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建構品質知識社群(QKC)的想法與做法

 

【園丁按】

  

品質知識社群(QKC)的想法與做法>是表達我們對華人世界品質同道從事知識交流,共同成長的信念與決心。

我們利用共同願景,透過社群網路平台,進行團隊學習,來追求共同成長。我們期待認同此想法與做法者,能將您的電郵告訴本園丁,以待他日完成溝通平臺建構時,通知您。

 

緣起

QKC創建於2004年,原隸屬於品質學會品質研究發展委員會旗下,迄今已超過七個年頭。為因應快速變遷的環境需要,今年(20111216,品質知識社群(QKC)陳文魁會友報告<雲端與我們的未來>專題後,我們開始討論如何使用QKC facebook做為實現共同願景和知識分享與溝通工具。同時委託蕭亞洲與陳文魁會友開發更佳的雲端平台,作為我們溝通與學習之用。

 

自我挑戰

我們開始將「結合品質同道,實現共同願景」作為QKC需達成的任務。這項任務相當艱鉅,它具有自我挑戰的功能:挑戰我們的志氣、挑戰我們的毅力、挑戰我們的能耐、挑戰我們對願景的向心力。

為達成這項任務,我們需要一個能結合華人世界品質愛好者、品質工作者的無遠弗屆網路平臺,用它來實現「促進華人世界品質同道知識交流,共同成長」的共同願景,從彼此相互學習中,進而激發出方便華人世界使用的想法、方法及工具,來展現我們的獨特性。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肯認真做好自己,彼此相攜相扶,總有實現願景的一天。

 

網路平臺

QKC現有的Facebook,略具網路平臺功能,希望朋友們能多加利用。用它來紀錄學習心得、表達觀念與見解、或評論某種說法,假如彼此能加入Facebook成為朋友,便多增加一份溝通的功能。
 
我們希望這個平台能跨越兩岸三地,但目前Facebook似乎無法登陸,但新浪網沒有這個問題,我有新浪微博http://blog.sina.com.cn/lingf02,也可作為溝通之用,可惜受到140字的限制,但總比沒有好,希望QKC同道們也在新浪微博,多闢一個交流的空間。

無論是Facebook新浪微博,是無法承擔QKC網路平臺重任的,所以我們寄望於蕭亞洲與陳文魁會友的協助。

策略大師Prahalad 提出N=1,R=G 作為創新法則,這一創新公式也可應用在QKC上,作為我們建立共識的基礎。

N=1代表QKC團體可為完全個人差異化,任何理念、方法、工具,都可由成員門個別開發,以展現個人特色。

R=G代表品質理念、方法、工具開發所需人力資源能,可取之於全球華人,不應有地域限制。
 
希望對品質及全品質管理有高度興趣的QKC會友們,能藉此論壇,交換學習心得與經驗,為自己及他人創造價值。

 

需要QKC團隊的理由

《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其意為:如果學習中缺乏學友之間的相互切磋,就必然會導致知識狹隘,見識短淺。

我們知道,古今中外許多創意與創新,皆來自團隊,而非個人,因為團隊中個人的異質性的相互激盪,往往是產生創意之源,這個觀點,給了我們需要加入QKC團隊的理由,也讓我們歡迎不同領域的專才參加。

  我們相信「眾搴易舉,獨木難支」的道理,也相信建立人脈以成事的重要,因此希望這個QKC團隊,能夠由於我們的長期對使命與願景投入,而成為核心人脈團體(Affinity Group)。

在這網路盛行時代,誠如IDEO的執行長Tim Brown所說:「把人們聚集起來,讓他們在有成效的網絡進行協作,就能得出嶄新、比以往更大、更好的東西,這是非常強而有力的催化效應。」我們要催化這種效應。

 

QKC(知識社群)願景

 

願景:促進華人世界品質同道知識交流,共同成長。

使命:結合品質同道,實現共同願景。

目標:創造適合各界使用品質知識與工具,再造TQM

策略:建立品質同道,互通聲氣,交換自己的學習心得和解決問題經驗的平台

 

QKC的精神

1.          奉獻心

做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服膺〈禮運大同篇〉所述「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的精神,願意在不計代價的情況下,為實現共同願景貢獻心力。

2.          學習心

我們知道在資訊與知識爆炸時代,不學習或緩慢學習,都可能被時代所淘汰。因此要保持「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運用QKC作為持續學習的平台,來累積我們的經驗與知識

3.          創造心

  我們知道各種知識、見解、及工具的產生,是專家學者們,在各自的領域與時空背景下的產物,若不考慮人、事、時、地等因素欲全盤移植,未必會產生所期望的效果。我們應當運用創意,將那些先行者的知識、見解、及工具加以吸收、轉化,將它們另行改創,自成一格。

4.          平等心

  QKC團體中,作為成員一份子,彼此沒有學歷、經歷、年齡、職階、地域等之分,一律平等。

我們曾草擬一個願景,全文如下:

 

 

我們有一個願景

                                                              QKC

我們有一個願景,

希望能跨越時空,

結合兩岸三地,

或華人世界的品質同道,

交換自己的學習心得和解決問題的經驗

 

我們有一個願景,

希望能借助無遠弗屆的網路平臺,

做為品質同道溝通與學習的工具,

讓我們在這無際的網路平臺中,

相互激盪新理念、新概念、累積新體驗。

 

我們有一個願景,

希望能運用我們累積的理念、知識及經驗,

將它轉化為方便華人世界使用的想法、方法及工具,

假如我們能做到這點,

那麼我們就可以無愧地說:「我們為自己和他人添加了價值,我們都是能做到心想事成的品質人。」

 

QKC運作準則(草案)

宗旨:結合品質同道,實現共同願景。

會員:由QKC會友所組成,其基本資格要件如下:

1.      A類會員:認同QKC理念,樂於學習,能按時出席QKC研討會及網路活動,願分擔責任與義務者。

2.      B類會員:認同QKC理念,樂於學習,能參加QKC網路活動者。

3.      C類會員:認同QKC理念,出席QKC研討會及網路活動頻率每年低於 20%者。

責任與義務:出席研討會及參與網路活動,需要時,分擔任務。

            會友出參與率每年定期統計一次,並在網站公佈。

集會:1.現場:每月至少集會一次為原則,得視情況需要而增加。

2.網路:隨時上網,每週至少一次。     

召集人:本聯誼會設召集人一人,由會員選舉產生,連選得連任。

召集人職責:

1.          QKC運作準則行事。

2.          建構及維持QKC網路平台。

3.          落實宗旨與目標之達成。

4.          決定聯誼會聚會時間、及次數。

執行秘書:召集人得指派執行秘書一人,協助主持人執行任務。

聯誼活動:聯誼會例會以聚餐/為主,可於春節前後為之。

其他注意事項:

1.          儘可能使用電子郵件或傳真聯絡。

2.          快速回應任何通知。

 

*有意加入成為會員者,請填寫「QKC會員資料表」

QKC會員資料表

姓名

工作單位

職稱

電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