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及其小說《蛙》
認識莫言
莫言(1955年2月17日-)本名管謨業,山東省高密市人。童年時在家鄉小學讀書,5年級時因文化大革命輟學,在農村勞動長達10年,主要從事農業,種高粱、種棉花、放牛、割草。
1976年,莫言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班長、保密員、圖書管理員、教員、幹事等職。1986年,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畢業,1991年,獲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文藝學碩士。
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山東大學/汕頭大學兼任教授,青島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1985年起,莫言受到魔幻現實主義影響,創作出了一批帶有先鋒色彩的獨特作品,以大膽新奇的寫作風格著稱。2011年8月,莫言創作的長篇小說《蛙》獲得第8屆茅盾文學獎。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為其「以幻覺現實主義融合了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籍作家。
書的構成
《蛙》書由四封信一個劇本構成,屬於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書中姑姑萬心的原型是莫言的小姑管貽蘭,生於1937年,1956年開始在高密縣大欄鄉醫院做醫生,1996年退休,其生活和書中姑姑的生活經歷大致一樣。
莫言小說書籍構成是劇作家蝌蚪(莫言)寫給日本作家杉谷義人的四封長信和一部話劇。講述了「我的姑姑」(管貽蘭)一位平凡的鄉村婦產科醫生六十年來為人接生的故事,描繪了一幅共產統治下中國的一部驚濤駭浪的生育史。
此書具有濃厚的鄉土味,他是非常高明的說書人,文字張力十足,又有魅力,讀他的書,會不知不覺中,被他帶著走。
莫言自謂:「《蛙》是裹在皮袍裡的小我。《蛙》的這部小說也是我自己對人生幾十年的回顧,在很多冠冕堂皇的藉口之下掩藏著很多個人的私念和私心。《蛙》有一個重要的意義,這個重要意義是面對自我,是面對自己的內心進行挖掘,是一種自我批評的精神。」
書摘
尊敬的杉谷叉人先生: 一別近月,但與您在我的故鄉朝夕相處的情景,歷歷如在眼前。您不顧年邁體弱,跨海越國,到這落後、偏遠的地方來與我和我故鄉的文學愛好者暢談文學,讓我的深受感動。大年初二上午,…
我陪同您去拜訪了我的當了五十多年婦科醫生的姑姑。雖然因為她的語速太快和鄉音濃重,使您沒有完全聽明白她說的話,但相信她一定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您在初二上午的演講中多次以我姑姑力為例,來闡發您的文學觀念。您說您的腦海裡已經有了一個騎著自行車,在結了冰的大河上疾馳的女醫生形象,一個背著葯箱、撐著雨傘、挽著褲腳、與成群結隊的青蛙搏鬥著前進的女醫生的形象,一隻手托嬰兒、滿袖血污、朗聲大笑的的女醫生形象,一個口叼香煙、愁容滿面、衣衫不整的女醫生形象......您說這些形象時而合為一體,時而又各自分開,仿佛是一個人的一組雕像。您鼓勵我們縣的文學愛好者們,有能以姑姑為素材,寫出感人的作品:小說、詩歌、戲劇。
先生,創作的熱情被您鼓動起來了,很多人躍躍欲試。縣文化館一位文友,已經動筆寫作一部鄉村婦科醫生題材的小說。我不願與他撞車,盡管我對姑姑的事蹟瞭解得遠比他多,但我還是把小說讓給他寫。先生,我想等寫一部以姑姑的一生為素材的話劇。…
