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鍊我】——心自在,身自在
佛法即心法。禪宗又名心宗,是以鍊心為主。首先,從散亂的妄想心,轉為集中的專注心,再精進為統一心,最高層次則是無心。
真正的修行,著重在超越身心世界,實證自在解脫。方法是以現在的一念,觀察自己的前念及後念,明確地知道自己的心念、心向活動,目的是訓練自己的心,盡可能不被環境誘惑、刺激、影響,這種工夫即是心不隨境轉。
鍊心,實際就是鍊「我」。如果我們的心,平常就保持清淨、覺察而不散漫,柔和安穩的正念磁場,自然也能協助他人的心安定下來。這就是修行者的心力。
禪七,在日本稱為「攝心」。這有兩層意思:一是收攝起來,二是連接不斷。禪修的基本作用,就是要把向外攀緣的妄想心收回來,使前念心與後念心,念念不斷地用在方法上。如果方法不能用得連貫,妄心不能向內收攝,那便永遠是個隨波逐流的無主幽魂。
禪修不能天真,須要實學、實修、實用,不要急著開悟,不可等待開悟。禪修的「安心」,也有兩層意思:一是把內在浮動的煩惱安定下來,二是無心可安。煩惱安定之時,可得輕安,可得定境;無心可安之時,可得自在,可見佛性。
放鬆身心、認定方法、不計成敗,是禪修的原則。無常、無我、無念、無住、無相、無得等等,都是禪修的觀念。牢牢記住方法、原則、觀念,不斷練習,非常簡單,也極深奧。
發願,可大可小,必將成佛是大願,必能安心是小願。坐上蒲團時,要對自己發願:「心若不安不起此座。」雖是小願,恰與成佛的大願相應。若能落實,每次發願都能信心增上,每次落座都會坐得很久很好。
※資料來源:《法鼓鐘聲》,《禪的體驗‧禪的開示》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