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人之道
識人,指識別人才,就是要能眾人中精準辨識誰是人才。人才識別須以科學的人才觀念作為指導,輔以歷史之鑑與自身經驗,鑑別別符合企業需求的真正的人才。
對人才的識別,可能因為各人的觀點不同,看法也會有很大差異。但一個人的素質,包括能力、品德等,都是客觀存在的,只要從多方面去觀察,只要是存心公正,注意傾聽群眾的意見,是“可用”或“不可用”是不難分辨的。
組織領導者,是資源掌握與分配者,尤其是人力資源。如何將人力放在適當的位置,這是領導者無可旁貸的職責,因此,領導者必須具備識人、招人、用人、留人、退人的本領。因為組織的盛衰榮枯、成敗存亡,繫之於領導者所任用的人才是否稱職,如何培訓、任用,以及辭退不適用者,都是一門學問。
從制度面看
[美]拉姆•査蘭[加]鮑達民[美]鄧尼斯•凱利著 楊費梅譯的《識人 用人—像管理資金一樣管理人》
作者指出:要想把自己的企業打造成為人才為先的組織,CEO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轉換思路:必須像重視資金那樣重視人才;用認真嚴謹的態度,來管理組織人才工作;必須區分兩類不同的人力資源工作,把人力資源從傳統的、重複性的、低價值的行政性人力資源工作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把更多的時間精力、聰明才智聚焦在更能為組織創造價值的重點工作上。
設訂人力資源工作,首先需要區分兩類不同的人力資源類別:一是行政性、重複性相對比較高的工作,如工資福利、薪酬激勵、規定政策、員工幫助等,稱之為“行政性人力資源工作”;另一是戰略性、創造性要求相對比較高的工作,如人才戰略、組織診斷、學習發展、團隊建設、關鍵人才招聘、績效管理及激勵政策等,稱之為“戰略性人力資源工作”。
對於行政性人力資源工作,CEO和CHRO需要精誠協作,共同做出一些艱難的決定。比如,哪些行政性的人力資源工作可以實現自動化,可以外包,可以轉移到人力資本更低的國家或地區。有些人力資源管理軟體也可以帶來巨大的改變,將很多需要人工的、重複性的行政工作交給系統自動處理。
人力資源部在人才識別過程中的職責,主要包括:設計申請表格、組織面試、實施心理測驗、取證等工作,到他原來所在的公司去取證,或到他住處向他的鄰居取證,或曾經工作過的單位取證,都有企業採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