誰呀?都是人。所以我是覺得真正的偉大是平凡,平凡是最偉大的。平凡未必是真的偉大,但真正的偉大一定是平凡。其實把自己架在屋頂上的時候,那你就覺得累了,你要把什麼標準,前幾年,又是教父又是道德模範,誰誰誰誰誰啊?對不對?我們要永遠明白自己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商業周刊:很多人覺得你掌握了某種真經,是從一開始就有的,還是說哪個時候頓悟的,或者經過磨難?

馬雲:沒有。我並不知道我有什麼真經,我肯定沒真經。但是有一樣東西,這是一批人在一個特殊時期磨合出來一種特殊的味道和特殊的感覺。我真是覺得今天阿里人太懂這個公司,這個公司他媽的真是個全奇怪的公司,我們的配合所謂的團隊文化最有意思。單打獨鬥他媽沒人有用,有人說你們公司沒有一個人出來,好像沒有一個人厲害得讓人家嚇死,但是合在一起吧,都好像是互相彌補,拆開一個沒有用,少了一塊總缺點東西。所以所謂的真經其實是我們互聯網共同的體驗,這個東西沒辦法總結,讓後面的人去總結吧。而且並不是第一天就有的,如果今天回過來看十年前我講的話,15年以前的理想和想法……,我現在是不太相信,就像說金正恩兩歲可以騎馬,三歲會開槍,別瞎扯了。你說馬雲真是料事如神,每件事情都有無數個版本,你背後肯定有大陰謀,瞎扯,沒那麼複雜。

 

關於雅虎

商業周刊:雅虎有讓你很痛苦嗎?尤其是前兩年回購股權的談判。

馬雲:痛有,苦沒有吧。這都很正常的,每次都是這種事情,談了那麼多也習慣了。年輕時我們一點屁大的事都覺得很痛苦,但時間長了就習慣了,因為這是商業的東西。但我後來走過來以後才發現,那是很有意思的經歷。哪有談7年換七八個CEO的事情,這是很可以吹點牛的小資本,但你走的時候當然很痛苦了。我們想明白這個道理後,今天碰到任何痛苦的事情,都是將來吹牛的資本。

商業周刊:這件事情算解決了,還是在進程中?

馬雲:蓋棺定論才算解決,雅虎的事情,我覺得這是多好的事啊,因為從我們這兒得到了很多,無論管理、思想、技術,對跨國公司的理解,對未來新產品的開發,我覺得阿里從中所吸收到的營養太多太多。

商業周刊:反而感激這種痛苦?

馬雲:那當然,那是肯定的。

關於師徒

商業周刊:那你為什麼能駕馭那麼複雜的關係?

馬雲:哪是我駕馭的,我覺得是一個團隊。第二個因為當你明白自己是誰的時候,你也許能夠真正駕馭。我們這些人其實明白自己是誰,比別人知道一點。我們有理想,是人類都有理想,對不對?我們也比別人都務實,我們也是人類。然後別人說我們多牛逼,我們也沒那麼牛逼。別人說我們一錢不值,我們也不見得一錢不值。反而這樣子的時候就容易處理,因為應對複雜,只要你不去惹禍它就行了,你不怕麻煩你就去惹他,你怕麻煩就別去惹,麻煩來了你也別怕。對吧?你這樣就行了。

商業周刊:你在阿里這麼多年,最大的財富可能就是你認識了一群臭味相投的人,然後你又把他們調教成小馬雲似的那種?

馬雲:不叫調教,在這個氛圍裡邊,我們形成了很有意思的志同道合毫無疑問,有些是透過約束,有些是訓練,有些是故意,有些是偶然,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東西,所以模仿阿里是很難的。這有個過程,就像五年前我很在乎別人怎麼看我,十年前我更在乎別人怎麼看我馬雲對不對?到今天為止,我越來越在乎自己怎麼看自己,在乎我給你帶來什麼好感受,而不是你給我帶來什麼好感受,你對我好的感受已經無所謂了。以前我還很糾結,我對你這樣,你對我這樣?現在你對我怎麼樣,無所謂。

 

關於管理

商業周刊:你這幾年管理人和管理公司又上了一個段位?

馬雲:我自己覺得,我的管理和領導的方法一直是大陸這個層面算是最好的,只是人家沒看見,以為我只會說而已,管理和領導力是我最好的那口。但是管理和領導力你背後必須要有思想體系的,沒有思想體系的管理和領導力,那純粹是充數。所以,我自己覺得得意的方面,我比馬化騰和李彥宏這幫人肯定會管理。

但在這個裡面背後的思想不是我的思想,那就是這些人的思想、我們老祖宗(指著桌上的《道德經》)的思想。但我跟別人又不一樣,純粹守在這兒又傻了。我還喜歡西方的,傑克-韋爾奇的我也接受,我很開放,西方基督教的思想我覺得也挺有道理。思想境界我再傳也傳不過這些人,我只是在這裡面吸收了營養而已。吹點小牛說,我是把西方的管理理念,西方管理是科學,結合東方的管理理念,東方管理是基於人文的情懷,更像一種藝術……。

商業周刊:你不關心在行動時代阿里沒有微信這樣的產品嗎?

馬雲:關心又能怎麼樣子?我很想關心一個出來,關心不出來,對不對?我是很想關心個出來,也關心一兩個微信出來,實際上我關心不出來,我很想關心,沒有用。

 

關於未來

商業周刊:再過5年後,再有年輕企業家向你請教,讓你談談未來建議?

馬雲:你讓我談談未來,我會談一些人生的態度、人生的規律,但不會談到你的行業、企業。汽車未來怎麼發展?我哪兒知道?但這裡有規律。所以這是我個人的愛好。

商業周刊:今天能說的阿里的未來會是什麼?你覺得今天說人們會相信嗎?

馬雲:今天阿里的未來無數人的暢想比我們更多。有人說阿里巴巴會變得怎麼樣,有人說阿里的金融會怎麼樣,這個時候阿里是不需要去談未來,踏踏實實,沒有人談未來的時候我們談未來,大家都談未來的時候你就回到今天吧。我們今天得把自己定好的,因為人是很容易倒。你說今天阿里金融還需要再去講未來嗎?還是阿里巴巴、淘寶要講未來?或者我們的物流要講未來?別講未來,他媽把今天幹好了。因為現在這種情況,大家都對你講未來,你還要再講未來,你就要飄起來,你不沉。所以這是太極和陰陽配合的程度。

商業周刊:如果有人問馬雲阿里1001個失敗的故事或啟發,有什麼可以說的?

馬雲:以前我想寫這本書,後來我覺得我不適合寫。我寫這本書我還是會不客觀的,我會美化自己,而且很多錯誤不願意承認,總會說把它圓回來,一定會圓回來的,這100%。這個故事應該由別人去寫,由別人去採訪,由他們去講。因為我自己來講,我一定會圓回來。我覺得人啊,一定會走到本能。阿里巴巴其實我們不只1001個錯誤,我們看到這是個錯誤,連理的時間都沒有。但我讓這些錯誤最終變成公司成長的營養和肥料,而不是負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