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永續成功之管理--品質管理方式簡介
林公孚
1、前言
ISO9000品質管理系列標準問世以來,已歷經多次更新,變更的幅度一次比一次大。2009年版的ISO9004,更用「組織永續成功之管理-品質管理方式」取代原有的「品質管理系統--績效改進指導綱要」,這種連名稱都改變的做法,充分反映出內容的大幅變更,究竟新版的ISO 9004:2009在內容方面,做了哪些改變?筆者乃閱讀即將頒布的CNS「組織永續成功之管理-品質管理方式」標準,為您簡介如次。
2、認識ISO 9004「組織永續成功之管理」標準
國際標準技術委員會將ISO 9004:2009組織永續成功之管理-品質管理方式標準(Managing for the sustained success of an organization − A quality management approach)。提出”永續成功”(sustained success )的概念,用它來引導組織最高管理階層如何在一個嚴苛的,不斷變化的,及不可預測的環境下,為維持與改進組織之績效,適時對組織的改革與創新做出決策,以達到永續發展的目的。
由於組織的成功,是建立在利害相關者持續感到滿意的成果上,利害相關者是指那些包括顧客在內的業主/股東、組織內人員(內部顧客)、供應者與夥伴、及社會。少了利害相關者,組織的目標就無法達成。
2.1. 利害相關者及其需求與期望
利害相關者各有各的需求與期望,茲列表舉例如下表1:
表1 利害相關者及其需求與期望之範例
利害相關者 |
需求與期望 |
顧客 |
產品的品質、價格及交期績效 |
業主/股東 |
永續的獲利能力 透明化 |
組織內人員 |
良好工作環境 工作保障 表揚與獎勵 |
供應者與夥伴 |
互惠與連續性 |
社會 |
環境保護 道德行為 符合法令與規章要求 |
2.2.永續成功的品質管理方式
為達成永續成功,最高管理階層須結合品質管理八原則落實執行,以確保永續成功品質管理方式的實踐,並將這些原則所描述的一些概念,作為有效的品質管理系統的基礎。惟有建立如此的品質管理系統,才能確保:
資源有效地使用,
依據事實的證據作決策,及
著重於顧客滿意度以及其他適切相關的利害相關者之需求與期望。
2.3.如何取得永續成功
組織可以藉由均衡發展的方式,歷經長期一貫地滿足其利害相關者的需求與期望,以取得永續成功。
由於組織經營環境多變且呈不確定性,為實現永續成功的目標,最高管理階層須做到下列各點:
具有長期規劃的視野。
不斷監測與定期分析組織的環境。
鑑別其所有的利害相關者,評估其個別對組織的績效之潛在影響,以及決定如何以均衡方式滿足他們的需求與期望。
邀請利害相關者持續參與組織的相關活動,並將組織的活動與計畫告知他們。
與供應者、夥伴及其他利害相關者建立互惠關係。
利用廣泛多樣的方式,包括協商與調解,以平衡利害相關者經常競爭的需求與期望。
鑑別有關的短期與長期風險,並展開組織整體的策略以減輕之。
預期未來的資源需求(包含其人員所需的智能)。
建立達成組織的策略之適宜過程,確使其足可迅速回應任何變遷的情況。
定期評鑑與目前計畫與程序之符合性,並採取適宜的矯正與預防措施。
確保組織內人員有機會為其自身之利益學習,並維持組織之活力。
建立與維持用於創新與持續改進之過程。
2.4.內容綱要
ISO/ 9004可操作的條款為4到9節,其內容綱要如下:
第4節「永續成功的管理」內容包括:4.1概述4.2永續成功4.3組織之環境4.4利害相關者之需求與期望。
第5節「策略與政策」內容包括:5.1概述5.2策略與政策系統建制 5.3策略與政策展開5.4策略與政策溝通。
第6節「資源管理」內容包括:6.1 概述6.2 財務資源6.3 組織內人員6.4 供應者與夥伴6.5 基礎設施6.6 工作環境6.7 知識、資訊及技術6.8天然資源。
第7節「過程管理」內容包括:7.1 概述7.2 過程規劃與管制7.3過程責任與職權概說、監視、及分析等。
第8節「監測、量測、分析及審查」內容包括:8.1概述8.2監測8.3量測
8.4 分析8.5 監測、量測及分析資訊之檢討。
第9節「改進、創新及學習」內容包括: 9.1概述9.2改進9.3創新9.4 學習。
2.5. ISO9004:2000 vs ISO/9004:2009內容大綱比較
圖1 以過程為基礎之品質管理系統延伸模式
表2 ISO9004:2000 vs ISO/9004:2009內容大綱比較
ISO9004/CNS12684品質管理系統–績效改進指導綱要 |
ISO/9004:2009 永續性管理-品質管理方式 |
5.管理階層責任- 6.資源管理 7.產品實現 8.量測、分析及改進 |
5.策略、政策及溝通組織環境 6.資源管理 7.過程管理 9.改進、創新及學習 |
3、自我評鑑工具
自我評鑑係對照所選定標準,全面性與系統化的檢討組織之活動與結果。它可提供組織績效與管理系統成熟度的全面觀點,也可鑑別改進及/或創新的領域,並決定後續行動之優先性。
組織須善用自我評鑑來鑑別改進與創新的機會、設定優先性及制定永續成功的目標之行動計畫。自我評鑑的輸出將顯示組織的優勢與弱點、成熟度。
組織自我評鑑的結果可作為管理階層審查有價值的輸入。自我評鑑亦具有成為學習工具的潛能,它可提供組織改進的願景並促進利害相關者的參與。
這項自我評鑑工具使用五級成熟度,它可延伸包括附加的等級或其他依需要客製化。表3有關成熟度的自我評鑑要項與基準之一般模式,以表列格式提出績效基準可如何關聯至成熟度。組織須依所規定的基準檢討其績效,鑑別目前的成熟度,並決定其優勢與弱點。較高等級所示之基準可協助組織瞭解其需考量的事項,並協助其決定達到更較高成熟度所需之改進。
表3有關成熟度的自我評鑑要項與基準之一般模式
關鍵要項 |
邁向永續成功之成熟度 | ||||
等級1 |
等級2 |
等級3 |
等級4 |
等級5 | |
要項1 |
基準1 基礎等級 |
|
|
|
基準1 最佳實務運作 |
要項2 |
基準2 基礎等級 |
|
|
|
基準2 最佳實務運作 |
要項3 |
基準3 基礎等級 |
|
|
|
基準3 最佳實務運作 |
組織可能在評鑑不同的要項時,發現不同的成熟度。這種經由評鑑所發現的差距,可協助最高管理階層規劃與優先處理所需的改進及/或創新活動,以便將個別低等級的要項移動至較高等級,如圖A.2 自我評鑑結果圖解範例所示。
4、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新版的ISO 9004「組織永續成功之管理」標準,讓我們擴大了品質管理視野,包括:
* 重視不同利害相關者的需求與期望,要與供應者、夥伴及其他利害相關者建立互惠關係。
*了解組織經營環境多變且呈不確定性,要不斷監測與定期分析組織的環境。
* 為達成永續成功,最高管理階層須結合品質管理八原則落實執行。
* 建立與維持用於創新與持續改進之過程,以確保組織的永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