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管理精義
“管”是約束部屬行為的一種“手段”,“理”是規範出一條達到組織目標,的 “方法”。欲成為卓越管理者,須能具創意地運用一種特有的“手段”和“方法”。
管理是經由他人之手以成事,事必躬親不是好管理,因此要懂得識才、用才,成事之前先要找對人, 齊桓公用管仲而稱霸天下、劉備三顧茅廬,換來三國鼎立。
管理的功能是:計畫、組織、指導、協調、管制。
管理的心法要訣:管人先管已,管已先管心,心要誠,意要正。《大學》教人以修身為本,以格物、致知、正心、誠意為內聖功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外王功夫。
內聖是一套充實知識與道德修養功夫,用探索事物之理以充實知識,用正心、誠意 “管心” ,來培育道德修養,孔子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說明此理。孟子「養心莫善於寡欲」用減少物質欲望,成就以道德為基礎的功業。
我國的國民教育主張,也是把德育列為首要。
外王則是要讓這套功夫發揮作用,諸如:加強自身的修養,治理好家政,進而治理好所服務組織,有了這些本事後,就可治國了。這是中華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
孔子在講“為仁由己”時,他是在強調“內聖”的方面;在講“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是為外王功夫。 哲學名家馮友蘭:「欲為完全的領袖者,必都需以聖王為其理想的標準。」
良好的管理者,要常思考求變求新之道,從事變革,需要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道德勇氣。
臺灣的政壇中,有誰明白此理?有誰願意照著做?可惜啊!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