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認識品質三作法

1.       預防的品質

 古人言「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將這觀念用在品質預防,再好不過,誠如品質大師克勞斯比所說:

1)品質的目的不是容納錯誤的東西,而是要消除錯誤、防止錯誤。

2)談到品質,一家公司能教導管理階層人員預防,並使之成為高層人員日常談論對象,則這家公司終將打造出品質。

3)美國管理階層在預防方面努力不足,他們會奮力克服一些問題直至精疲力竭,卻認為預防是婦人之見。

4)「美國人政策是為了要賣九百件,而生產一千兩百件。「日本人」則精通於生產一千兩百件,賣出一千兩百件。

5)如果一件事值得作,儘管有暫時的狀況或挫折,它仍會持續作下去。保持底線吸引力的最佳方式是學習防止損失與浪費。

6)你的最佳思維是:「採取預防措施以達成零缺點工作之目的」。如是可翻轉一家公司通常的運作方式。

1.         品質改進

《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夠一天新,就應保持天天新,新了還要更新。這是一種持續改進的概念將這概念用在品質改進時,可藉品質大師克勞斯比所說:

1)品質改進過程之成功,不是依賴任何品質專家具有「福音傳道」功力。它依賴認真且以有條不紊方式執行教育與實踐。

2)品質改進過程是逐步進展的,不會一下子由糟糕變成神奇。

3)引進品質改進是不會失敗的。引進者不會變得更糟,也不至於得不到改進的。

4)如果人們認為改進會威脅其威權或生活風格,他們自然不會對改進感到興趣。

5)人們從事品質任務必須由於自己想做,而非出於老闆強迫。

6)品質改進的主要理由不是消除成本,而是要滿足顧客,且使公司體質更好。

7)人們應當花時間改進品質過程,而非玩花招,滿足一時之快。

8)不要讓品質改進過程去適應(組織)文化;要改變文化使之與最佳者相符。從過去經驗中學習,但不要受限於過去經驗。

9)傾聽每個人的聲音,找出你的顧客並詢問他們,不要墨守成規,考慮周詳才做,可別睡著了,可能有人會在花園中挖掘你的寶藏。 

10)降低成本是品質改進的副產品,但是除非人們在改進途中活得更自在,否則他們不會努力降低成本。

11)品質改進的真正成長因素是減少錯誤,諸如在製程中的改進,以及因為需要做好幾次才能完成的事,現在一次就能完成的員工工作量增加。

12)品質改進的無效方面受到過度的強調。許多人仍舊認為是技術問題,而不是人的問題。

13)永遠要假定人們對品質改進過程深感興趣,他們會以行動來實現你的信心。

2.         零缺點品質

經營者要建立零缺點的組織文化和工作環境,因它是對事物作周密思索與運作的結果。經營唯有從建立零缺點的組織文化和工作環境,運用完善品質制度,:讓自己的產品與服務令顧客滿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