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遭遇人才“外流”
2022-09-23作者綜合報導:「美國遭遇人才“外流”, 更多華裔科學家返回中國」:據EDN電子技術設計引援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收集的資料,2021年,有1400多名在美國接受培訓的中國科學家放棄了在美國學術單位或企業的工作,轉而回到中國。這個人數比前一年增加了22%。
據EDN電子技術設計引援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收集的資料,2021年,有1400多名在美國接受培訓的中國科學家放棄了在美國學術單位或企業的工作,轉而回到中國。這個人數比前一年增加了2%。這表明,美國對這個推動創新的群體的吸引力正在減弱。2021年已有1400多名中國科學家回國。
在過去20年裡,中國更加富裕和強大,並獲得了作為科學研究中心的地位,越來越多在美國接受培訓的中國科學家決定回國。這與中國一直通過人才專案招募頂級研究人員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此外,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稱,這些學者表示,中美兩國日益敵對的政治關係和種族環境是導致他們離開的原因之一。而這種人才外流趨勢,促使拜登政府與華裔學者合作,以解決他們的擔憂。
儘管多年前,更多人願意留在美國。但從2020年開始,離開美國的人數急劇上升。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加上特朗普時代司法部針對來自中國的學者的指控增加,不少科學家對美國失去信心。
2018年11月,特朗普政府啟動了所謂的“中國行動計畫”,旨在調查外國機構對美國經濟、技術、商業秘密的竊取。三年多來,兩屆美國政府的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針對“受中國政府支持的科研人員”展開調查,審查其在學術活動中是否給美國帶來安全與技術威脅。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底,在美國司法部“中國行動計畫”專題網站上列示了77起案件,150多人被起訴。其中逾九成為華人華裔。
據《光明日報》今年6月報導,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多夫·雷在國會作證時曾表示,該計畫執行期間,涉及中國的案件多達2000起,平均每10小時就啟動一個涉及中國的反間諜案件。
大量華人華裔科學家、大學教授、企業高管等技術人才被當作犯罪嫌疑人調查,工作、生活和名譽均受到了嚴重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應屆畢業生也有部分選擇離開美國的。
據哈佛大學校報The Harvard Crimson公佈的對2021屆本科畢業生的問卷調查資料顯示,2021屆直接工作的畢業生仍集中在三大領域:金融(21%)、諮詢(19%)、技術(17%)。疫情影響下,表示將從事學術或研究工作的應屆畢業生比例略有上升,從2020屆的7%上升到2021屆的10%。
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畢業生計畫在畢業後居住在美國以外的地方,在這些學生中,超過75%將移居歐洲。
【啟示錄】
華裔科學家和工程師放棄了美國頂級大學的終身職位,紛紛回到中國,除了中美兩國日益敵對的政治關係和種族環境外,日益強大的祖國,亦有其吸磁效應,台灣的執政者應有所警惕。