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女子黃柳霜即將登上2022年25美分硬幣
1. 美國女性鑄幣計畫
美國鑄幣局公佈了五位美國女性先驅的完整名單,從Maya Angelon到黃柳霜,這些女中豪傑,今年起將出現在美國25美分硬幣上,她們將成為“美國女性鑄幣計畫”的首輪展現面孔。黃柳霜Anna May Wong是目前入選該計畫的唯一一位華裔,同時也是首位被刻上美國硬幣的華人女性。
“美國女性鑄幣系列”是從2022年至2025年發行的一套25美分的硬幣系列,以紀念美國憲法第十九修正案生效一百周年。該系列硬幣的正面為美國國父兼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的頭像,硬幣背面將紀念一名傑出美國女性。被表彰的女性需在選舉權、民權、廢奴、政府、人文、科學、太空、藝術等領域中對美國作出卓越貢獻,並來自不同的種族和地域背景。黃柳霜是華裔中的唯一。
2. 認識黃柳霜
黃柳霜(Anna May Wong,1905年1月3日-1961年2月2日),出生於洛杉磯唐人街附近的第三代美籍華人,祖籍廣東臺山。她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在1855年已經來到加州淘金,她的父母都是在美國土生土長的華人,她父親黃善興(Wong Sam Sing)和母親李恭桃在唐人街附近經營一家洗衣店。黃柳霜在家中八個孩子中排行老二。
她是第一位美籍華人好萊塢影星,同時也是第一個獲得國際聲譽的亞裔美籍女演員。她的職業生涯漫長且豐富,演藝事業跨越了默片、有聲片、電視劇、舞臺劇以及廣播劇女演員以及電視主持人、歌手、作家等,活躍於1919--1961年代。
她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佔有一席位置,是李小龍、成龍、陸錫麟、劉玉玲以外的五位華人之一。
3. 演藝生涯
1919年僅14歲的黃柳霜就在美國好萊塢電影《紅燈籠》一片裡登上銀幕。她在1921年的《人生》中首次出現於演員表字幕。1922年,她憑著首部以特藝七彩技術拍攝的《海逝》一炮而紅。1924年她在美國大明星范朋克主演的《巴格達竊賊》中扮演蒙古女孩而出名,該影片在中國上映後,她的名字遂為國人所知。
1929年黃柳霜離開好萊塢,在德國與英國合拍的《歌曲》片中飾演主角,由於能歌善舞,加上精湛的演技,遂在歐洲走紅。隨後她漫遊歐陸數載,又頻繁來往於好萊塢與歐洲,同年的《唐人街繁華夢》,憑藉在該劇中的演出,獲邀出席英國王室宴會。
1931年拍攝了與瑪琳娜·黛德麗大演對手戲的《上海快車》、《應卡迪利大街》、《愛情的火焰》、《中華兒女》、《愛比刀更利》和《人海浪蝶》等片。
1932年她返好萊塢加入派拉蒙公司主演了《龍女》一片,在國內聲譽大振。
1936年,她到中國旅遊並且到她的故鄉探望父親,學習中國語言及中國文化,更跟隨梅蘭芳學習京劇。
1937年演正面華人形象的《上海女兒》登上《時代》雜誌封面。以及1942年《重慶英烈》分別演活一個真正有智有謀的女英雄及充滿愛國氣節的女子。1942年《重慶英烈》、《艷驚歐洲》和《人海浪蝶》等片,亦受到票房肯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她淡出影視圈,變賣自己珠寶家當,專注於支援中國的抗戰,戰後則恢復演藝事業。
1951年,她開始擔綱美國的電視連續劇《柳霜女士的藝廊》。當她計劃參與《花鼓歌》的演出卻不幸於1961年逝世,享年56歲。
4. 崎嶇顛箥一生與評價
黃柳霜背負爭議,行走於東西方的無間道上,她出演過全世界最早的一部雙色膠片電影,但是在100年前那個保守時代,父母曾反對說,每拍一部電影,就會掉一次魂兒,她突破政治、種族和性別的藩籬,在排華風潮及國人質疑聲中成為引人矚目的國際明星,在群星閃耀的影史黃金時代留下一道別致的東方魅影。
在她離世後的數十年裡,黃柳霜留給世人的記憶主要是西方人眼中典型而被扭曲的東方形象「龍女」或是她經常飾演的「蝴蝶夫人」式角色。直到黃柳霜誕辰一百周年之際,在三部主流文學作品及她的電影回顧展中,她的生平和演藝事業得到重新評價。人們對黃柳霜生平故事的興趣仍在持續,又一部關於她的傳記於2009年出版。
當時在電影才發明瞭十幾年時,黃柳霜卻敢衝破桎梏投身好萊塢,大膽前衛。她也是無聲電影時代好萊塢第一位,也是惟一一位華裔女星。有關她生平的兩部紀錄片和英文傳記也相繼問世。她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果敢和堅強的品質,成為開天闢地的好萊塢華裔女星。
在西方公眾眼中,黃柳霜是一位跨時代的傳奇華裔女性,她從默片時代崛起,經歷了好萊塢電影的黃金時代,是許多人心目中“20世紀最重要的美籍華裔影星”,完美地展現了“中國女性之美”。
由於黃柳霜係首位闖蕩好萊塢並且在好萊塢星光大道留名的華裔女演員,她還與朵樂絲·德里奧、桃樂西·丹德里奇、梅·韋斯特及瑪麗蓮·夢露成為“好萊塢銀鑄四淑女眺望台”的雕像人物。
美國歷史學教授格理漢·何傑說:“如今,再找不到一位華裔女星的成就,足可與黃柳霜媲美。”
【園丁按】
黃柳霜盡一生的努力,投入電影事業,歷盡艱辛,卓然有成,如今更受到美國政府的肯定,將她納入“美國女性鑄幣計畫”,讓我們看到日趨衰落的美國,在種族認同上,亦有其光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