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何謂

 

依《國語辭典》道有多重意義,諸如:路途、途徑;方法、道理;真理;思想、學說等。

 

儒家

儒家"尚書"中的:"天道何親, 唯德是親"(天道和什麼人親?只和有德的人親。)有天道只和有德的人親的觀念。

孔子認為君子的修為應以「道」為準,孔子之道是忠恕。忠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恕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忠、恕都是仁之方,亦即行仁的方法,它們都依存於仁。孔子認為忠恕之道是一以貫之,可以終身行之。孔子也指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孟子·公孙丑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道家

老子是如何描述道呢?在《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爲物,惟恍惟惚。」,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 (這個道是萬物都通用的奧妙真理)

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關鍵在後句其意是:人學習「地」的厚實涵藏,進而學習「天」的高明寬廣,進而學習「道」 的本源創生,最後則是效法天然界的「自生自成」。

   由此可見道家所說的道,不同於一般,它的特質是「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下母」(獨立自在,永不改變。普天運行,永不疲倦。稱得上是天地萬物皆從它出。)

 

兵家

孫子兵法認為成功的要素是 "道、天、地、將、法",首先是"",然後一分為二是"天、地";再把它合起來是"",再產生"法。"

用兵者要重道。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可與之死,可與之生,民弗詭也。” 所謂道,就是使民眾與政府或領導人一心,願意與之同生共死,不避艱險

 

草莽人物

《水滸傳》梁山泊好漢打替天行道 傳授三卷天書時對宋江說:“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 道為主……”。這裡的道,應是忠義之道,誠如晁蓋攻打祝家莊時說道:「俺梁山泊好漢,以忠義為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