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認識中國大陸智慧裝備及其製造業市場
【園丁按】
裝備製造業隨科技發展證快速轉型中,〈2018年中國智慧裝備製造業市場分析〉一文中指出:中國智慧裝備製造業是國之重器,是製造業的基石,在推動《中國製造2025》實施、實現中國製造由大到強的轉變中肩負重要使命。文中提到「向智慧製造方向轉型已是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的企業像萬力輪胎一樣,主動擁抱智慧製造,並開始大量應用雲計算、大資料、機器人等相關技術。」
我們有必要藉此機會認識中國大陸智慧裝備及其製造業市場。

⋯⋯

1、智慧裝備的定義
  2012年5月7日,工業和資訊化部發佈了〈高端裝備製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高端裝備製造業作為當前重點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現階段發展的重點方向主要包括: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和智慧裝備製造。
 智慧製造裝備,即具有感知、分析、推理、決策、控制功能的製造裝備,它是先進製造技術、資訊技術和智慧技術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智慧製造裝備主要包括新型感測器、智慧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
 智慧裝備是高端裝備的核心,是製造裝備的前沿和製造業的基礎,已成為當今工業先進國家的競爭目標。作為高端裝備製造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重要體現,發展智慧裝備產業對於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提升生產效率、技術水準和產品品質,降低能源資源消耗,實現製造過程的智慧化和綠色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產業升級是智慧裝備行業發展的長期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重要動力主要來源於工業的發展,特別是製造業的快速增長。截止2016年,工業對GDP累計同比貢獻率約為32%,為各行業同期最高,可以預見未來整個工業在GDP中的比重仍將保持在30-40%。製造依舊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力量。但在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後,製造業發展仍然存在很多隱患,企業長期沿襲著粗放型的發展模式,憑藉著國家資源的硬實力,依靠低自然資源成本、低資金成本、低勞動成本、低環境成本,同時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來獲得經濟效益,“世界的加工廠”這種發展模式亟需改進。
在製造業轉型的過程中,智慧裝備的發展不可忽視,製造業升級需要智慧裝備説明一般製造業從繁重的人力勞動中解脫,降低生產成本,更多的投入到研發和服務中去,建立新的發展模式。在未來相對較長的一段時間裡,智慧裝備將圍繞產業升級得到進一步發展。
3、國家產業政策大力支持智慧裝備發展
《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以智慧製造裝備為代表的高端裝備製造業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此後國家頒佈《關於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工業轉型升級規劃》、《智慧製造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高端裝備製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智慧製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關於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和《中國製造2025》等一系列產業政策支援智慧製造裝備行業的發展。
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加快智慧製造裝備的創新發展和產業化,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組織實施了智慧製造裝備發展專項,專項重點支援智慧測控裝置、重大智慧成套裝備的研發和示範應用,以及重點領域的數位化車間的示範建設。支持專案包括焊接自動化生產線、衝壓生產線、自動化裝配生產線等項目,以及重卡的變速器、汽車車橋、汽車液壓油缸、發動機等加工裝配的生產線項目。
4、智慧裝備製造業發展現狀分析
 智慧裝備製造業是為一國工業生產體系和國民經濟各行業直接提供技術設備的戰略性產業,具有產業關聯度高、技術資金密集的特徵,是各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和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近半個世紀以來,在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自動化技術水準不斷提高的共同作用下,全球智慧裝備製造業發展迅速。
  目前,中國智慧裝備製造業發展具備以下特徵:
(1)、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作為一個正在培育和成長的新興產業,中國智慧製造裝備產業技術創新能力薄弱,新型傳感、先進控制等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在新技術與新產品的研發上,多數仍是跟隨國外先進企業的技術發展,技術上仍存一定的差距。工業發達國家在智慧裝備產業發展方面起步較早,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積累了巨大的技術優勢,國內企業在這種差距下發展,難度較大。
(2)、企業規模小,競爭力弱
 智慧製造裝備產業在我國起步晚,國內的優勢企業數量少,產業組織結構小,競爭力弱,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少數企業發展到一定實力,在國內市場已能面對國際大企業的直接競爭,但跨入國際市場競爭的企業仍較為少見,競爭力較為薄弱。
(3)、產業基礎薄弱,缺乏行業內的配套支持
 中國製造業已有多年位居全球製造業前茅,然而尚不能克服產業粗放型發展的格局,諸多核心技術仍落後于國際先進水準。智慧製造裝備產業同樣如此,產業基礎薄弱,行業內的配套企業整體實力較弱。一些優勢企業在系統整體技術與集成能力上有所突破,但一些核心部件的製造仍缺乏國內企業的配套支持,仍受制於國外企業。
近年來,中國出臺了一系列旨在促進智慧製造發展的檔和措施,為智慧製造發展和製造業轉型升級創造了寬鬆良好的政策環境。目前,這一整套成型的政策體系正在持續釋放政策紅利,大量企業開始主動擁抱智慧製造,中國製造業邁向高端化的趨勢也日益明顯。隨著後續各項針對性措施的不斷落地,中國智慧製造水準有望不斷提升,製造業強國戰略和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大目標也將得以穩步推進。
其中,工信部發佈的《智慧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研製60種以上智慧製造關鍵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準,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50%。《智慧製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等產業扶持政策陸續頒佈,推動產業加速發展。
與此同時,多地都在加快智慧製造的發展,結合地方特色,打造智慧產業集群。一些自主創新能力強、主業突出、產品市場前景好、對產業帶動作用大的智慧製造大型骨幹企業在各地崛起,不斷形成智慧製造企業集群和產業集群。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及中商產業研究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