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無人碼頭及智軌列車
【園丁按】
台灣英全執政團隊準備提出預算近9000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迄今爭議不斷,被批為”誤用凱因斯學派的盲思,違反經濟配置效率及缺乏產業配套思維”。 且看對岸的智能製造、無人碼頭及智軌列車已經上路,我們應知所慚愧!
智能製造
2016 年底,中國《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 年)》發布,提出了加快智能製造裝備發展、推動重點領域智能轉型等10個重點前進方向,而隨著 2017 年2 月《中國製造2025》「1+X」規劃體系全部發布,智能製造全面轉入實施階段。
全球工業大國都將智能製造視為發展方向。其中,美國工業網際網路本質上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德國「工業4.0」則是以工業化帶動信息化。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儘管二者之間的差異較大,但是有一個統一的核心,就是CPS系統(中文翻譯為信息物理系統)。
據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工業4.0研究所所長王喜文介紹,以CPS為代表的智能工廠實際上代表了大規模定製化、製造業服務化、智能化的大趨勢。在智能生產模式之下,其好處也是非常明顯:能滿足個性化定製的需求、縮短工業生產周期、降低製造生產的成本、減少能耗等,這些特徵決定了工業強國在智能製造領域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力。
以海爾的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 COSMOPlat為例,目前該平台已成功申請自主智慧財產權 89項,成為行業內首個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版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據了解, COSMOPlat上聚集了上億的用戶資源,同時聚合了 300萬 +的生態資源,形成了用戶與資源、用戶與企業、企業與資源的3個「雙邊市場」,可以給全球企業提供工業升級的服務方案及切實可行的落地方案。
在漢諾瓦工業博覽會上,海爾搭建起一條真實的冰箱生產線,受到了國外同行們的關注。通過這一平台,用戶可以全流程參與產品設計研發、生產製造、物流配送、疊代升級等環節,能自主定義自己所需要的產品,幫助更多的企業更快、更準確的向大規模定製轉型。
與海爾COSMOPlat對應的,是西門子的Mindsphere平台以及GE的 Predix平台。前者代表了德國工業 4.0的核心思想,而後者是美國先進位造業的基本理念。從這三家企業的平台能力上來看,其實中美德三家之間差距並不大,甚至與德國、美國對比起來,中國企業在某些方面還有一定的優勢。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tech/8m4z8ae.html
青島無人碼頭
集裝箱(貨櫃)卡車沒有車頭卻可以自動行駛,(堆高機)在無人駕駛狀態下自動堆放貨櫃,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青島港最近啟用的全自動貨櫃碼頭作業現場,整個現場「空無一人」,我們擴建中的高雄碼頭,用的是何種設計思維,令人好奇。
青島港集團總裁成新農表示,青島港歷時三年多研發這一全自動化貨櫃碼頭,作業效率較傳統碼頭提升30%,操作人員減少85%。
當天,載箱量1萬3386TEU(20呎標準櫃)的外貿貨櫃船「中遠法國」,在青島港全自動化貨櫃碼頭106泊位靠泊作業。與傳統碼頭不同的是,整個作業現場空無一人,生產作業在青島港自主開發的智慧控制系統的指揮下,井井有條。
青島新前灣貨櫃碼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連鋼表示,在全自動化碼頭作業中,後方生產控制中心9個遠距操控員,承擔了傳統碼頭前沿60多個人的工作,減少人工約85%,提升作業效率約30%,碼頭設計作業效率可達每小時40自然箱。
智軌列車
智軌列車在湖南株州亮相,採用全球首創「虛擬軌道跟隨控制」技術,其車載傳感器會會識別路面的虛擬軌道線路將運行資訊傳送至列車「大腦(中央控制單元)」,根據大腦指令,保証列車牽引、剎車、轉向等動作的同時,還能精準控制列車行駛在既定「虛擬軌道」上。青島無人碼頭
智軌列車長達卅公尺,是馬路上的巨無霸,卻是靈活的胖子。中國網報導,奧秘就在列車採用多軸轉向系統等設計,整台列車轉彎半徑與普通公車相當,又比普通公車輛的通道寬度更小,解決了超長車身帶來的轉彎難題。同時,智軌列車採用類似高鐵的雙車頭設計,省卻了掉頭的麻煩。
智軌最高時速為七十公里,但因為不依賴鋼軌行駛,一條運行線的建設週期僅需一年,同時具有零排放、無汙染的特性,並支援多種供電方式。
【啟示錄】
朝野在立法院爭預算大餅相持不下時,何妨靜下心來檢視「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本質是否真前瞻,真能和對岸兄弟及工業大國並列而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