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國的人本思想
管理的以人為本或人本思想,是中華文化的傳統思想,強調個體人格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孔子反對將人動物化,反對殘害生靈,詛咒始作俑者應該斷子絕孫,而且反對強加意志于人,指出「匹夫不可奪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直截了當地要求執政者「不做自己所不該做的事,不要自己所不該要的物,做人的道理,就是這樣罷了。」孔子曾經說:「如果主張不能行之于世,寧可流亡海外,也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既然是「民為貴」用現代語言表達就是「尊重個人」,尊重人的物質欲望,反對魚肉百姓。因為“食色,性也”,抑制人的物質欲望是不人道的。因此,孔子主張“足食”,孟子主張“薄稅斂”,“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尚書•泰誓》:「唯天地萬物之母,唯人萬物之靈。」可以得知一二。
季氏富甲天下,冉求當上季氏的總管後把田租提高了一倍,孔子聞訊後立即與他斷絕師生關系,鼓勵學生鳴鼓擊之。
尊重人的利益要求。“富與貴,人之所欲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好富惡貧是人的共同心理。孔子不反對人們“求利”,“得利”,他主張“義以為上”,不能見利忘義。他公開表示,「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只要能致富,就是去幹給人提馬鞭的差事,我也會做。有一次,子貢問孔子:「(如果)這裡有一塊美玉,藏在匣子裡,還是找一個能出好價的商人把它賣掉好?」孔子毫不猶豫地回答:「賣吧,賣吧,我就是等待商人的人啊!」
人本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反對強加意志於人:而有"匹夫不可奪志"之說 。
(2)強調視人如己:故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說。
(3)唯人為貴:《論語》記載,馬棚失火,孔子問傷人了嗎?不問馬是否受傷,這件事說明瞭在孔子眼中,人比馬重要的基本價值。
(4)和為貴:認為"家和萬事興",不作興"衝突管理"。
(5)愛面子:部屬犯重大過失理當開革,多半讓他自行請辭,以保住顏面。
(6)講人情:係指看重對自己家人或有恩於己的朋友、長官、部屬的情感。
(7)重孝慈:孔子說「我們鄉里的正直人,剛好跟他不一樣,父親替兒子隱過,兒子替父親隱過,直道便在其中了」。
(8)從自己做起:《大學.禮記》「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申言之,以人為本的管理,行事的「尊重個人」原則,看重的是人情義理。所所謂義理係指合於道理或天理。義理與人情經常處於對立的狀況,有人情而無義理,待人全憑一己好惡,謂之「濫情」。有義理而無人情謂之「冷血」,人情兼有義理,發乎誠心而有節度,謂之「溫情」。
  台灣的社會亂象,源自民進黨為一黨之私,企圖自外於中華文化,拋棄禮義廉恥為主的公民教育,衍生出攻擊異己的黑韓產業鏈,真是台灣的悲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