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力時代的人力資源管理重構“人”、“貨”、“場”
《優質職場》2021/09/03〈新人力時代的人力資源管理邏輯迭代,重構“人”、“貨”、“場”〉全文如下:
隨著工業化經濟時代的落幕,數字化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治理從原來以“財物資本”為核心,轉向了以“人力資本”為核心,企業也從追逐效益轉而更關注敏捷與創新
這一重大轉變,驅動了原先服務於工業化經濟的傳統人力資源體系,因數字化經濟時代快速轉型而邁入“新人力”時代。
2020 年,在αi優質職場“新人力”研討會上,也出現了“新人力”的定義:「有別於傳統人力資源,為滿足現代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需求而創建的一套新的人力資源體系,它包含依托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最新技術,搭建的新時代人力資源數據基礎架構、人力資源社會共享機制、人力資源前沿探索與應用實踐、以實現人力從成本到資本的深度變革,匹配個人、組織、社會的未來發展。」
通過此定義就可以看出,基於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進入“新人力”時代是一種必然,因為人力資源的底層邏輯發生了變化:
(1)底層邏輯根本變化之一:強個體的崛起。近幾年,我們在各種人力資源的論壇、刊物上經常聽到、看到員工體驗—詞。它顯示,以員工為核心的管理模式正在形成。從“給TA一個角色”到“給TA一個平台”﹔從“固化的組織角色”到“打開組織邊界、打掉部門牆”﹔從傳統“金字塔的科層制”,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去中心化的小團隊”組織形態,都表達出“個體崛起”這個事實,而“組織重啟”、“管理轉型”,則勢在必行,也成為了新商業時代的重要標誌。
(2)底層邏輯根本變化之二:員工與企業關系的重新定位。這包括了三個方面:第一,是員工價值的全新定位,在企業價值上,員工成為偉大的公司的一份子,且因參與創造了偉大的產品,而兼具產品價值,而在個人價值上,工作對於TA的人生意義也被提上了最高級別﹔
第二,是契約的新定義,“契約”不再單純的是雇佣關系,而是從經濟契約--錢,向社會契約--我的社會價值、心理契約--我與企業共存的一系列高層次轉變﹔
第三,是分享的理念和制度,從“發放”薪資,到分享利潤、分享權力、分享願景。
基於這樣的底層邏輯變化,今天人力資源管理也不應再停留於傳統的 6 大模塊,即人力資源規劃、招聘與配置、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勞動關系管理,而是轉向新人力的人力資源管理,聚焦“人”、“貨”、“場”三大方面,於予重構。
A. “人”:即人才的經營與管理。從組織設計到人才結構優化,內、外人才獲取策略與發展路徑,然后才是人力資源規劃、人才招聘與選拔,以及引領企業與人才協同發展的培訓發展體系構建。這裡的核心是用經營思維做人才管理。
B. “貨”:即企業價值鏈管理。建立從價值創造到價值評估,並最終價值分配的管理體系,完善戰略績效管理與激勵機制設計。
C. “場”:即企業文化與組織氛圍建設,以及領導力發展。
新人力的人力資源管理有一個核心要點就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需要從運營支持,轉型升級為戰略合作伙伴,從文化、人才、價值鏈管理等全方位切入,確保組織有能力支撐業務戰略的落實。
核心模塊變了,在執行運作的步聚上,也是會有些變化。從傳統邁進“新人力”,我們可以圍繞“道”、“術”、“器”這三個關鍵步驟來進行。
A.“道”:要在思想認知層面有根本性的轉變,就是要認知到企業與員工不再只是“雇主與被雇佣”,而是“共創、共生”。
B.“術”:是指全面構建優質職場的方法論,從而逐步建設職場品牌。
C.“器”:一方面是需要新思維的人力資源管理者來共建“新人力”,HR作為戰略伙伴,不僅僅是HR解決方案的集成者、HR流程的運作者,更是核心價值文化傳承的驅動者、變革的推動者、以及多元關系的管理者﹔而另一方面,借助數字化時代的信息技術可以讓新人力的實現事半功倍,可以說跨入“新人力”是人力資源數字化轉型成功的標誌。
總體來說,新人力時代的人力資源管理更迭,不僅在於人力資源管理者的自我迭代、華麗轉身,更要強調“一把手工程”。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成功,是戰略落地的必要條件,也因此,CEO 和 CHRO 重中之重則在於:
A. 關鍵人才的獲取。
B. 優質職場的構建。
※TA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的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