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飄落之前
《雪花飄落之前》是瓊瑤於2019年出版的散文作品,全書記述她與丈夫平鑫濤相識、相戀、相守五十年的情感歷程,以及晚年面對丈夫重病、插管、失智、臥床多年所做的抉擇與心路歷程。這是她首度以坦誠且哀傷的筆調揭示人生最脆弱也最堅定的一面。
此書是一部別具氛圍與情感深度的小說。書名宛如詩句,輕柔、含蓄,未言情已動心。這不僅是一個故事的起點,更是情感的醞釀期,如雪未降,卻已感寒意入骨,柔情藏心。
瓊瑤一貫擅長描繪年輕男女間純粹而深刻的愛情,情節往往曲折動人,語言亦如絲如織,纖細動人。此書承襲了她的風格,卻在細膩中添了一層冬日的清冷與宿命感。小說中的人物在命運與情感的拉扯之間,彷彿都活在那片即將飄雪的空白時光裡,靜靜地等待一場無法預測的轉變。
「雪花飄落之前」這一題名,本身就富含象徵。它暗示著轉瞬即逝的美、愛情來臨前的悸動,也象徵著人生中那些未竟的夢、未說出口的話語、未開始便已結束的故事。瓊瑤以這片刻的靜謐包裹全書的情節,讓讀者在翻閱之際,似也能感受到一種寂寞卻溫柔的氛圍。
小說的情感張力不在高潮的對白,而在沉靜的鋪陳與微妙的心理變化。她描寫角色內心世界時,常以景物襯情,冬日午後、寧靜街道、窗前落葉,都是情緒的投影。而那場尚未到來的雪,更像一層靈魂的薄紗,輕輕罩在整部作品之上,讓一切既清晰又朦朧。
書中談到:
- 戀愛與婚姻
瓊瑤與平鑫濤在他仍有家庭的情況下相識、相知、相戀。這段感情曾備受爭議,但兩人最終走入婚姻,攜手度過半世紀。書中坦率描述了這段不被祝福的愛情如何在時光中沉澱為深厚情誼。
- 晚年照護
書的核心在於描述平鑫濤因中風、失智、插管臥床後,瓊瑤如何面對愛人生命逐漸凋零的過程。她記錄了醫療決策中的痛苦與掙扎,特別是「是否要拔管?」這個倫理與情感交錯的問題。
- 與子女的分歧
她與平家子女在照護理念上有明顯分歧。瓊瑤主張「尊嚴死」,希望不讓摯愛受苦,而子女則認為應盡一切努力延續父親生命。這段親情與愛情的對立成為書中最沉痛的篇章之一。
- 生死與尊嚴
書名「雪花飄落之前」象徵生命在最後一刻前的安靜與美麗。瓊瑤強調「尊嚴老去、自在告別」的理念,藉由親身經歷,呼籲社會正視「善終」議題。
難道她的自我了斷,是一種自在告別?
- 精采段落摘錄:
(1)談愛情的忠誠與掙扎:
「我愛一個已婚的男人,是錯,是罪,是我無法否認的人生過失。但這個錯誤,我用了一輩子的愛來彌補。」
(2) 談面對死亡的勇氣
「死亡不是終點,而是愛的轉化。我不能讓你在痛苦中結束生命,那樣太殘忍。」
(3) 談與子女的衝突
「他是我的丈夫,不只是你們的父親。你們看到的是血緣,我看到的是靈魂的伴侶。」
(4) 對讀者的呼籲
「我們都會老、會病、會死。我願用我的故事,提醒你提前思考那一刻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