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讀攻毒,以書止輸

【園丁按】

高希均在《遠見》02/15發表〈以讀攻毒,以書止輸〉

1.         以「讀」攻「毒」  

多年來我提倡「讀書不輸」,此刻新冠肺炎病毒肆虐,正是「安於短暫隱居,均能渡過疫關」。隱居中,拿一袋書,消失在海邊、山下、平原上,斗室裡。我不找你,你也找不到我。生命的鍵盤敲下「暫停」,取消約會,放下懸念,做一個書本上雲遊四海的讀者。

心靜下來,只要有書作伴,就能感受到靠近知識火炬散發的熱量。我們不是一直嚮往《湖濱散記》、《山居歲月》那些意境嗎?內心自問:自己怎麼會在都市的水泥叢林中停留這麼久?當你重溫古人的智慧,你更能體會:黑天鵝帶來的「危」也就是「機」。

當川普以保護主義「讓美國再偉大」來爭取選票時,波及的國家短期內會受苦,但懂得應變的對手,反因此也變得更強壯,加快地變美國更「偉大」,中國大陸華為的5G發展,可能是因禍得福的一個例子。

中國大陸經過這次新冠肺炎病毒災情後,封城的武漢、廣州、杭州等地,當生命力再現時,不少人預測,會冒出來的不是更多的改善的家禽與海鮮市場,而是較多的狀元與文明。

2.         書生的「三生」有幸

深居簡出,抬頭望藍天白雲,低頭閱讀沉思,書本變成了最好的伴侶,還需要口罩嗎?

利用每一個機會,排除雜念,專心地讀些好書。

一本有吸引力的好書,必擁有使你難以拒絕的這些特質:

1)它傳播現代知識

2)它的論點有創意並激發創意

3)它的故事感人且有啟發性

4)它有實用價值

5)它在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6)它在記錄人類(及國人)的傑出成就

7)它探索人類的心靈世界

8)它在提倡人間的長情與大愛

 透過自己的長期閱讀,現代人靠知識與技能

   ˙才能有好的「生活」。

   ˙才能有尊嚴的「生存」。

   ˙才能有安身立命的「生計」。

這變成了「書生」的「三生」有幸。

自己一生幸運「與書共生」,從六歲起在上海讀書到二十八歲在美國畢業出來教書,與書變成了命運共同體—認真地讀書、教書與寫書;甚至有機會再回到台灣參與出版,興高采烈地選書、評書、印書,我變成了東西方社會中快樂的讀書人。

3.         讀書,做人,做事

貫穿自己「一生」的信念,不是財富與權力,而是「讀書」與「教書」。因此我倡導:

人生的起點,不是誕生,而是與書結緣的那一刻;

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與書絕緣的那一刻。

與書結伴的一生,就是「書生」;就是終身的知識之旅。

二十一世紀初台灣社會的競爭力、生命力、凝聚力面臨了最嚴酷的挑戰。做為一個知識份子,千思百慮所能想到的還是回歸到基本面—好好讀書,好好做人,好好做事。 把讀書、做人與做事結合,使它在新冠肺炎病毒消失後,變成提升台灣社會生活品質的新風潮。

因此鼓舞大家一起堅持「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

4.         以「書」止「輸」

眾聲喧嘩中,靜靜地聽一下「書」的十項自述與自信。老友王建煊看到後,要我寫下來,掛在他主持的基金會牆上。

 (1)書是啟蒙的「種子」。

 (2)書是溫柔的「鞭子」。

 (3)書是學習的「階梯」。

 (4)書是沉默的「老師」。

 (5)書是跨越無知的「橋樑」。

 (6)書是治療愚昧的「醫生」。

 (7)書是打開封閉的「大門」。

 (8)書是逃脫貧窮的「捷徑」。

 (9)書是知識的「地圖」。

  (10 ) 書是前進的「思索」。

最大心得:離開書,你就輸。

最後留言:書是對抗病毒傳播的武器。

【啟示錄】

「以讀攻毒」因為可以在家讀書,自我隔離,遠離病毒:「以書止輸」因為可以不出去花錢的緣故。

對讀書我自己另有想法,譬如,我常開玩笑跟老婆說:

「我的錢花不完。」

「那是還不是因為你小器,捨不得花。」

「不是的,那是因為我喜歡閱讀和寫作,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是沒時間花錢,自然錢花不完。」

當然我也有出遊的時候,只要發現我的存款接近下限,立即回歸閱讀和寫作。

閱讀能益智,寫作可分享讀友,為自己增加價值,何樂而不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