在青島機場,送您上飛機之前,您對我說,希望我用寫信的方式,把姑姑的故事告訴您。姑姑的一生,雖然還沒結束,但已經可以用“波瀾壯闊”、“跌宕起伏, ,等大詞兒來形容了。她的故事太多,我不知道這封信要寫多長,那就清您原諒,請您允許,我信筆塗鴉,寫到哪裡算哪裡,能寫多常就多長吧。…
您的學生:蝌蚪
二○○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北京
姑姑生於公歷1937年6月13日,農曆五月初五,乳名端用,學名萬心。她的名字是大爺爺所起,既尊重了本地習俗,又顯得寓意深遠。大爺爺犧牲之後,老奶奶在平度城裡因病去世。膠東軍區通過內線大力營救,將大奶奶和姑姑救出牢籠。大奶奶和姑姑被接到解放區,姑姑在那裡念抗日小學,大奶奶在被服廠納鞋底子。解放後,像姑姑這樣的烈士後代,有許多機會可以遠走高飛,但大奶奶熱土難離,姑姑捨不得離開大奶奶。縣裡領導問姑姑想幹什麼,姑姑說要繼承父業,於是就進了專區衛生學校。姑姑從衛生學校畢業時才十六歲,在鎮衛生所行醫。縣衛生局開辦新法接生培訓班,派姑姑去學習。姑姑從此便與這項神聖的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從1953年四月初四接下第一個小孩子,到去年春節,姑姑說她一共接生了一萬小孩子,與別人合作的,兩個算一個。…姑姑帶過七個徒弟,其中一個外號“小獅子”的(莫言續弦),頭髮蓬鬆,塌鼻方口,臉上有粉刺,是姑姑的崇拜者,姑姑讓她去殺人,她立馬就會持刀前往,根本不分青紅皂白。
姑姑得到艾蓮即將生產的消息,騎看那時還很罕見的自行車,背著藥箱子,飛一般竄回來。從鄉衛生所到我們村十裡路,姑姑只用了十分鐘。當時村支書袁臉的老婆正在膠河邊洗衣裳,她親眼看到姑姑從那座狹窄的小石橋上飛馳而過。一條正在小橋上玩耍的狗驚慌失措,一頭栽到河裡。…
姑姑看到了炕上的情景就感到怒不可遏,用她自己的話說叫做“火冒三丈”。她扔下葯箱,一個箭步沖上去,左手抓住那老婆子的左臂,右手抓住老婆子的右肩,用力往右後方一別,就把老婆子甩在了炕下。老婆子頭碰在尿罐上,尿流滿地,屋子裡彌漫著臊氣。老婆子頭破了,流出了暗黑的血。其實她的傷也沒有多重,但她尖聲嚎叫,十分誇張。一般人聽到達樣的哭聲就會嚇暈,但姑姑不怕,姑姑是見過大世面的人。
姑姑站在炕前,戴上橡膠手套,嚴肅地對艾蓮說:你不要哭,也不要嚎,因為哭嚎無濟於事。你如果想活,就聽我的命令,我讓你怎麼看,你就怎麼看。艾蓮被姑姑震住了,她當然知道姑姑的光榮出身和傳奇經歷。姑姑說:妳是高齡產婦,胎位不正。人家的孩子,都是先出頭,你這孩子, 先伸出一隻手,腦袋窩在裡頭。…
姑姑雖是初次接生,但她頭腦冷靜。遇事不慌,五分的技藝,能發揮出十分的水準。姑姑是天才的婦產科醫生,她幹這行兒腦子裡有靈感,手上有感覺。見過她接生的女人或被她接生過的女人,都佩服得五體投地。
先生,大喜!
我的兒子,昨天淩晨誕生。因為我妻子小獅子是超高齡初產婦,所以,連中美合資家室婦嬰醫院那些據說是留學英美歸來的博士們也不敢承接。我們自然想到了姑姑。薑還是老的辣。我妻子唯一信任的也就是我姑姑。她跟我姑姑接生過數不清的嬰兒,自然見過我姑姑遇到危急情況時的大將風度。小獅子是在袁腮和小表弟的牛蛙養殖中心加夜班吋開始發作的,按說到了這種吋候,早就應該讓她在家休息,但她脾氣固執,不聽人勸。她挺看大肚子招搖過市,引起不少議論和羨慕。認識她的人大老遠跟她打招呼:嫂子,都這樣了,還不在家歇著?蝌蚪大哥真夠狠的。她說,這有什麼? 生孩子是瓜熟蒂落的事,多少農村婦女,在棉花地裡,在河邊的小樹叢中,都能把孩子順利產下,越嬌貴,反而越出毛病。她的理論,跟許多老中醫的理是一致的。…
我聞訊趕到牛蛙養殖中心時,袁腮已經派小表弟去把姑姑接來。姑姑穿著白大褂,戴著大口罩,亂蓬蓬的頭髮塞進白帽子裡,日光熱烈而興奮'讓我想起那些伏櫪的老驥。姑姑在一個白衣小姐的引領下進入隱秘的產房,我坐在袁腮的辦公室裡暍茶。…我猛然驚醒,感到渾身發冷。小表弟和小獅子推門進來。小獅子懷抱一卞繈褓,繈褓中傳出嬰兒暗啞的哭聲。小表弟壓低字聲音說:熱烈祝賀表哥,你的兒子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