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管理實務 (67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見微知著

卓越經營者要有見微知著的本事,能「於無聲處聽驚雷」,在迷濛市場氛圍中,看到未來的希望,例如李嘉誠1989年北京六四事件後,外資大批撤離中國時,預見中國必將崛起,反而大舉投資中國;能「於糞土中見黃金」,例如報載廣東郭長峰(化名)收購電子垃圾煉金,提煉出純度達99.99%的黃金。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負責職責、盡責、和當責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治國之道

唐太宗李世民被史家列為帝王典範,他具備虛懷若谷,兼聽包容,從善如流的政治家風度。他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的胸懷度己及人,成為歷史典範。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營企業像玩樂高積木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晚年接受訪問時提到,網際網路帶來的連結經濟,讓企業就像是樂高(LEGO)積木中的一個元件,需要與他人不斷組合、拆解、再組合……杜拉克認為,在「樂高世界」中沒有競爭者,只有協同和作者。經營企業要有彈性,就像玩樂高積木。沒有一個企業能自行組合出航空母艦、太空船、戰車……等,他們必須找到能與自己配合的樂高積木,也要改變自己、好與他人配合。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開復預測未來十年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鍵績效指標

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係衡量管理工作成效最重要的指標,是一項客觀且可衡量的數據化管理工具。它能協助管理者「了解目標」與「現在狀況」的差異。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領導者的三知、三求、三作

三知:“知天時”的氣候因素; “知地利”的地理環境因素;“知人事”的人際關係因素。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1955年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部,曾就職於生產高壓電流絕緣體的「松風工業」工作。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組織管理為何須以人為本  

   我們知道,讓企業組織運作的不只是組織、制度、資料,而是人。人是有思考和行為能力,是建立組織文化的主體。經營者要將組織文化基礎的價值觀/原則深植於員工心目中,追求卓越,要從此處開始。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品質管理指導原則

品質學會參考各家對品質管理信念的見解,更從美國馬康巴立治國家品質獎的核心價值觀與ISO 9001: 2015 品質管理系統的品質管理原則中,吸取精華,彙整出「品質管理十原則」,供企業經營者參考,為方便學習,茲借用ABC品質管理指導原則,重行改編如下,方便學習者仿效: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心觀察學領導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完美品質?

追求完美品質在實務應用上有困難,也沒有必要。因為人們對物的品質要求常隨人、時、地而變。以企業為例,它常受市場供需情況的影響,當供過於求時,買方不但嚴格要求品質,而且還會要求降價;反之,當求過於供時,買方不但放寬品質要求,而且還願意加價搶貨。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知人善任

領導者「因人成事」故須有知人之明,歷史上知人善任最出名的首推唐太宗,太宗在位時文有名臣魏徵,房玄齡,武有名將李靖,徐世績等人!唐太宗與臣子們有一段對話,有一次,太宗當朝問諸臣子:「朕聽說君主賢明,大臣們才敢於直言。人是很難看清自己,你們大家來說一說朕的得與失吧。」長孫無忌說﹕「陛下的武功文德,超過古今的帝王,做出的決策,發出的指令,都十分正確,有利於國家和百姓。作為臣子,忙於執行陛下的命令,實在是沒有發現陛下有何過失。」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型企業

B型企業(Benefit Corporation,公益公司)是歷經金融海嘯與食安大風暴之後,社會企業的概念逐漸抬頭,具道德良心者咸認企業必須兼顧獲利、維持社會公平以及達到社會公益等三方並重,而非只注重股東利益。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分為四種

  一個團隊裡,人分為四種:人渣,人手,人才,人物。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迪.葛洛夫如是說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定要以快打慢?

  蒙古成吉思汗帝國用騎兵征服天下,用的就是以快打慢戰術,快就是好嗎?有時也不盡然,因為有環境和對手的戰術因素牽引。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才的心態與能力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領導者的五知

「領導力是獲得追隨者的能力」但應以如下五知為基礎: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促進改變
  大家都知道「轉動念頭,促進改變」這檔事;但改變會有阻力,會遇到許多苦和難,大多數人無法承受。只有少數大成就者知道那是必經的過程,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要把吃苦當吃補」皆道出其中之理。  他們知道,只要發揮耐心和毅力,通過道道難關,就能破繭而出,化蛹成蝶。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